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援青干部助沙柳河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景观

同担生态保护 助力“鱼鸟共生”

2021-06-22 作者: 孙亚飞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姜灿 报道 如今的刚察县,绘就了一幅“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
  □ 本报记者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姜 灿

  端午节后,湟鱼洄游,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再次迎来成群结队的棕头鸥、鸬鹚等水鸟。6月16日,记者走在沿河干净的鹅卵石路上,伴着身旁清脆的鸟鸣,倾听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威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湟鱼曾是青海人应对饥荒的“救命之鱼”。但大肆捕捞致使湟鱼资源量迅速下降,一度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2004年,湟鱼正式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400多亩。改造前,这里曾是一片民房,由于当时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差,致使植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王威告诉记者,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也是湟鱼的主要洄游河道。湟鱼资源量衰减,严重威胁到鸟类的迁徙、繁衍和生态物种多样性。2010年,刚察县大力开展生态治理项目。恰逢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来此工作的援青干部们当即将治理当地生态环境列为工作重点。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其生态环境优劣与青海湖息息相关。”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刚察县副县长(援青)张克说,意识到刚察县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援青干部即刻启动了沙柳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沙柳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位于县城以南、沙柳河县城段,主要建设步道8317.1㎡,绿化51050㎡,以及景观门、玛尼石堆、藏式凉亭、藏式白塔8个等。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全部为山东援建资金。项目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竣工。
  “项目建设中,我们还对18.1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清淤,并修葺了沿河堤岸,改善了湟鱼洄游的环境。”张克介绍,沙柳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保护和恢复了青海湖流域沙柳河段生态环境,维护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提升了辖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修建洄游通道……在刚察县委、县政府及刚察县援青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湟鱼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达到原始蕴藏量的29.1%,再现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盛景。与此同时,棕头鸥、鸬鹚等水鸟穿梭于水面,“绘”出“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成为当地“人鱼共栖”“人鸟共乐”“人湖共存”的生态旅游风景线。
  生态治理稳定推进,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张克表示:“我们将始终把刚察县的生态治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打造高原上的净土,‘鱼鸟天堂’的藏城,力争将生态治理的实效作为山东聊城人民与青海刚察人民友谊的见证。”
  □ 本报记者 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 姜 灿

  端午节后,湟鱼洄游,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再次迎来成群结队的棕头鸥、鸬鹚等水鸟。6月16日,记者走在沿河干净的鹅卵石路上,伴着身旁清脆的鸟鸣,倾听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威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湟鱼曾是青海人应对饥荒的“救命之鱼”。但大肆捕捞致使湟鱼资源量迅速下降,一度到了种群灭绝的最低临界线。2004年,湟鱼正式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400多亩。改造前,这里曾是一片民房,由于当时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差,致使植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王威告诉记者,沙柳河是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也是湟鱼的主要洄游河道。湟鱼资源量衰减,严重威胁到鸟类的迁徙、繁衍和生态物种多样性。2010年,刚察县大力开展生态治理项目。恰逢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来此工作的援青干部们当即将治理当地生态环境列为工作重点。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其生态环境优劣与青海湖息息相关。”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刚察县副县长(援青)张克说,意识到刚察县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援青干部即刻启动了沙柳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沙柳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位于县城以南、沙柳河县城段,主要建设步道8317.1㎡,绿化51050㎡,以及景观门、玛尼石堆、藏式凉亭、藏式白塔8个等。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全部为山东援建资金。项目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竣工。
  “项目建设中,我们还对18.1公里的河道进行了清淤,并修葺了沿河堤岸,改善了湟鱼洄游的环境。”张克介绍,沙柳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保护和恢复了青海湖流域沙柳河段生态环境,维护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提升了辖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修建洄游通道……在刚察县委、县政府及刚察县援青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湟鱼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达到原始蕴藏量的29.1%,再现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盛景。与此同时,棕头鸥、鸬鹚等水鸟穿梭于水面,“绘”出“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成为当地“人鱼共栖”“人鸟共乐”“人湖共存”的生态旅游风景线。
  生态治理稳定推进,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张克表示:“我们将始终把刚察县的生态治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打造高原上的净土,‘鱼鸟天堂’的藏城,力争将生态治理的实效作为山东聊城人民与青海刚察人民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