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田秀才”“遥控”管好田间事

2021-05-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纪宗玉 赵 卓

  小麦抽穗扬花的时节,肥城沃野铺绿满眼醉。在位于肥城市边院镇南仇村的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核心区,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进出出,把脉小麦长势,问诊虫害防治。肥城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介绍:“现在正是小麦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专家教授天天盯在基地上。”
  目前,由泰安市政府、山东农业大学和肥城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达到了1800亩。基地依托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体系,发挥学校学科建设的高峰优势、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和科教创新的引领优势,着力打造农业高新技术“聚集地”“孵化器”“辐射源”,目前53个高端科研团队进驻基地,承担小麦、玉米、棉花、果蔬等领域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课题90多项。
  10万亩肥桃是肥城一张驰名中外响当当的“名片”。在肥桃主产区之一的桃园镇,山东康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研发出了果园巡检机器人,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出了果树节肥与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等技术应用于肥桃管理,提升了肥桃产业化运营、数字化转型,成为肥城市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重要支撑。目前,当地建成了全自动选果生产线,实现了“十八级无损智能分选”,桃子的含糖量在检测线上即能显示出结果。
  近年来,肥城市着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针对新时代农民的新需求,邀请专家进来教,组织农民出去学,建立了“田间课堂+实训基地”“互联网+农民培训”“学习考察+跟踪服务”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同时分区域、分产业认定了20家农民田间课堂和30家实训基地,方便农民就近学技术长本领,培养自己的“土专家”“田秀才”。
  “安营”肥城北部康王河边,今年33岁的荆海军大学毕业后扎根农业农村,成立了肥城市金丰粮食专业合作社。2013年,他投资近20万元购买了无人机,对农作物实施机防作业,目前培训操作手100多人,作业面积达到20万亩。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金草帽农技专家”等荣誉称号。
  “扎寨”肥城南部大汶河畔,今年52岁的地龙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汪西军,通过和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优质粮食博士工作站,培育了自己的人才队伍,生产出优质粮食产品,创造了高效益。截至目前,地龙农机合作社光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就达1000多万元,集耕、种、管、收、储一条龙“托管”的土地有1.7万亩。
  据统计,近年来肥城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多人次,辐射带动6.2万农户,亩均增收300元。从扛起锄头种田去,到“遥控指挥”管好田间事,肥城“本土人才”引领着乡村振兴,撬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纪宗玉 赵 卓

  小麦抽穗扬花的时节,肥城沃野铺绿满眼醉。在位于肥城市边院镇南仇村的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核心区,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进出出,把脉小麦长势,问诊虫害防治。肥城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介绍:“现在正是小麦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专家教授天天盯在基地上。”
  目前,由泰安市政府、山东农业大学和肥城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达到了1800亩。基地依托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体系,发挥学校学科建设的高峰优势、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和科教创新的引领优势,着力打造农业高新技术“聚集地”“孵化器”“辐射源”,目前53个高端科研团队进驻基地,承担小麦、玉米、棉花、果蔬等领域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课题90多项。
  10万亩肥桃是肥城一张驰名中外响当当的“名片”。在肥桃主产区之一的桃园镇,山东康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研发出了果园巡检机器人,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出了果树节肥与提质增效技术体系,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等技术应用于肥桃管理,提升了肥桃产业化运营、数字化转型,成为肥城市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重要支撑。目前,当地建成了全自动选果生产线,实现了“十八级无损智能分选”,桃子的含糖量在检测线上即能显示出结果。
  近年来,肥城市着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针对新时代农民的新需求,邀请专家进来教,组织农民出去学,建立了“田间课堂+实训基地”“互联网+农民培训”“学习考察+跟踪服务”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同时分区域、分产业认定了20家农民田间课堂和30家实训基地,方便农民就近学技术长本领,培养自己的“土专家”“田秀才”。
  “安营”肥城北部康王河边,今年33岁的荆海军大学毕业后扎根农业农村,成立了肥城市金丰粮食专业合作社。2013年,他投资近20万元购买了无人机,对农作物实施机防作业,目前培训操作手100多人,作业面积达到20万亩。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金草帽农技专家”等荣誉称号。
  “扎寨”肥城南部大汶河畔,今年52岁的地龙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汪西军,通过和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优质粮食博士工作站,培育了自己的人才队伍,生产出优质粮食产品,创造了高效益。截至目前,地龙农机合作社光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就达1000多万元,集耕、种、管、收、储一条龙“托管”的土地有1.7万亩。
  据统计,近年来肥城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多人次,辐射带动6.2万农户,亩均增收300元。从扛起锄头种田去,到“遥控指挥”管好田间事,肥城“本土人才”引领着乡村振兴,撬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