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职教社实现五个“从无到有”,聊城为什么能?

2021-04-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调研组

  近年来,山东省委统战部、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百年贺信精神,按照省委和总社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职教社组织向市、县延伸,同心服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聊城工作尤为出色。截至2021年4月,聊城市在短短5年多时间内,市职教社及8个县(市、区)职教社全部成立并规范运行、发挥作用,实现职教社组织从无到有、工作机构从无到有、人员编制从无到有、经费保障从无到有、办公场所从无到有。聊城工作不仅走在全省前面,而且走到全国前列。2020年底,中华职业教育社地方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聊城召开,“聊城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  
  成效篇:
  硕果累累谱新篇
  背景:2014年2月,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成立。2015年5月,省委统战部印发《关于加强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的意见》,对职教社各项工作尤其是市级组织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安排。聊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抢先发力。
  职教社组织“从无到有”。聊城市现有公办高职1所、中职18所,民办学校102所、培训机构1086家,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综合性平台,将职业教育界、民办教育界人士团结起来,将职业教育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聊城市委统战部接到省《意见》后,部务会第一时间认真学习,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并及时向市委汇报,时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即批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统战部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聊城市职教社组织建设工作,助力聊城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9月,聊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省率先成立。随后,市委统战部推动职教社组织向县(市、区)延伸。至2018年6月,茌平区、临清市、高唐县、东昌府区、冠县、阳谷县、东阿县、莘县8个县级职教社相继成立,聊城实现市、县两级职教社组织全覆盖。
  工作机构“从无到有”。《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明确指出,中华职教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群众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地方组织包括省级组织、市级组织、县级组织。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1+1”个群团组织包括中华职业教育社。各级中华职业教育社理应有专门的工作机构。聊城市委统战部负责同志以此为政策依据,参照上级职教社工作机构设置模式,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主动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推动建立职教社工作机构。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聊城市编办陆续批复同意设立临清市、高唐县、冠县、东昌府区、阳谷县、莘县、茌平区、东阿县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纳入群团机关管理,设一正一副或一正两副领导职数。市级层面,成立聊城市中华职教社秘书处,设一正一副两个领导职数。至此,市、县两级职教社工作机构全部建立。
  人员编制“从无到有”。在市、县级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人员编制压缩、调整之际,申请人员编制难是实际情况。但是,聊城市、县两级职教社机关人员编制申请却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2019年10月,临清在全市率先设立中华职教社机关,批复编制11个,设一正两副领导职数;高唐县、冠县、东昌府区紧随其后,先后获批编制共17个;2021年初,阳谷县、莘县、茌平区、东阿县均落实机关编制。市县两级共落实编制60个。
  经费保障“从无到有”。在市、县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采取单独申请及挂靠统战部申请的办法,聊城社申请到14万元工作经费;县级职教社申请到5万—10万元数额不等的工作经费,其中,阳谷社单独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临清社单独拨付5万元工作经费,有力保障了工作开展。
  办公场所“从无到有”。市、县两级党委统战部对职教社机关办公用房难题千方百计予以解决。目前,市职教社机关办公用房60多平方米;阳谷某团体社员单位以合作共建形式,为县职教社机关无偿提供4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其他县级社在县委统战部机关办公用房内临时调剂1—2间办公用房,满足正常工作需要。聊城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工作人员招录数量,及时对接市、县机关事务部门,专门申请职教社机关办公用房。
  
  举措篇: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背景:市、县级职教社组织建设工作如何推进?上级文件要求比较宏观,基层“实操性”不强;全国各地普遍喊“难”,没有现成的经验做法可供参照。聊城迎难而上,打出了一套组织建设的“组合拳”。
  广泛宣传,领导认识到位。聊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中华职教社工作,明确要求职教社组织建设要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市委领导层面形成高度认同,职教社是党委、政府联系团结职业教育界和民办教育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委、政府推动统一战线、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市委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推动落实,紧紧把握重要节点,乘势而上推动组织和机构全覆盖。2017年9月,在中华职教社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后不久,聊城借庆祝大会东风,召开中华职教社县级组织建设推动会议,全面启动县级组织建设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实现职教社县级组织全覆盖。2020年11月,以中华职教社地方组织现场推进会在聊城举办为契机,全面推进县级职教社机关建设工作,实现职教社机构全覆盖。
  主动协调,部门形成共识。职教社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离不开组织、编办、财政、人社、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市委统战部主动作为,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沟通协调,就领导干部兼职备案问题、工作经费保障问题、办公用房问题等,争取支持。
  强力推进,市县一步到位。在市、县职教社组织建设、工作机构配备上,市委统战部集体研究决定,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上下协同、一体推进,分两步走,先建组织再争取机构编制。这个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打破了条条框框和传统套路的束缚,不再纠结于上级文件没有“关于成立市、县级职教社,配备工作力量”的明确表述,摸着石头过河,成功探索了职教社组织建设的新路径。
  发挥作用,产生蝴蝶效应。成立职教社不是目的,而是要借助这个平台,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聊城市职教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一是发挥“孵化器”作用。深入研究如何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全市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对接,引导学校开辟市场需求大的热门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对接。“职教社这个平台给我建立了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直通车。”聊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宛斌深有感触地说。二是发挥“助推剂”作用。在高唐县开办“直播创业新课堂”,组织农民学习直播带货技能、新媒体创业、电商运营等,培育直播创业带头人、电商运营能手319人次,推动农民年增收两三万元到五六十万元不等。三是发挥“智囊团”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察实情、建诤言、献良策,累计开展调研12次,提交意见建议30余篇。四是发挥“暖心灯”作用。坚持打造“温暖工程”工作品牌,巩固扩大“温暖工程助学行动”“乡村医生免费培训”“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等项目成效;分批分期培训960名乡村医生、1800余人次城市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残疾人,资助寒门学子596名,资助金额达52.6万元。有关工作得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
  
  启示篇:
  巧借东风捷报传
  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更加昭示着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这一切都是职教社事业阔步前行的难得机遇。聊城市善于捕捉机遇、顺势而上,大力推进职教社事业发展,彰显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正如临清市委书记何宪卓所言:“正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职教社的担当作为,我们对职教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上级支持很关键。2016年10月,全省职教社市级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召开,极大鼓舞了聊城推进组织建设的士气。2020年11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地方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职教社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聊城同步召开,是对“聊城经验”“临清经验”的充分肯定。在此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省委统战部和省职教社对于聊城职教社工作给予悉心指导。这一切都是聊城成功的关键。
  建好平台好行船。深入推进“社员之家”建设,召开“社员之家”现场交流会,设立社员之家82个。利用“社员之家”将社务活动与组织教育引导有机结合。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和“聊城市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工作站”,总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在校生试创业项目851项,落地项目23个。举办创新创业名师大讲堂,累计培训1500人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以上奖项20余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增朝说:“职教社凝聚了人心,给我们打开创新创业一扇门。”创新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职业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两万余人次。在信发集团等15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依托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煤气作业、电工、焊工等10个专业实训。在“鲁西小寿光”耿店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乡土人才实训基地 创办“农民夜校”,联合33家培训机构到田间地头开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3195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聊城市县两级现有个人社员621名、团体社员82家。温暖工程开展、职教事业推进,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远远不够,也不符合群团事业发展的初心,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聊城各级职教社注重发展有意愿、有能力、有时间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家以及其他爱心人士加入职教社,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聊城市茌平区职教社主任、区(民办)国学实验小学校长董桂敏再三表示:“我要借助职教社,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发出倡议书,动员全市社员企业及个人社员捐赠防疫物资及慰问金约226万元。很多企业家社员明确表示,省社“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齐鲁职教基金”成立后,将积极捐款注资,反哺教育事业,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调研组

  近年来,山东省委统战部、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百年贺信精神,按照省委和总社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职教社组织向市、县延伸,同心服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聊城工作尤为出色。截至2021年4月,聊城市在短短5年多时间内,市职教社及8个县(市、区)职教社全部成立并规范运行、发挥作用,实现职教社组织从无到有、工作机构从无到有、人员编制从无到有、经费保障从无到有、办公场所从无到有。聊城工作不仅走在全省前面,而且走到全国前列。2020年底,中华职业教育社地方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聊城召开,“聊城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  
  成效篇:
  硕果累累谱新篇
  背景:2014年2月,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成立。2015年5月,省委统战部印发《关于加强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的意见》,对职教社各项工作尤其是市级组织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安排。聊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抢先发力。
  职教社组织“从无到有”。聊城市现有公办高职1所、中职18所,民办学校102所、培训机构1086家,迫切需要建设一个综合性平台,将职业教育界、民办教育界人士团结起来,将职业教育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聊城市委统战部接到省《意见》后,部务会第一时间认真学习,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并及时向市委汇报,时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即批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统战部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聊城市职教社组织建设工作,助力聊城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9月,聊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省率先成立。随后,市委统战部推动职教社组织向县(市、区)延伸。至2018年6月,茌平区、临清市、高唐县、东昌府区、冠县、阳谷县、东阿县、莘县8个县级职教社相继成立,聊城实现市、县两级职教社组织全覆盖。
  工作机构“从无到有”。《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明确指出,中华职教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群众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地方组织包括省级组织、市级组织、县级组织。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1+1”个群团组织包括中华职业教育社。各级中华职业教育社理应有专门的工作机构。聊城市委统战部负责同志以此为政策依据,参照上级职教社工作机构设置模式,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主动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推动建立职教社工作机构。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聊城市编办陆续批复同意设立临清市、高唐县、冠县、东昌府区、阳谷县、莘县、茌平区、东阿县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纳入群团机关管理,设一正一副或一正两副领导职数。市级层面,成立聊城市中华职教社秘书处,设一正一副两个领导职数。至此,市、县两级职教社工作机构全部建立。
  人员编制“从无到有”。在市、县级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人员编制压缩、调整之际,申请人员编制难是实际情况。但是,聊城市、县两级职教社机关人员编制申请却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2019年10月,临清在全市率先设立中华职教社机关,批复编制11个,设一正两副领导职数;高唐县、冠县、东昌府区紧随其后,先后获批编制共17个;2021年初,阳谷县、莘县、茌平区、东阿县均落实机关编制。市县两级共落实编制60个。
  经费保障“从无到有”。在市、县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采取单独申请及挂靠统战部申请的办法,聊城社申请到14万元工作经费;县级职教社申请到5万—10万元数额不等的工作经费,其中,阳谷社单独拨付10万元工作经费、临清社单独拨付5万元工作经费,有力保障了工作开展。
  办公场所“从无到有”。市、县两级党委统战部对职教社机关办公用房难题千方百计予以解决。目前,市职教社机关办公用房60多平方米;阳谷某团体社员单位以合作共建形式,为县职教社机关无偿提供4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其他县级社在县委统战部机关办公用房内临时调剂1—2间办公用房,满足正常工作需要。聊城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工作人员招录数量,及时对接市、县机关事务部门,专门申请职教社机关办公用房。
  
  举措篇: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背景:市、县级职教社组织建设工作如何推进?上级文件要求比较宏观,基层“实操性”不强;全国各地普遍喊“难”,没有现成的经验做法可供参照。聊城迎难而上,打出了一套组织建设的“组合拳”。
  广泛宣传,领导认识到位。聊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中华职教社工作,明确要求职教社组织建设要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市委领导层面形成高度认同,职教社是党委、政府联系团结职业教育界和民办教育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委、政府推动统一战线、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市委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推动落实,紧紧把握重要节点,乘势而上推动组织和机构全覆盖。2017年9月,在中华职教社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后不久,聊城借庆祝大会东风,召开中华职教社县级组织建设推动会议,全面启动县级组织建设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实现职教社县级组织全覆盖。2020年11月,以中华职教社地方组织现场推进会在聊城举办为契机,全面推进县级职教社机关建设工作,实现职教社机构全覆盖。
  主动协调,部门形成共识。职教社组织建设及工作开展,离不开组织、编办、财政、人社、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市委统战部主动作为,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沟通协调,就领导干部兼职备案问题、工作经费保障问题、办公用房问题等,争取支持。
  强力推进,市县一步到位。在市、县职教社组织建设、工作机构配备上,市委统战部集体研究决定,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上下协同、一体推进,分两步走,先建组织再争取机构编制。这个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打破了条条框框和传统套路的束缚,不再纠结于上级文件没有“关于成立市、县级职教社,配备工作力量”的明确表述,摸着石头过河,成功探索了职教社组织建设的新路径。
  发挥作用,产生蝴蝶效应。成立职教社不是目的,而是要借助这个平台,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聊城市职教社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一是发挥“孵化器”作用。深入研究如何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全市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对接,引导学校开辟市场需求大的热门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对接。“职教社这个平台给我建立了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直通车。”聊城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宛斌深有感触地说。二是发挥“助推剂”作用。在高唐县开办“直播创业新课堂”,组织农民学习直播带货技能、新媒体创业、电商运营等,培育直播创业带头人、电商运营能手319人次,推动农民年增收两三万元到五六十万元不等。三是发挥“智囊团”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察实情、建诤言、献良策,累计开展调研12次,提交意见建议30余篇。四是发挥“暖心灯”作用。坚持打造“温暖工程”工作品牌,巩固扩大“温暖工程助学行动”“乡村医生免费培训”“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等项目成效;分批分期培训960名乡村医生、1800余人次城市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残疾人,资助寒门学子596名,资助金额达52.6万元。有关工作得到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
  
  启示篇:
  巧借东风捷报传
  2020年1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国务院出台的“职教20条”更加昭示着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这一切都是职教社事业阔步前行的难得机遇。聊城市善于捕捉机遇、顺势而上,大力推进职教社事业发展,彰显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正如临清市委书记何宪卓所言:“正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职教社的担当作为,我们对职教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上级支持很关键。2016年10月,全省职教社市级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召开,极大鼓舞了聊城推进组织建设的士气。2020年11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地方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职教社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聊城同步召开,是对“聊城经验”“临清经验”的充分肯定。在此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省委统战部和省职教社对于聊城职教社工作给予悉心指导。这一切都是聊城成功的关键。
  建好平台好行船。深入推进“社员之家”建设,召开“社员之家”现场交流会,设立社员之家82个。利用“社员之家”将社务活动与组织教育引导有机结合。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和“聊城市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工作站”,总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在校生试创业项目851项,落地项目23个。举办创新创业名师大讲堂,累计培训1500人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以上奖项20余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增朝说:“职教社凝聚了人心,给我们打开创新创业一扇门。”创新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职业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两万余人次。在信发集团等15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依托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煤气作业、电工、焊工等10个专业实训。在“鲁西小寿光”耿店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乡土人才实训基地 创办“农民夜校”,联合33家培训机构到田间地头开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3195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聊城市县两级现有个人社员621名、团体社员82家。温暖工程开展、职教事业推进,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远远不够,也不符合群团事业发展的初心,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聊城各级职教社注重发展有意愿、有能力、有时间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家以及其他爱心人士加入职教社,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聊城市茌平区职教社主任、区(民办)国学实验小学校长董桂敏再三表示:“我要借助职教社,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发出倡议书,动员全市社员企业及个人社员捐赠防疫物资及慰问金约226万元。很多企业家社员明确表示,省社“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齐鲁职教基金”成立后,将积极捐款注资,反哺教育事业,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