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45.1万人

脱贫攻坚的“沂蒙实践”

2021-05-14 作者: 杜辉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杜辉升 纪伟

  5月10日,记者从临沂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沂市走出了一条帮扶措施多重覆盖、扶贫政策多层叠加、贫困群众多方受益,具有临沂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五年来,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45.1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临沂是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均占全省的1/6,为此,临沂市以决战决胜之势谋划攻坚路径。运用战时思维、战斗理念抓扶贫,创新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县区、行业牵头部门分别制订出台实施方案、专项方案,形成了“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今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提出18条推进衔接的具体措施。
  坚持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活动,持续传导责任压力。选优配强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乡、村领导班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连续四轮选派8275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5.7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涌现出了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市派沂水县第一书记刘建光等先进典型。
  着眼村增收,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创新并推广专项扶贫资金转股金、村级资源转股权、集体资产转红利“三转”模式,为村级发展注入活力。着眼户脱贫,因人因户分类施策,每户至少落实4项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增强脱贫稳定性。通过靶向攻坚、精准施策,为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开辟“源头活水”,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临沂市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举措,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累计落实扶贫资金56.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82.8亿元,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良好局面。
  探索推行优势产业开发型、业态融合发展型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项目市场竞争力。2016年以来,先后建设产业项目3251个、扶贫车间276个,带动贫困群众48.9万人次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2个,辐射带动9.8万人增收。纳入国家补贴目录光伏扶贫电站1745个,累计收益5.63亿元,设立公益岗位吸纳4.02万贫困人口就业。兰陵县压油沟、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两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狠抓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范提升,对2016年以来所有项目档案及项目现场进行拉网式核查。强化贫困群众利益联结,通过劳动务工、生产经营、资产收益等方式,让产业收益惠及贫困人口。通过持续不断助民增收,临沂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620元提高到2020年的7514元。在全省率先探索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承包户、收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镇政府的“四权分置”扶贫资产管理机制。
  面对贫困人口70%以上是老弱病残群体的现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构建精准帮扶“六线联保”机制,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活难题,织密保障网。构建“学有所教”教育保障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累计投入1.07亿元,资助10.4万人次。构建“病有所医”医疗保障线,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探索“扶贫特惠保险”,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累计报销3.42亿元,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构建“居有所安”住房保障线,持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累计完成修缮改造4.2万户,完成1675户3884名贫困群众易地搬迁任务。构建“需有所供”饮水保障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累计完成1273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任务,贫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构建“弱有所扶”护理保障线,全面落实低保、助残等政策,采用邻里互助、日间照料、集中供养等模式,解决特困人员生活难题;对全市“三无”失能人员进行护理救助,保障失能贫困群众衣食无忧。构建“老有所养”养老保障线,通过成立扶贫理事会、设立孝心养老基金、签订赡养协议、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赡养孝顺父母,构建“子女尽心、集体尽责、社会尽力、政府尽职”孝老体系,惠及全市70岁以上农村贫困老人。
  汇聚社会大爱,形成帮扶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成立“千企精准扶贫联盟”,组织1000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2672个经济薄弱村或省定贫困村,累计筹措帮扶资金867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6万余人。发动2.6万个社会爱心家庭开展“万家志愿家庭帮户”等活动,通过物质帮助、心理关怀、家居环境提升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扶贫超市、爱心众筹平台、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等社会扶贫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
  □ 本报记者 杜辉升 纪伟

  5月10日,记者从临沂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沂市走出了一条帮扶措施多重覆盖、扶贫政策多层叠加、贫困群众多方受益,具有临沂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五年来,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45.1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临沂是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均占全省的1/6,为此,临沂市以决战决胜之势谋划攻坚路径。运用战时思维、战斗理念抓扶贫,创新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县区、行业牵头部门分别制订出台实施方案、专项方案,形成了“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今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提出18条推进衔接的具体措施。
  坚持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活动,持续传导责任压力。选优配强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乡、村领导班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连续四轮选派8275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5.7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涌现出了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市派沂水县第一书记刘建光等先进典型。
  着眼村增收,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创新并推广专项扶贫资金转股金、村级资源转股权、集体资产转红利“三转”模式,为村级发展注入活力。着眼户脱贫,因人因户分类施策,每户至少落实4项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增强脱贫稳定性。通过靶向攻坚、精准施策,为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开辟“源头活水”,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临沂市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举措,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累计落实扶贫资金56.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82.8亿元,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良好局面。
  探索推行优势产业开发型、业态融合发展型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项目市场竞争力。2016年以来,先后建设产业项目3251个、扶贫车间276个,带动贫困群众48.9万人次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2个,辐射带动9.8万人增收。纳入国家补贴目录光伏扶贫电站1745个,累计收益5.63亿元,设立公益岗位吸纳4.02万贫困人口就业。兰陵县压油沟、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两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狠抓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规范提升,对2016年以来所有项目档案及项目现场进行拉网式核查。强化贫困群众利益联结,通过劳动务工、生产经营、资产收益等方式,让产业收益惠及贫困人口。通过持续不断助民增收,临沂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620元提高到2020年的7514元。在全省率先探索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承包户、收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镇政府的“四权分置”扶贫资产管理机制。
  面对贫困人口70%以上是老弱病残群体的现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构建精准帮扶“六线联保”机制,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活难题,织密保障网。构建“学有所教”教育保障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累计投入1.07亿元,资助10.4万人次。构建“病有所医”医疗保障线,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探索“扶贫特惠保险”,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累计报销3.42亿元,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构建“居有所安”住房保障线,持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累计完成修缮改造4.2万户,完成1675户3884名贫困群众易地搬迁任务。构建“需有所供”饮水保障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累计完成1273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任务,贫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构建“弱有所扶”护理保障线,全面落实低保、助残等政策,采用邻里互助、日间照料、集中供养等模式,解决特困人员生活难题;对全市“三无”失能人员进行护理救助,保障失能贫困群众衣食无忧。构建“老有所养”养老保障线,通过成立扶贫理事会、设立孝心养老基金、签订赡养协议、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赡养孝顺父母,构建“子女尽心、集体尽责、社会尽力、政府尽职”孝老体系,惠及全市70岁以上农村贫困老人。
  汇聚社会大爱,形成帮扶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成立“千企精准扶贫联盟”,组织1000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2672个经济薄弱村或省定贫困村,累计筹措帮扶资金867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6万余人。发动2.6万个社会爱心家庭开展“万家志愿家庭帮户”等活动,通过物质帮助、心理关怀、家居环境提升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扶贫超市、爱心众筹平台、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等社会扶贫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