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金牛贺岁

粉条“触网”变“网红”

2021-02-18 作者: 高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高 田
    本报通讯员 徐道泉 王立磊

  “春节前夕,我们的粉条卖出去150多万斤。国庄村党支部领办粉条合作社,并推荐粉条产品,所生产的粉条每斤卖到7元多,37户合作社社员,每户增收8万多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农历大年初五,盘点着上年的收益,阳谷县侨润街道国庄村党支部书记国金尚喜上眉梢。
  粉条加工是国庄村的传统产业。前几年因为市场行情不好,许多生产户放弃了这一行业。眼见祖辈传下来的产业没落,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运营,实现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解决了以前粉条加工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效益低等问题。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粉条加工在制粉、揉面、下条、冷冻、晾晒等流程,开始使用机械和半机械化操作。渐渐地,国庄粉条不仅在本地及周边县市畅销,还远销到河南、河北、江苏及东北三省等地。每年粉条一上市,远近客商和大小用户便蜂拥而至,竞相订购,产品供不应求。
  “有党支部的助力,粉条生意可好做了。”粉条加工大户国兆焕说:“去年我家买了40万斤地瓜,加工生产6万斤粉条。高峰时,一天生产的2000斤粉条,当天就能卖完。”
  “合作社发动村里的年轻人通过网上直播等多种方式,在网上卖我们的粉条,让‘国庄粉条’这一品牌走向全国。”国金尚介绍,该村从聊城引进五个电商平台,村民拍视频、发抖音进行销售,加上当地政府扶贫平台的支持,一年来,国庄粉条产销量均翻了一番。下一步,合作社计划进行“非遗”项目申报。
  “我和妻子通过网络,不到一个月就卖了1万多斤粉条。”30岁的国远说,“去年我家生产5万斤粉条,根本不愁卖。下一步,我和村里的其他几个年轻人打算联合起来,帮着村里的其他加工户在网上卖粉条,让‘国庄粉条’这一品牌成为‘网红’。”
  60多岁的贫困户国广乾,过了一个舒心年。“年前,我在村里的粉条加工作坊打工,活不累,离家还近。一个多月挣了3000多块钱。过年特地多割了几斤肉。”
  阳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建德介绍,阳谷县多平台、多途径为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产品代言,帮助扩大产品销路,促进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县委组织部在“阳谷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集中宣传推介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及其产品。县融媒体中心发挥技术优势,搭建平台,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农户代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