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准引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研究院洽谈落地仅用三个月

2020-10-22 作者: 贾瑞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广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王 刚 陈雨晴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以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驻区企业积极参与特色专业职称评审相关准备工作,探讨制定新型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10月20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已获批开展新型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试点工作,是东营市首个开展此项工作的开发区。借力此项试点工作,开发区正有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当地急需紧缺的新型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人才,发挥平台效应,推动建立柔性开发高端人才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突出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精准引进培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关键环节,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建立各招商公司负责人统筹抓项目、引人才机制,提升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的耦合度,凝聚工作合力,促进人才、技术、项目一起落户。作为我国稀土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在开发区的落地佐证了这一点。
  “研究院落地开发区的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料。”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院长沈美庆告诉记者,得益于开发区的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研究院这个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了三个月。也正是亲身感受到了开发区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沈美庆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院项目当中。“‘天然气发动机后处理装置’是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攻关课题。这一课题对于扩展稀土催化及应用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平台服务范围具有重要作用。”沈美庆介绍,为了尽快拿出成果,研究院召集了国内稀土催化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稀土催化行业领军企业的20余名技术骨干,共同对关键课题开展技术攻关,还聘用了10余名博士、硕士和985、211高校毕业生组建研发和行政团队,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除此之外,研究院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预计3-5年内,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小而精、小而强”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实现年产值160亿元、利税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催化产业群。
  正是有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类似沈美庆一样的人才才会安心落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今年,开发区全面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打造“1+N”人才服务体系,在人才驿站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区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实行“一对一”服务,颁发健康卡、健身卡、生态体验卡等,开通健康体检及急诊、重大疾病就医方案设计等多项绿色通道服务,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还在阳光100、恒大黄河生态城等处建设近300套人才公寓,累计为243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169套。用有温度的服务凝聚人才,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截至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4人,“万人计划”2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7人,人才总量达5.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