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山东

“泉城链”:建设数据开放共享高速路

山大地纬打造自主可控区块链产业生态,构建数字社会可信基础设施

2021-08-13 作者: 付玉婷 于新悦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于新悦

  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是一个个惊喜、一次次赞叹,尤其接触那些产业前沿的奔跑者时,这种感受尤为强烈。距离上次接受记者采访还不到20天,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永清又带来了“泉城链”的新进展:以往从申请到放款常耗时半月的小额贷款,现在在手机上点击申请数据、授权使用数据、贷款额度申请,钱就到账了,平均每笔贷款一分钟内搞定。今年上半年,仅济南五家最先依托“泉城链”开展业务的齐鲁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济南农商行,就已累计放款27亿元、超过一万笔。
  “泉城链”是山大地纬与济南市大数据局建设的济南市统一政务区块链平台,去年底上线启用后,以往“深藏闺中”的政务数据逐渐返还给企业和群众,让这些主体能实现相关数据的自主管理。具体来说,每位市民、每家企业能拥有一个像银行账户一样的“泉城链”账户和“数字保险箱”,从而像手机支付一样安全便捷地管理、“消费”自己的数据资产。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重构信息产业体系。2015年,山大地纬就在国内率先将目光投向区块链技术研究,继2018年发出全国首张区块链数字营业执照、2020年建立区块链疫情防控平台后,如今又有了“泉城链”这项最新成果。不同于国外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数字货币,几年探索下来,山大地纬不仅先后突破了可自定义语义模型、动态共识机制、大容量文件存储等多项发展区块链产业的“卡脖子”技术,构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底层平台,彻底摆脱了对国外开源软件的依赖,还走出了一条构建新型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真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发展数据产业,必须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其中有个关键点是数据权属。”郑永清说,如今由数字化开启的新时代让人们既欣喜又忧心——信息泄露、数据非法买卖等案例屡见不鲜,没有合法、合规的数据开放、使用,数字经济很难建立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也就无法期待可观的产业规模。“去年以来,《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不断推动从制度上进行数据确权,而区块链这一技术手段能为制度确权铺路,成为其坚实的辅助手段。”他介绍,“泉城链”就是依托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构建的平台,政务数据上链后,从链上传至个人、企业、机构等权属者账户,再由权属者从链上授权给需求方使用。这样一来,既满足了法律法规对数据有序开放、使用的严格要求,也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安全性。
  目前,这一创新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高度认可,推动山大地纬的研究成果加快兑现其商业价值。前不久在山大地纬创新研究院院长肖宗水办公室里进行的那场“站立会议”,议题之一正是“泉城链”应用逐渐丰富后,如何构建一套技术上能实现的运营标准。据介绍,济南依托“泉城链”已实现100多项个人和企业数据“返还”,不仅在金融机构中实现应用,还正向医疗保险、就业招聘、公证等多领域延伸。就在7月初,一项民生新应用“链上租房”也上线了,租客和房东能直接在“泉城链”相互授权查看对方相关证件资产,核验身份信息和房屋信息真实性,有效破解房源不透明、合同设陷阱等痛点。
  “我们的区块链应用实践已涵盖城市链、行业链、区域链三个层面。”肖宗水介绍,除了建设全国首个省级人社链“山东省人社链”、在省内各地推动建设“城市链”,更有挑战的区域链也得以实现:黄河流域九市联盟链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区域一体化区块链项目建设已启动,这基于多链架构与跨链技术的成熟,是山大地纬耗时一年多在今年4月份取得的新成果。有了这项技术,不同地区、规格不同的“数据高速路”不再是“断头路”,区块链应用的横向性能被大大拓展了。同时,区块链数据模型这一底层核心技术也在持续优化,以往只限于简单的数据资产,现在,多来源的复杂数据资产也能实现“归还”了。
  郑永清认为,山东在区块链发展领域有良好的技术先发优势,但距离形成产业还比较远,需要加快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发展新优势。“山东的高速公路建设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而区块链,其实就是一条数据开放共享的高速路。目前它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知和释放。”郑永清认为,只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借助区块链这样可信、安全的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其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应用首先会带来技术上的进一步挑战。“以智能合约技术为例,目前我们主要是以其中的资产合约技术解决了数据确权、数据上链等问题,但另一项用于支持业务协同和主动服务的业务合约技术,从国内外整个产业看,能力都偏弱。”肖宗水介绍,如果这项技术得以突破,涉及数据供需的各项流程运行起来就能更智能,确保数据更加有序高效地流动,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
  这又必然带来更加迫切的人才需求。目前,国内高校区块链课程设置刚刚起步,山大地纬这个百余人的研发团队多为数学、软件等专业“半路出家”再经过长期的自主培养。“相比一般的人才,成本要翻番,年薪在30万元以上,如果是技术带头人级别,年薪在50万元到90万元。”肖宗水表示,不仅是付出巨大人力成本的问题,还包括在产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待遇、发展空间两方面都不可或缺。”他认为,发展版图尚未成形时,率先在产业方面形成优势,对优质人才是有着极大号召力的。
  2018年,当外界还对区块链技术褒贬不一的时候,济南高新区积极拥抱了这一新技术,山大地纬借此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放管服改革中的首次试水。应用场景这一帮助新兴产业加速技术更迭、壮大规模的法宝,同样也需要政府再“推一把”。基于前期与济南探索数据上链时遇到的部分行业部门数据获取有困难、需省级层面协调等情况,郑永清在参与《山东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时,期待借助于统一的政务区块链平台,部署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化平台的链改工作,推动“数据上链”“还数于民”深度、常态化开展,建议在条例中将区块链纳入数字基础设施范畴,明确由政府建设独立于各方的权威政务区块链平台,构建数据开放共享的新通道。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于新悦

  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是一个个惊喜、一次次赞叹,尤其接触那些产业前沿的奔跑者时,这种感受尤为强烈。距离上次接受记者采访还不到20天,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永清又带来了“泉城链”的新进展:以往从申请到放款常耗时半月的小额贷款,现在在手机上点击申请数据、授权使用数据、贷款额度申请,钱就到账了,平均每笔贷款一分钟内搞定。今年上半年,仅济南五家最先依托“泉城链”开展业务的齐鲁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济南农商行,就已累计放款27亿元、超过一万笔。
  “泉城链”是山大地纬与济南市大数据局建设的济南市统一政务区块链平台,去年底上线启用后,以往“深藏闺中”的政务数据逐渐返还给企业和群众,让这些主体能实现相关数据的自主管理。具体来说,每位市民、每家企业能拥有一个像银行账户一样的“泉城链”账户和“数字保险箱”,从而像手机支付一样安全便捷地管理、“消费”自己的数据资产。
  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重构信息产业体系。2015年,山大地纬就在国内率先将目光投向区块链技术研究,继2018年发出全国首张区块链数字营业执照、2020年建立区块链疫情防控平台后,如今又有了“泉城链”这项最新成果。不同于国外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数字货币,几年探索下来,山大地纬不仅先后突破了可自定义语义模型、动态共识机制、大容量文件存储等多项发展区块链产业的“卡脖子”技术,构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底层平台,彻底摆脱了对国外开源软件的依赖,还走出了一条构建新型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真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发展数据产业,必须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其中有个关键点是数据权属。”郑永清说,如今由数字化开启的新时代让人们既欣喜又忧心——信息泄露、数据非法买卖等案例屡见不鲜,没有合法、合规的数据开放、使用,数字经济很难建立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也就无法期待可观的产业规模。“去年以来,《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不断推动从制度上进行数据确权,而区块链这一技术手段能为制度确权铺路,成为其坚实的辅助手段。”他介绍,“泉城链”就是依托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构建的平台,政务数据上链后,从链上传至个人、企业、机构等权属者账户,再由权属者从链上授权给需求方使用。这样一来,既满足了法律法规对数据有序开放、使用的严格要求,也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安全性。
  目前,这一创新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高度认可,推动山大地纬的研究成果加快兑现其商业价值。前不久在山大地纬创新研究院院长肖宗水办公室里进行的那场“站立会议”,议题之一正是“泉城链”应用逐渐丰富后,如何构建一套技术上能实现的运营标准。据介绍,济南依托“泉城链”已实现100多项个人和企业数据“返还”,不仅在金融机构中实现应用,还正向医疗保险、就业招聘、公证等多领域延伸。就在7月初,一项民生新应用“链上租房”也上线了,租客和房东能直接在“泉城链”相互授权查看对方相关证件资产,核验身份信息和房屋信息真实性,有效破解房源不透明、合同设陷阱等痛点。
  “我们的区块链应用实践已涵盖城市链、行业链、区域链三个层面。”肖宗水介绍,除了建设全国首个省级人社链“山东省人社链”、在省内各地推动建设“城市链”,更有挑战的区域链也得以实现:黄河流域九市联盟链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区域一体化区块链项目建设已启动,这基于多链架构与跨链技术的成熟,是山大地纬耗时一年多在今年4月份取得的新成果。有了这项技术,不同地区、规格不同的“数据高速路”不再是“断头路”,区块链应用的横向性能被大大拓展了。同时,区块链数据模型这一底层核心技术也在持续优化,以往只限于简单的数据资产,现在,多来源的复杂数据资产也能实现“归还”了。
  郑永清认为,山东在区块链发展领域有良好的技术先发优势,但距离形成产业还比较远,需要加快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发展新优势。“山东的高速公路建设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而区块链,其实就是一条数据开放共享的高速路。目前它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知和释放。”郑永清认为,只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借助区块链这样可信、安全的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其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应用首先会带来技术上的进一步挑战。“以智能合约技术为例,目前我们主要是以其中的资产合约技术解决了数据确权、数据上链等问题,但另一项用于支持业务协同和主动服务的业务合约技术,从国内外整个产业看,能力都偏弱。”肖宗水介绍,如果这项技术得以突破,涉及数据供需的各项流程运行起来就能更智能,确保数据更加有序高效地流动,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
  这又必然带来更加迫切的人才需求。目前,国内高校区块链课程设置刚刚起步,山大地纬这个百余人的研发团队多为数学、软件等专业“半路出家”再经过长期的自主培养。“相比一般的人才,成本要翻番,年薪在30万元以上,如果是技术带头人级别,年薪在50万元到90万元。”肖宗水表示,不仅是付出巨大人力成本的问题,还包括在产业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待遇、发展空间两方面都不可或缺。”他认为,发展版图尚未成形时,率先在产业方面形成优势,对优质人才是有着极大号召力的。
  2018年,当外界还对区块链技术褒贬不一的时候,济南高新区积极拥抱了这一新技术,山大地纬借此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放管服改革中的首次试水。应用场景这一帮助新兴产业加速技术更迭、壮大规模的法宝,同样也需要政府再“推一把”。基于前期与济南探索数据上链时遇到的部分行业部门数据获取有困难、需省级层面协调等情况,郑永清在参与《山东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时,期待借助于统一的政务区块链平台,部署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化平台的链改工作,推动“数据上链”“还数于民”深度、常态化开展,建议在条例中将区块链纳入数字基础设施范畴,明确由政府建设独立于各方的权威政务区块链平台,构建数据开放共享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