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省级研发平台16家,1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济宁经开区——

以科技创新引领“二次创业”

2021-04-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 一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可以发电的建筑玻璃幕墙、和粉笔永远说再见的数字黑板、通过“无线电力”让手机在家中实现随时随地充电的智能家居……4月21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济宁经开区”)的圣祥小镇,一个个研发中心和他们展示出的“黑科技”,就如同引发未来生活变革的一个个爆点,铺就着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也为济宁经开区的“二次创业”绘出了浓浓的科技创新底色。
  作为济宁最年轻的开发区,济宁经开区迅速度过了基础提升和体制健全的“一次创业期”。“十三五”期间,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最亮眼的,还是在科技创新端的持续发力: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10家增加到21家,到省级研发平台由4家增加到16家,再到1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科技促创业的关键性基础,已经扎实了。
  “‘二次创业’,聚焦的是‘现代智慧产业新城’的新目标,依托的是创新力背后的高质量发展。”济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表示,作为济宁市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济宁经开区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深度激发出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的创新势能,使之成为打造发展质量高、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生活环境佳的西部新城的源头活水。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济宁科创中心、济宁中科先进技术创新中心等,恰为吸引战略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等构建起了创新体系的骨架。
  记者在山东省产研院和济宁市产研院共同推进的中科产业化基地看到,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平台加持下迅速提升。短短一年多时间,薄膜太阳电池、超高速激光熔覆、伺服电机等8个产业项目就已实现落地,成为区域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有力支持。
  “我们自主研发的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比如,将薄膜太阳能植入到玻璃幕墙,让窗户发电;又如,给公园的长椅植入薄膜太阳能,使其具备手机无线充电功能……这些科幻片中的场景很快就会在济宁出现。”山东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栋表示,他们既是研发主体,也是初创业者。为了加速成果转化,济宁经开区不仅为中科泰阳提供了免费的研发、办公空间,还花费上千万元为企业改造出了7000平方米高标准生产厂房,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这一把科技创新作为首要大事来抓的态度,正是研究所选择把项目落户在济宁经开区的主要原因。目前,项目厂房改造已经基本完成,7月底即可实现产品量产。
  科技要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产业发展和园区运营是阵地。为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济宁经开区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实施科技企业雁阵工程,从小中大三个层次,研究制定培育措施,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依托专业化园区建设做强产业链;另一方面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从行业共性平台和企业自建平台两个方面,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借力数字赋能、技改提升等手段,向价值链的高端要效益。
  “项目推进方面,我们实施了招商项目‘陪跑计划’,陪伴企业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直到企业纳统入规、专利获批、高企申报、纳税达标;人才方面,我们正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支持措施,并持续优化教育、住房、娱乐等区域环境,从‘引、留、用’三个方面广纳贤能、服务人才。”济宁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刘晓伟表示,济宁经开区将围绕科技创新解放思想促创新,锐意改革求突破,深入实施指挥部挂图作战,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强化各类创新要素的聚集和保障,推动现代智慧产业新城建设取得更大战果。
  □ 本报记者 孟 一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可以发电的建筑玻璃幕墙、和粉笔永远说再见的数字黑板、通过“无线电力”让手机在家中实现随时随地充电的智能家居……4月21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济宁经开区”)的圣祥小镇,一个个研发中心和他们展示出的“黑科技”,就如同引发未来生活变革的一个个爆点,铺就着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也为济宁经开区的“二次创业”绘出了浓浓的科技创新底色。
  作为济宁最年轻的开发区,济宁经开区迅速度过了基础提升和体制健全的“一次创业期”。“十三五”期间,区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最亮眼的,还是在科技创新端的持续发力: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10家增加到21家,到省级研发平台由4家增加到16家,再到1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科技促创业的关键性基础,已经扎实了。
  “‘二次创业’,聚焦的是‘现代智慧产业新城’的新目标,依托的是创新力背后的高质量发展。”济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表示,作为济宁市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济宁经开区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深度激发出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的创新势能,使之成为打造发展质量高、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生活环境佳的西部新城的源头活水。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济宁科创中心、济宁中科先进技术创新中心等,恰为吸引战略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等构建起了创新体系的骨架。
  记者在山东省产研院和济宁市产研院共同推进的中科产业化基地看到,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平台加持下迅速提升。短短一年多时间,薄膜太阳电池、超高速激光熔覆、伺服电机等8个产业项目就已实现落地,成为区域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有力支持。
  “我们自主研发的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比如,将薄膜太阳能植入到玻璃幕墙,让窗户发电;又如,给公园的长椅植入薄膜太阳能,使其具备手机无线充电功能……这些科幻片中的场景很快就会在济宁出现。”山东中科泰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栋表示,他们既是研发主体,也是初创业者。为了加速成果转化,济宁经开区不仅为中科泰阳提供了免费的研发、办公空间,还花费上千万元为企业改造出了7000平方米高标准生产厂房,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这一把科技创新作为首要大事来抓的态度,正是研究所选择把项目落户在济宁经开区的主要原因。目前,项目厂房改造已经基本完成,7月底即可实现产品量产。
  科技要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产业发展和园区运营是阵地。为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济宁经开区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实施科技企业雁阵工程,从小中大三个层次,研究制定培育措施,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依托专业化园区建设做强产业链;另一方面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从行业共性平台和企业自建平台两个方面,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借力数字赋能、技改提升等手段,向价值链的高端要效益。
  “项目推进方面,我们实施了招商项目‘陪跑计划’,陪伴企业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直到企业纳统入规、专利获批、高企申报、纳税达标;人才方面,我们正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支持措施,并持续优化教育、住房、娱乐等区域环境,从‘引、留、用’三个方面广纳贤能、服务人才。”济宁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刘晓伟表示,济宁经开区将围绕科技创新解放思想促创新,锐意改革求突破,深入实施指挥部挂图作战,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强化各类创新要素的聚集和保障,推动现代智慧产业新城建设取得更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