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题

新泰市拔掉贫困群众思想“穷根儿”

2020-1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丽 张园
  
  “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让关心支持我的人们放心。”近日,笔者见到新泰市泉沟镇庙子牌村的张丰信时,他正忙着维修井泵电机。张丰信因小时候患了一场大病导致下肢丧失运动技能,生活一度很艰难,经过村里民主评议,张丰信成为庙子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针对张丰信的基本情况,新泰市力求精准,对他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扶贫干部、村两委的多方工作,在结合政策兜底工作的同时,帮助他树立脱贫信心,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如今,张丰信干起了维修井泵电机的工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张丰信只是新泰市实施扶志、扶德、扶智、扶技四项帮扶举措,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泰市坚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精准扶贫,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既送温暖,更送信心、志气,让贫困群众真正拔掉思想“穷根儿”,让更多像张丰信一样的贫困人口通过自己劳动致富,从而形成良性机制。
  “打扫干净屋子,自己干净还能挣积分,积分还能当钱花。”小协镇65岁的贫困户丁保银用自己的积分在爱心超市里挑选商品。据了解,新泰市创新贫困户成效化考核,对贫困户主动就业、积极参加村内活动、保持卫生、子女积极赡养等10项现实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形成爱心积分,贫困户可持积分卡到扶贫爱心超市兑换所需商品,充分发挥捐赠物资的激励作用。新泰市还发掘16个自发脱贫先进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让贫困户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心态,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对贫困户精准帮扶是一个双向有效互动、共同努力的结果。宫里镇南吕村的朱立贵,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身患残疾的他和妻子在家务农,供养两个女儿上大学。女儿毕业后,朱立贵积极要求取消低保。当工作人员到他家了解情况时,朱立贵表示:“这些年,党和政府对我们照顾很多,帮助我们把两个孩子的学业维持下来,我们已经非常感激了,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谈及此事,朱立贵对笔者说,“我们已经脱离贫困了,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很欣慰,很感激。”
  “扶贫也是扶德。让贫困户感受到我们帮扶的真心和责任心,真正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动力,去努力、去争取,脱贫的道路才能走得更扎实。”朱立贵的帮扶责任人徐猛这样说。新泰市把道德建设融入扶贫开发全过程,让“扶贫”与“扶德”同步推进、相得益彰,以此达到以人为本、精准扶贫。在扶贫过程中,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两次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具体需求的同时也以自身行动感化贫困户。
  此外,新泰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孝善扶贫工作,建立孝善扶贫长效机制,签订“孝善养老协议书”,子女尽到孝善养老责任的,政府给予政策补贴,增强道德约束力和行为自觉性。同时搭建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界关心贫困老人脱贫的平台,弘扬真善美,凝聚美德力量,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我要用最好的成绩报答对我关心的党和政府,关心和帮助过我的爱心人士!”18岁的李广波话语里透着坚定。今年读高三的李广波是羊流镇北天井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病故,母亲离家出走,他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的拮据让他一度面临辍学。2013年学校了解他的情况后立即对他进行贫困生救助,为他解决上学的困难。李广波以优异的成绩和坚毅的品格打动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苏州铸造厂每月资助他500元生活费,直至其大学毕业。
  “扶贫要扶智,新泰市在全面摸清在校建档立卡学生底数的基础上,今年在春季学期为1500名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近200万元。”新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公培国说,针对技工教育,新泰市将贫困人员子女信息与全省各类技工院校比对,确保全市贫困人员子女享受“五免一享”政策(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免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免费推荐就业岗位,享受助学金),让贫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是走出贫困的一条重要路径。我们针对贫困人口实际需求,开展中式面点、小儿推拿、编织、家政服务、电气焊等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电商培训活动,帮助贫困户创业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帮扶实现就业人数共计2169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92人。”公培国告诉笔者。据了解,新泰市还探索建立“创业扶贫工坊”新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创业扶持,已认定创业工坊17家,帮扶23名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吸纳带动就业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