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蹲点调查

“散户”与合作社的相处之道

2021-03-01 作者: 陈晓婉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晓婉

  在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大量农户选择自己耕种家里的田地。规模化经营者热切期待着土地能够尽可能成方连片,“散户”则希望能够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像是道无法两全的选择题。
  若干年前,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兴事物,老百姓对此的接受度并不高。2009年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刚刚组建时,只有5户入社。
  时间改变观念。伴随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十多年间,金穗的社员数量从最初的5户发展成了2000多户,老百姓对合作社的接受程度逐年升高。如今在齐河县,50亩以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超过了1600家。这是时间的选择,也是农民们自己的选择。
  发展到今天,除了流转土地,老百姓与合作社的相处有了更多种形式。胡家屯村的李培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的地婆婆依然想自己种,于是就以半托管的形式“选择性入社”——自己能干的农活儿自己干,干不了的农活儿交给合作社干。“也不是一开始就接受这种形式,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刚开始是来合作社买农资、种子、农药之类的,买了药了就找他们打药试试。一次打得挺好,下次就想继续找他们了。现在我们家的地,播种自己家里人播,打药的时候就交给合作社一起都打着。”李培培说。
  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告诉记者,也正是明白老百姓“自己的地想自己种”的心理,合作社的一个主要服务模式就是为“小散”户开展社会化精准托管服务。“托管的话在老百姓心里的阻力小很多,这样我们提供服务,解决‘小散’农户种地难、成本高、不划算的难题。”
  乡土丰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甄利军今年正打算和农户们 “签订单”,以绕开老百姓心里最在意的地的问题。“其实零散的土地给我们种也不好种,而且地价高,我们即便要了也挣不出来,所以我们打算跟散户‘签订单’:地还是你经营,但种子、肥料、农药等等合作社来出,机械作业合作社来干,最后产出来的粮食同等价格下得卖给合作社,然后合作社再销售或加工。”甄利军打算今年这么试干一番看看效果。
  如今在一二三产融合的背景下,农民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升。在传统的农产品经营中,农民最大弱点在于销售渠道不畅,单家独户的经营,很难结合市场需求来生产。如今农业的产业链条向深加工延展,合作社等主体在农资采购、市场信息获取、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独门独户无法购置的先进设备、无法引进的先进人才、无法找到的致富路径,在合作社就有了落地的可能。
  大杨村的盛杨果蔬合作社正在建设中,种植户们隔三差五都要来问问进度。在他们看来,合作社统一提供的“盛杨果蔬”包装让他们在搞批发之外,有了一片直销社区的新天地。“现在我们天天盼着合作社快点建,像冷库、加工设备之类的我们自家是弄不了,但合作社行,建好后肯定会有更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办法、新办法。”农户们告诉记者。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致富的路上,围绕着土地这个老百姓最在意的生产要素,无论是散户还是规模化经营者,都在尽最大努力做着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