近17万志愿者参与“十送”项目亮服务

2021-09-16 作者: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徐淑霞 付金莲

  金秋时节,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千亩葡萄种植园里一片繁忙景象。东六户村54岁的果农苏小民高兴地说:“十几亩园的葡萄齐刷刷熟了。有‘海蓬’们帮助,仅电商直播就卖了几百箱,每天都有采摘客上门来!”
  苏小民口中的“海蓬”是国网东营市东营区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近10年来,200多名员工就像200多棵海蓬一样,遍布东营区大地,开展关爱困难家庭、义务检修改造、金秋助学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了城乡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东营区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等“十送”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发布子项目100个,志愿服务5700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截至目前,东营区常态化推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899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5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62万余小时。
  对于东营区牛庄镇前邵村刚满10岁的张晓祥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且房间里有喜欢的床和书桌等家具是渴望已久的事情。“是志愿者阿姨和叔叔们帮我圆了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张晓祥说。
  张晓祥或许并不知道,这个房间是“希望小屋”,它的建设得益于共青团东营区委发起的爱心行动。针对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岁至14岁困境儿童,依托原有住房进行规划打造,配备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结对爱心志愿者,共青团东营区委全方位争取支持,破解资金保障难题。目前,已有爱心企业、单位、个人认捐“希望小屋”32户。
  “有需要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东营区积极壮大文明实践专管员、民情网格员、志愿督导员等“八大员”队伍,鼓励吸纳科技能人、律师、“五老”人员等加入到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近17万人,全区平均每3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仅在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注册骨干志愿服务队伍就有1854支,骨干志愿者8.8万余人。
  文明城市创建中,东营区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志愿参与市容环境、社区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等9大整治活动。乡村振兴推进中,广大志愿者在理论宣讲、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方面志愿助力乡村振兴项目156个。东营区1273支成熟志愿服务组织还积极参与同心圆志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对1273个脱贫户开展长期精准关爱活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 本报记者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徐淑霞 付金莲

  金秋时节,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千亩葡萄种植园里一片繁忙景象。东六户村54岁的果农苏小民高兴地说:“十几亩园的葡萄齐刷刷熟了。有‘海蓬’们帮助,仅电商直播就卖了几百箱,每天都有采摘客上门来!”
  苏小民口中的“海蓬”是国网东营市东营区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近10年来,200多名员工就像200多棵海蓬一样,遍布东营区大地,开展关爱困难家庭、义务检修改造、金秋助学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了城乡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东营区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等“十送”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发布子项目100个,志愿服务5700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截至目前,东营区常态化推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899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5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62万余小时。
  对于东营区牛庄镇前邵村刚满10岁的张晓祥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且房间里有喜欢的床和书桌等家具是渴望已久的事情。“是志愿者阿姨和叔叔们帮我圆了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张晓祥说。
  张晓祥或许并不知道,这个房间是“希望小屋”,它的建设得益于共青团东营区委发起的爱心行动。针对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岁至14岁困境儿童,依托原有住房进行规划打造,配备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结对爱心志愿者,共青团东营区委全方位争取支持,破解资金保障难题。目前,已有爱心企业、单位、个人认捐“希望小屋”32户。
  “有需要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东营区积极壮大文明实践专管员、民情网格员、志愿督导员等“八大员”队伍,鼓励吸纳科技能人、律师、“五老”人员等加入到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近17万人,全区平均每3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仅在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注册骨干志愿服务队伍就有1854支,骨干志愿者8.8万余人。
  文明城市创建中,东营区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志愿参与市容环境、社区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等9大整治活动。乡村振兴推进中,广大志愿者在理论宣讲、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方面志愿助力乡村振兴项目156个。东营区1273支成熟志愿服务组织还积极参与同心圆志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对1273个脱贫户开展长期精准关爱活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