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动接种队的24小时

2021-05-19 作者: 陈巨慧 来源: 大众日报
  5月12日,济宁市兖州区流动疫苗接种车来到大统矿业,为矿工们接种疫苗。 □记者 陈巨慧 报道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正在各地有序进行,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自不待言。本报记者近日在基层新冠疫苗流动接种队蹲点24小时,记录下疫苗接种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瞬间。
笑着“妥协”
  5月11日15点58分,阳光温婉。
  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太阳纸业26#机前花坛东侧,一辆公交车挂着“新兖镇新冠疫苗免费接种车”红色条幅,七八个工人在前门排队,接种完的工人从后门下车,走向停在后方的留观大巴。科普小喇叭高声循环,宣传展板八字排开,救护车旁边待命。
  公交车,是济宁市兖州区流动疫苗接种车队的主要装备。由10辆改装公交车组成的流动疫苗接种车队4月27日启动。
  16点16分,从电厂下中班的李凯,一路小跑来接种。核验信息后,他在知情同意书上填完信息,排队五六分钟,登上了接种车。
  接种车内,保留着扶杆、爱心专座等公交车“专属”配置,只是根据接种需要拆除了大部分的座位,配备了接种台、医用小冰箱、笔记本电脑、扫码枪等装备,并区分出登记区、接种区、冷链区、应急处置区等。
  上车后,李凯有些好奇。前面还有3个工友等候,他凭借身高优势,远远地盯着疫苗注射的每一个步骤。
  “不能洗澡?”听到护士给工友叮嘱,李凯猛然发问。
  “今天别洗了。”坐守冷链区的新兖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科科长姜慧温和地答复,手里的活一刻不停,从冰箱取苗、拆盒、起盖,用注射器吸取疫苗。
  “湿毛巾擦擦可以吧?”李凯追问。
  “可以可以。”
  “不能用水冲?”
  “最好别冲,保持针孔干燥。”姜慧解释。
  “冲也没事吧?我抵抗力强一点。”李凯的话把大家逗笑了,“工作环境粉尘比较多,不洗澡不习惯。”
  “实在难受的话那就洗吧,给你贴个敷贴,有防水作用。”姜慧笑着“妥协”了。“接种完有什么不舒服的,就跟我们说。一般没事,我们打了4万多人了。”姜慧安抚道。
  “插队”了解完注意事项,刚好到李凯注射。厂里进行了登记,数据提前导入了电脑,登记区护士顾童输入李凯的出生日期就查找到了信息,一键导入系统。
  核对身份、消毒、注射,接种区的护士倪瑞琴操作娴熟。
  16点24分,李凯完成注射,登上留观大巴。疫苗接种前后总用时8分钟。
  接种的工人一拨接一拨。17点20分左右,达到了高峰,排起了20多人的“小长队”。
  维修车间的仇先军告诉记者,车间早上通知了今天可接种,忙完跟同事一起过来。“很方便,上班的时候接种了,休班的时候就可以好好休息。”
  听到“休息”二字,新兖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顾克胜挺感慨,“这半个月,我的同伴一天没休息。白天跑工矿,晚上进村居。”
  顾克胜是个80后,高高壮壮的他是这支小分队的领头人,也是“保镖”兼大总管。早上他们6点半从卫生院出发,7点在太阳纸业开始接种,中午也没休息,倒班吃了工作餐。“今天一共接种了885人,还得再来两次。”
  终于忙完。收起横幅、音箱、电源线……18点06分,接种车驶离太阳纸业。
拼凑的“自助晚餐”
  18点13分,暮色初现,接种车抵达小马青村。距开始接种还有17分钟,十几个村民松散地排着队。
  顾克胜忙着对接,志愿者赵旭搬出百米电线网线线盘,留观医生肖广龙与实习医生邓晨晓、张岳阳摆展板、帮司机挂横幅,村两委成员组织排队、填表,“接种主力”们整理好接种器具并到留观车筹备晚饭。
  早上剩的包子,中午剩的馒头、方便面、火腿肠、榨菜,是今天的“自助晚餐”。
  “时间紧,不能让大家等,对付着吃点儿就行。不吃怕扛不住,昨天晚上接种了500多人,10点半才结束。”姜慧拿起一个包子,顾童和倪瑞琴泡上方便面。
  18点28分,大家用了不到10分钟“吞”完晚餐。消毒后,姜慧走向已经排起近100人的队伍。
  “大夫,我血压高能打吗?”
  “吃药了吗?吃药血压稳定就能打。”
  “大夫,我糖尿病能打吗?今天量的还有点儿高。”
  “大娘,您今天就先别打了,等吃药稳定稳定,身体好了再打,好吧?”
  18点30分,一切准备就绪,排在最前面的村民邱桂芝登上了车。
  66岁的邱桂芝下午听到村里通知,她觉得,“把疫苗送到家门口了能不打吗?多好的事!”
  80岁的牛云良和77岁的戚庆云老两口一起来接种。戚大娘注射时,牛大爷主动帮忙拉着衣袖;牛大爷注射完,戚大娘在车下搭手扶助。
  天色渐暗。19点10分,接种车前拉上了灯,排队的村民又多了些。
  21点27分,接种全部完成。
  “今天结束得早,一共接种了259人。小马青村在周边企业上班的多,有的在单位接种了。”姜慧说,在村里接种比在工厂接种要更费心些,“今天来的老年人比较多,80多岁的就有两三位,身体情况适不适合接种要问仔细,注意事项要多说几遍。”
被遗忘的纪念日
  21点41分,收尾结束。茫茫夜色中,接种车大灯亮起,再次启动。
  这时,倪瑞琴的电话响了,不到2岁的小儿子躺在姨妈怀里要视频。“儿子,妈妈一会儿就回去啦,听姨妈话。”
  挂上电话,倪瑞琴说,小儿子好几天没见到自己了,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我妈带他出去玩,他看见别的孩子有妈妈抱着,哇一下就哭了,非要找妈妈,怎么哄也哄不好。今天回去早,应该能见到我。”
  为了能尽早回家,倪瑞琴直接往市里走,其他医务人员乘接种车回卫生院。
  “小倪这两天情绪稳定多了,前几天一想起孩子就掉眼泪。小顾是新婚,跟在铁路部门工作的老公几乎见不上面。前几天结婚周年纪念日,想给她放一天假,结果一忙都忘了,晚上干完活才想起来。”姜慧靠在座位上说。
  “接种是大事,能参与这个工作,辛苦一点儿也觉得值。姜科长8月份就要退休了,还坚守一线。我们接种完就可以回家了,她还要回科里忙,回家得夜里11点多。”顾童一旁插话道。
  回到卫生院,灯光如昼。顾克胜在角落里不断接打着电话,姜慧冻冰排、取耗材、统计报送数据,动作干净麻利,看不出已连续工作了16小时。直到她脱下隔离衣准备离开时,记者才发现她的腰已经变形,迈步比常人吃力。
  “您腰不好啊?这一天下来,受得了吗?”
  “习惯了。我睡眠好,到家躺下就睡着,也就不觉得难受啦。”姜慧说,前几天正在读研的儿子给她寄了一个按摩仪,“他晚上给我打电话问收到礼物了吗?这一说我才记起那天是母亲节。回到家太晚,物业下班了,也没取上。”
  熄灯,落下卷帘门。已是夜里10点53分。
每天重复一千多遍的话
  夜并不漫长。
  5月12日8点,伴着晨阳,泛着微光的接种车启动,向济微高速济宁段工地开去。
  休整一夜,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上去柔润了些。
  “昨晚回家见到孩子了吗?”记者回访。
  “没有呢,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孩子睡着了。今天早上7点多出门,他还没醒。”倪瑞琴温柔的语调中,透着淡淡的遗憾。
  “姜科长今天几点到单位的?”
  “6点40到的,好多事得处理。接种车太受欢迎了,很多企业社区跟我们联系,下周接种时间排满了,之后一段时间可能会更忙。”正说着,姜慧的电话响了,接种日程排向下下周。
  8点32分,接种车驶入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部。
  来自河北邯郸的王俊彪,和工友从工地早早赶到项目部。“工地偏僻,从没想过在项目部就能打疫苗。前后也就一个小时,不耽误今天的活。”
  “今天近400人来接种,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返乡接种不现实,到医院集体接种最少也得折腾半天。送疫苗到工地大家伙儿都高兴。”山东高速济微公路(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说。
  匆匆吃过工作午餐,13点02分,姜慧催促出发。
  接种车被太阳烘烤着,大家把车窗打开,吹着暖暖的风。
  路程有些长,一路颠簸。忽然,车安静了下来。
  “怎么了?车坏了?”姜慧有些着急。
  “掉高压了,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司机郑波几次尝试,接种车在抖动中恢复了前行。
  从公交车司机变身接种车司机,郑波的工作时间被拉长了两倍,原本的规律生活,变成了时时待命。十几天来一起战斗,他已融入了小团队,随时出现在需要他的“小角落”。
  13点30分,接种车抵达大统矿业。
  车还没停稳,排队的十几名矿工已经有些焦急。“快点儿,能打了吗?”
  记者终于明白了姜慧着急的原因。下午这个时间来接种,可以兼顾早班、中班和晚班的所有矿工。
  “别洗澡,少吃辣,吃清淡点儿。”倪瑞琴边接种边叮嘱矿工。
  接种进行不到半小时,倪瑞琴嗓子哑了。她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继续接种,压低嗓子继续叮嘱。
  “这些话她每天要重复一千多遍,嗓子能不哑吗?我工作没做到位,得配润喉片。”顾克胜“检讨”。
  16点,阳光又温婉,梧桐树下的接种车依然是鲜亮的焦点。下了早班的矿工,陆续来了。
  采访结束,记者忽然记起这一天是护士节。接种车上的他们,还没有空闲记起这个节日。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正在各地有序进行,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自不待言。本报记者近日在基层新冠疫苗流动接种队蹲点24小时,记录下疫苗接种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瞬间。
笑着“妥协”
  5月11日15点58分,阳光温婉。
  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太阳纸业26#机前花坛东侧,一辆公交车挂着“新兖镇新冠疫苗免费接种车”红色条幅,七八个工人在前门排队,接种完的工人从后门下车,走向停在后方的留观大巴。科普小喇叭高声循环,宣传展板八字排开,救护车旁边待命。
  公交车,是济宁市兖州区流动疫苗接种车队的主要装备。由10辆改装公交车组成的流动疫苗接种车队4月27日启动。
  16点16分,从电厂下中班的李凯,一路小跑来接种。核验信息后,他在知情同意书上填完信息,排队五六分钟,登上了接种车。
  接种车内,保留着扶杆、爱心专座等公交车“专属”配置,只是根据接种需要拆除了大部分的座位,配备了接种台、医用小冰箱、笔记本电脑、扫码枪等装备,并区分出登记区、接种区、冷链区、应急处置区等。
  上车后,李凯有些好奇。前面还有3个工友等候,他凭借身高优势,远远地盯着疫苗注射的每一个步骤。
  “不能洗澡?”听到护士给工友叮嘱,李凯猛然发问。
  “今天别洗了。”坐守冷链区的新兖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科科长姜慧温和地答复,手里的活一刻不停,从冰箱取苗、拆盒、起盖,用注射器吸取疫苗。
  “湿毛巾擦擦可以吧?”李凯追问。
  “可以可以。”
  “不能用水冲?”
  “最好别冲,保持针孔干燥。”姜慧解释。
  “冲也没事吧?我抵抗力强一点。”李凯的话把大家逗笑了,“工作环境粉尘比较多,不洗澡不习惯。”
  “实在难受的话那就洗吧,给你贴个敷贴,有防水作用。”姜慧笑着“妥协”了。“接种完有什么不舒服的,就跟我们说。一般没事,我们打了4万多人了。”姜慧安抚道。
  “插队”了解完注意事项,刚好到李凯注射。厂里进行了登记,数据提前导入了电脑,登记区护士顾童输入李凯的出生日期就查找到了信息,一键导入系统。
  核对身份、消毒、注射,接种区的护士倪瑞琴操作娴熟。
  16点24分,李凯完成注射,登上留观大巴。疫苗接种前后总用时8分钟。
  接种的工人一拨接一拨。17点20分左右,达到了高峰,排起了20多人的“小长队”。
  维修车间的仇先军告诉记者,车间早上通知了今天可接种,忙完跟同事一起过来。“很方便,上班的时候接种了,休班的时候就可以好好休息。”
  听到“休息”二字,新兖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顾克胜挺感慨,“这半个月,我的同伴一天没休息。白天跑工矿,晚上进村居。”
  顾克胜是个80后,高高壮壮的他是这支小分队的领头人,也是“保镖”兼大总管。早上他们6点半从卫生院出发,7点在太阳纸业开始接种,中午也没休息,倒班吃了工作餐。“今天一共接种了885人,还得再来两次。”
  终于忙完。收起横幅、音箱、电源线……18点06分,接种车驶离太阳纸业。
拼凑的“自助晚餐”
  18点13分,暮色初现,接种车抵达小马青村。距开始接种还有17分钟,十几个村民松散地排着队。
  顾克胜忙着对接,志愿者赵旭搬出百米电线网线线盘,留观医生肖广龙与实习医生邓晨晓、张岳阳摆展板、帮司机挂横幅,村两委成员组织排队、填表,“接种主力”们整理好接种器具并到留观车筹备晚饭。
  早上剩的包子,中午剩的馒头、方便面、火腿肠、榨菜,是今天的“自助晚餐”。
  “时间紧,不能让大家等,对付着吃点儿就行。不吃怕扛不住,昨天晚上接种了500多人,10点半才结束。”姜慧拿起一个包子,顾童和倪瑞琴泡上方便面。
  18点28分,大家用了不到10分钟“吞”完晚餐。消毒后,姜慧走向已经排起近100人的队伍。
  “大夫,我血压高能打吗?”
  “吃药了吗?吃药血压稳定就能打。”
  “大夫,我糖尿病能打吗?今天量的还有点儿高。”
  “大娘,您今天就先别打了,等吃药稳定稳定,身体好了再打,好吧?”
  18点30分,一切准备就绪,排在最前面的村民邱桂芝登上了车。
  66岁的邱桂芝下午听到村里通知,她觉得,“把疫苗送到家门口了能不打吗?多好的事!”
  80岁的牛云良和77岁的戚庆云老两口一起来接种。戚大娘注射时,牛大爷主动帮忙拉着衣袖;牛大爷注射完,戚大娘在车下搭手扶助。
  天色渐暗。19点10分,接种车前拉上了灯,排队的村民又多了些。
  21点27分,接种全部完成。
  “今天结束得早,一共接种了259人。小马青村在周边企业上班的多,有的在单位接种了。”姜慧说,在村里接种比在工厂接种要更费心些,“今天来的老年人比较多,80多岁的就有两三位,身体情况适不适合接种要问仔细,注意事项要多说几遍。”
被遗忘的纪念日
  21点41分,收尾结束。茫茫夜色中,接种车大灯亮起,再次启动。
  这时,倪瑞琴的电话响了,不到2岁的小儿子躺在姨妈怀里要视频。“儿子,妈妈一会儿就回去啦,听姨妈话。”
  挂上电话,倪瑞琴说,小儿子好几天没见到自己了,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着了,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我妈带他出去玩,他看见别的孩子有妈妈抱着,哇一下就哭了,非要找妈妈,怎么哄也哄不好。今天回去早,应该能见到我。”
  为了能尽早回家,倪瑞琴直接往市里走,其他医务人员乘接种车回卫生院。
  “小倪这两天情绪稳定多了,前几天一想起孩子就掉眼泪。小顾是新婚,跟在铁路部门工作的老公几乎见不上面。前几天结婚周年纪念日,想给她放一天假,结果一忙都忘了,晚上干完活才想起来。”姜慧靠在座位上说。
  “接种是大事,能参与这个工作,辛苦一点儿也觉得值。姜科长8月份就要退休了,还坚守一线。我们接种完就可以回家了,她还要回科里忙,回家得夜里11点多。”顾童一旁插话道。
  回到卫生院,灯光如昼。顾克胜在角落里不断接打着电话,姜慧冻冰排、取耗材、统计报送数据,动作干净麻利,看不出已连续工作了16小时。直到她脱下隔离衣准备离开时,记者才发现她的腰已经变形,迈步比常人吃力。
  “您腰不好啊?这一天下来,受得了吗?”
  “习惯了。我睡眠好,到家躺下就睡着,也就不觉得难受啦。”姜慧说,前几天正在读研的儿子给她寄了一个按摩仪,“他晚上给我打电话问收到礼物了吗?这一说我才记起那天是母亲节。回到家太晚,物业下班了,也没取上。”
  熄灯,落下卷帘门。已是夜里10点53分。
每天重复一千多遍的话
  夜并不漫长。
  5月12日8点,伴着晨阳,泛着微光的接种车启动,向济微高速济宁段工地开去。
  休整一夜,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上去柔润了些。
  “昨晚回家见到孩子了吗?”记者回访。
  “没有呢,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孩子睡着了。今天早上7点多出门,他还没醒。”倪瑞琴温柔的语调中,透着淡淡的遗憾。
  “姜科长今天几点到单位的?”
  “6点40到的,好多事得处理。接种车太受欢迎了,很多企业社区跟我们联系,下周接种时间排满了,之后一段时间可能会更忙。”正说着,姜慧的电话响了,接种日程排向下下周。
  8点32分,接种车驶入济微高速济宁段项目部。
  来自河北邯郸的王俊彪,和工友从工地早早赶到项目部。“工地偏僻,从没想过在项目部就能打疫苗。前后也就一个小时,不耽误今天的活。”
  “今天近400人来接种,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返乡接种不现实,到医院集体接种最少也得折腾半天。送疫苗到工地大家伙儿都高兴。”山东高速济微公路(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说。
  匆匆吃过工作午餐,13点02分,姜慧催促出发。
  接种车被太阳烘烤着,大家把车窗打开,吹着暖暖的风。
  路程有些长,一路颠簸。忽然,车安静了下来。
  “怎么了?车坏了?”姜慧有些着急。
  “掉高压了,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司机郑波几次尝试,接种车在抖动中恢复了前行。
  从公交车司机变身接种车司机,郑波的工作时间被拉长了两倍,原本的规律生活,变成了时时待命。十几天来一起战斗,他已融入了小团队,随时出现在需要他的“小角落”。
  13点30分,接种车抵达大统矿业。
  车还没停稳,排队的十几名矿工已经有些焦急。“快点儿,能打了吗?”
  记者终于明白了姜慧着急的原因。下午这个时间来接种,可以兼顾早班、中班和晚班的所有矿工。
  “别洗澡,少吃辣,吃清淡点儿。”倪瑞琴边接种边叮嘱矿工。
  接种进行不到半小时,倪瑞琴嗓子哑了。她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继续接种,压低嗓子继续叮嘱。
  “这些话她每天要重复一千多遍,嗓子能不哑吗?我工作没做到位,得配润喉片。”顾克胜“检讨”。
  16点,阳光又温婉,梧桐树下的接种车依然是鲜亮的焦点。下了早班的矿工,陆续来了。
  采访结束,记者忽然记起这一天是护士节。接种车上的他们,还没有空闲记起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