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1-04-08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老字号转型不能丢匠心
  据安徽日报,日前,“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停业”话题登上热搜。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狗不理相关子公司和线下实体店数量正在减少,呈现收缩经营态势。狗不理的尴尬并非个例,近年来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留下诸多遗憾。老字号如何找准方向、转型发展,成为业者业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老字号声名远扬,离不开品牌创始者用心做产品的匠人精神。老字号扭转颓势,必须端正心态,找回当年创始人的匠人匠心,始终以产品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方能赢回消费者的信任。让老字号焕发生机,还需与时俱进转型发展。在坚持把好品质关前提下,老字号企业也应打破思维定势,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以科学高效的经营手段扭转业绩不佳的局面。
  值得借鉴的是,近年来故宫、三星堆等知名景区、博物馆纷纷推出种类丰富的文创IP产品,不仅取得可观经济收益,还充分调动了公众了解历史文化的热情。老字号不妨汲取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创新开发的成功经验,通过“IP思维”推陈出新,不仅能提高产品文化附加价值,还能实现品牌创新发展,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光大。
书评人止庵
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据中新网,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受命》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事创作至今,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现代文学研究者、书评人和随笔作家。作为一个深谙小说创作的内行高手,止庵知道什么是好的小说,但酝酿了足足三十年才推出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
  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却一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的悬念之中。主人公冰锋单调乏味的生活,因为母亲对于一段封存往事中仇人的指认,从此改变。他怀揣着一个疑团,在身边年轻人纷纷奔向新生活时,断然选择逆流而上,执着于追究和探寻他想要的某种真相。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他与女主人公不期而遇。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个年轻人开始了逛书店、走胡同、谈文学的交往。但伴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冰锋发现他居然成了一个秘密的携带者和豢养人,他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临渊而立。
经典抗战话剧
《雾重庆》再登台

  据中新网,抗战时期第一部深刻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罪恶的现实主义优秀剧作——《雾重庆》近日在重庆市抗建堂剧场再登台。这也是该剧诞生80年来上演的第五个版本。
  五幕剧《雾重庆》原名《鞭》,是中国知名剧作家宋之的写于1940年的代表作之一。该剧描写了一群从北京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挣扎、沉沦的悲剧。与简单、直白的爱国情绪表达不同,《雾重庆》没有直接宣讲抗战主题,而是真实地刻画了人们在战争时期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引发观众更多思考。
  与此前的版本相比,2021版《雾重庆》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在灯光、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微创新,还融入清音、川江号子、金钱板等巴渝元素,使得剧目更符合时代审美,更具重庆地域特色,拉近观众与话剧的距离。
长三角城市戏剧节
将启幕

  据文汇报,为庆祝建党百年,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将于4月13日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启幕。
  这场红色文化主题展演盛会,汇聚九台来自长三角演艺机构最新、代表最高艺术水准的舞台剧作品。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开幕,以上海中国大戏院自制舞台剧《红色的起点》(青春版)闭幕,为期两个月的戏剧节将全景式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先进人物,向党员和观众传递信仰的力量。
北京人艺启动
新一年剧本朗读活动

  据中新网,近日,北京人艺开启本年度第一期剧本朗读活动,经典名作《上帝的宠儿》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
  《上帝的宠儿》是彼得·谢弗的代表作,1986年由英若诚翻译的版本在北京人艺上演,至此成为北京人艺外国戏的经典之一。作品构思奇巧,用天才与“庸才”之间的交锋,透过宫廷乐师萨列瑞的视角,展现音乐神童莫扎特璀璨而短暂的一生。透过剧中人物激烈的内心碰撞、跳进跳出的转换,观众在密集的节奏中,感受到内心的冲突与平和。   “话剧演员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剧本朗读的方式更加纯粹,在没有别的手段帮助下,更可以强化和展示他们的台词基本功。比如台词表达要准确,朗读的不只是台词表面的意思,而是将其中的潜台词表达出来,强调每句话的逻辑重音、节奏等。”尽管舞台上没有过多的调度,导演傅迦认为依靠语言仍然“要做到有色彩的传递。”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老字号转型不能丢匠心
  据安徽日报,日前,“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停业”话题登上热搜。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狗不理相关子公司和线下实体店数量正在减少,呈现收缩经营态势。狗不理的尴尬并非个例,近年来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留下诸多遗憾。老字号如何找准方向、转型发展,成为业者业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老字号声名远扬,离不开品牌创始者用心做产品的匠人精神。老字号扭转颓势,必须端正心态,找回当年创始人的匠人匠心,始终以产品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方能赢回消费者的信任。让老字号焕发生机,还需与时俱进转型发展。在坚持把好品质关前提下,老字号企业也应打破思维定势,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以科学高效的经营手段扭转业绩不佳的局面。
  值得借鉴的是,近年来故宫、三星堆等知名景区、博物馆纷纷推出种类丰富的文创IP产品,不仅取得可观经济收益,还充分调动了公众了解历史文化的热情。老字号不妨汲取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创新开发的成功经验,通过“IP思维”推陈出新,不仅能提高产品文化附加价值,还能实现品牌创新发展,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光大。
书评人止庵
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据中新网,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受命》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事创作至今,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现代文学研究者、书评人和随笔作家。作为一个深谙小说创作的内行高手,止庵知道什么是好的小说,但酝酿了足足三十年才推出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
  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却一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一个紧张的悬念之中。主人公冰锋单调乏味的生活,因为母亲对于一段封存往事中仇人的指认,从此改变。他怀揣着一个疑团,在身边年轻人纷纷奔向新生活时,断然选择逆流而上,执着于追究和探寻他想要的某种真相。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他与女主人公不期而遇。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个年轻人开始了逛书店、走胡同、谈文学的交往。但伴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冰锋发现他居然成了一个秘密的携带者和豢养人,他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临渊而立。
经典抗战话剧
《雾重庆》再登台

  据中新网,抗战时期第一部深刻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罪恶的现实主义优秀剧作——《雾重庆》近日在重庆市抗建堂剧场再登台。这也是该剧诞生80年来上演的第五个版本。
  五幕剧《雾重庆》原名《鞭》,是中国知名剧作家宋之的写于1940年的代表作之一。该剧描写了一群从北京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挣扎、沉沦的悲剧。与简单、直白的爱国情绪表达不同,《雾重庆》没有直接宣讲抗战主题,而是真实地刻画了人们在战争时期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引发观众更多思考。
  与此前的版本相比,2021版《雾重庆》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在灯光、舞美、音乐等方面进行微创新,还融入清音、川江号子、金钱板等巴渝元素,使得剧目更符合时代审美,更具重庆地域特色,拉近观众与话剧的距离。
长三角城市戏剧节
将启幕

  据文汇报,为庆祝建党百年,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将于4月13日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启幕。
  这场红色文化主题展演盛会,汇聚九台来自长三角演艺机构最新、代表最高艺术水准的舞台剧作品。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开幕,以上海中国大戏院自制舞台剧《红色的起点》(青春版)闭幕,为期两个月的戏剧节将全景式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先进人物,向党员和观众传递信仰的力量。
北京人艺启动
新一年剧本朗读活动

  据中新网,近日,北京人艺开启本年度第一期剧本朗读活动,经典名作《上帝的宠儿》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
  《上帝的宠儿》是彼得·谢弗的代表作,1986年由英若诚翻译的版本在北京人艺上演,至此成为北京人艺外国戏的经典之一。作品构思奇巧,用天才与“庸才”之间的交锋,透过宫廷乐师萨列瑞的视角,展现音乐神童莫扎特璀璨而短暂的一生。透过剧中人物激烈的内心碰撞、跳进跳出的转换,观众在密集的节奏中,感受到内心的冲突与平和。   “话剧演员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剧本朗读的方式更加纯粹,在没有别的手段帮助下,更可以强化和展示他们的台词基本功。比如台词表达要准确,朗读的不只是台词表面的意思,而是将其中的潜台词表达出来,强调每句话的逻辑重音、节奏等。”尽管舞台上没有过多的调度,导演傅迦认为依靠语言仍然“要做到有色彩的传递。”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