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引进专家、技术团队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

防治组合拳 换来好“气质”

2021-07-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王 洁 陈兹彤

  “报告,上午9时,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在日间巡逻时发现某工业园区内一区域的有机废气含量超标,经无人机探测和人工现场检查,锁定气体来源为某塑料加工企业。相关信息已录入日照市大气监测立体组网平台,建议派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执法。”
  6月17日9时30分,在日照市生态环境局的“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微信群里,弹出这样一则消息。随后,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立即登录“日照市大气监测立体组网平台”,找到该信息并直接通过该平台转办至相关责任区县生态环境部门。不到30分钟,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便抵达企业。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的吹塑车间里吹塑机正在运行,但其配套使用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设施未开启,吹塑工艺产生的有机废气未经处理直排大气环境。执法人员依法对该企业作出责令开启并正常运行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设施和罚款的处罚。企业负责人当场表示对处罚无异议,并立即进行整改。
  随后,现场执法人员通过手机APP在线上反馈处置结果并通知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对问题区域进行整改验收。
  如此迅速发现大气污染问题并快速得到解决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引入3个专家和技术团队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大气环境质量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市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污染源精准查找和快速定位。发现问题时,按照‘发现污染源—现场确认—即时交办—整改验收’的闭环工作流程快速处置。”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周玉胜给出了答案。
  去年以来,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引入华通力盛、中科三清、山东诺方等3家专家、技术团队专职负责日照市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确定、成因分析等工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精准治污。
  一系列的科技投入和专业技术团队的到来让日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有了“智囊团”“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日照的街头,会遇到华通力盛团队运营的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在道路上穿梭;华灯初上、繁星点点,一条绿色的激光直通夜空,这是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大街小巷里,有山东诺方运营的199辆载着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的出租车和执法车以及188个依托道路交通监测设施建设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出租车走航设备发挥“小快灵”的优势搭载北斗定位系统,穿梭于大街小巷,每3秒回传一次监测信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每6秒回传一次,激光雷达的监测半径达6千米,配合走航车解决了高空监测的难题。
  此外还有国控、省控监测站点、污染源重点企业监测设备、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高空瞭望摄像机等,共同构建起日照市立体大气监测监控网络。
  “大气环境质量智慧监管平台汇总集成3家技术团队以及原有的监测设备采集的空气质量、污染源、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管、高空瞭望、出租车走航监测、微站网格化监管等信息,每天约500万条数据信息接入,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日照市生态环境局监控办负责人郑泽华介绍。
  在日常工作中,3个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们通过激光雷达溯源、VOCs高时空分辨率走航监测车,进行区域VOCs污染画像,能够摸清日照市区各区域的VOCs整体污染状况、污染分布、浓度水平,了解区域特征污染因子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快速发现和标记问题区域、问题企业、问题点位。为PM2.5和臭氧的协同管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控制对策提供数据支撑。”华通力盛(北京)智能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晓斐向记者介绍。
  中科三清专家团队每日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并向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出具会商专报。“夏、秋两季气温较高,是VOCs的重点防控季节,我们利用在全国布网的大气监测设备和自主搭建的大数据平台,结合另外两家兄弟团队日常监测结果对日照及周边城市未来3至5天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精准预测、分析成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控的建议,防患于未然。”中科三清预报工程师戴戍鹏介绍。
  近日,专家、技术团队根据日照市区及周边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精准提出生态环境部门引导工业涂装、化工等涉VOCs企业以及引导市政道路沥青铺装、划线、管道、栏杆喷涂作业避开高温时段,实施错时生产;商务和市场监管部门督促调整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装卸油时间;园林环卫集团在高温时段加强雾炮洒水作业频次等7条具体的建议措施。指导相关部门积极应对臭氧污染,持续改善日照的空气环境质量。
  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换来了日照好“气质”。今年1至5月份,日照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8,同比改善6.3%;PM2.5、PM10、二氧化硫、臭氧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37ug、72ug、9ug、139ug,同比分别改善14.0%、5.3%、10.0%、6.1%。
  □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王 洁 陈兹彤

  “报告,上午9时,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在日间巡逻时发现某工业园区内一区域的有机废气含量超标,经无人机探测和人工现场检查,锁定气体来源为某塑料加工企业。相关信息已录入日照市大气监测立体组网平台,建议派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执法。”
  6月17日9时30分,在日照市生态环境局的“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微信群里,弹出这样一则消息。随后,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立即登录“日照市大气监测立体组网平台”,找到该信息并直接通过该平台转办至相关责任区县生态环境部门。不到30分钟,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便抵达企业。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的吹塑车间里吹塑机正在运行,但其配套使用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设施未开启,吹塑工艺产生的有机废气未经处理直排大气环境。执法人员依法对该企业作出责令开启并正常运行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设施和罚款的处罚。企业负责人当场表示对处罚无异议,并立即进行整改。
  随后,现场执法人员通过手机APP在线上反馈处置结果并通知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对问题区域进行整改验收。
  如此迅速发现大气污染问题并快速得到解决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引入3个专家和技术团队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大气环境质量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市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污染源精准查找和快速定位。发现问题时,按照‘发现污染源—现场确认—即时交办—整改验收’的闭环工作流程快速处置。”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周玉胜给出了答案。
  去年以来,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引入华通力盛、中科三清、山东诺方等3家专家、技术团队专职负责日照市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确定、成因分析等工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精准治污。
  一系列的科技投入和专业技术团队的到来让日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有了“智囊团”“千里眼”和“顺风耳”。在日照的街头,会遇到华通力盛团队运营的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在道路上穿梭;华灯初上、繁星点点,一条绿色的激光直通夜空,这是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大街小巷里,有山东诺方运营的199辆载着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的出租车和执法车以及188个依托道路交通监测设施建设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出租车走航设备发挥“小快灵”的优势搭载北斗定位系统,穿梭于大街小巷,每3秒回传一次监测信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微站每6秒回传一次,激光雷达的监测半径达6千米,配合走航车解决了高空监测的难题。
  此外还有国控、省控监测站点、污染源重点企业监测设备、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高空瞭望摄像机等,共同构建起日照市立体大气监测监控网络。
  “大气环境质量智慧监管平台汇总集成3家技术团队以及原有的监测设备采集的空气质量、污染源、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管、高空瞭望、出租车走航监测、微站网格化监管等信息,每天约500万条数据信息接入,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日照市生态环境局监控办负责人郑泽华介绍。
  在日常工作中,3个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们通过激光雷达溯源、VOCs高时空分辨率走航监测车,进行区域VOCs污染画像,能够摸清日照市区各区域的VOCs整体污染状况、污染分布、浓度水平,了解区域特征污染因子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快速发现和标记问题区域、问题企业、问题点位。为PM2.5和臭氧的协同管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控制对策提供数据支撑。”华通力盛(北京)智能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晓斐向记者介绍。
  中科三清专家团队每日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并向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出具会商专报。“夏、秋两季气温较高,是VOCs的重点防控季节,我们利用在全国布网的大气监测设备和自主搭建的大数据平台,结合另外两家兄弟团队日常监测结果对日照及周边城市未来3至5天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精准预测、分析成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控的建议,防患于未然。”中科三清预报工程师戴戍鹏介绍。
  近日,专家、技术团队根据日照市区及周边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精准提出生态环境部门引导工业涂装、化工等涉VOCs企业以及引导市政道路沥青铺装、划线、管道、栏杆喷涂作业避开高温时段,实施错时生产;商务和市场监管部门督促调整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装卸油时间;园林环卫集团在高温时段加强雾炮洒水作业频次等7条具体的建议措施。指导相关部门积极应对臭氧污染,持续改善日照的空气环境质量。
  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换来了日照好“气质”。今年1至5月份,日照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8,同比改善6.3%;PM2.5、PM10、二氧化硫、臭氧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37ug、72ug、9ug、139ug,同比分别改善14.0%、5.3%、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