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个产业项目引来扶贫“活水”

2020-10-21 作者: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王鲁兵

  “谁想到种地都减产的盐碱地,种出了这么水灵的蔬菜。感觉村里又有了发展的希望。”10月16日上午,在昌邑市卜庄镇白衣庙村的温室蔬菜大棚内,村民张明森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感叹道。
  卜庄镇东临胶莱河西岸,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严重,严重限制农业发展。以白衣庙村为例,由于土壤盐碱化导致收成不高,村民之间流转土地仅为200元/亩,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
  转机出现在2018年,白衣庙村村“两委”决定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南木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鲁盛农业研发中心建立合作指导关系,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克服水资源短缺和盐碱地问题,发展大棚农业,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种地积极性,并多次前往寿光等地取经。最终,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带领下,该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以每亩土地400元的价格完成土地流转1000亩,鼓励村民通过资金入股、资金加劳动力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现在已有100余户村民加入合作社。
  “土地流转了,但缺乏启动资金。正在发愁之时,上级扶贫资金的注入,让蔬菜大棚项目顺利启动。”张国华说,通过借助上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并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南木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鲁盛农业研发中心合作,解决资金缺乏、管理技术不足、销路不稳定等难题。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克服水资源短缺和盐碱地问题,相继发展了西红柿、辣椒、黄瓜、猕猴桃、葡萄等精品水果蔬菜。
  据昌邑市卜庄镇人大主席李洪松介绍,2018年、2019年相继有扶贫大棚项目落户白衣庙村,“比如,2018年的6个扶贫大棚去年收益104000元,项目收益分红共涉及48个村103户贫困户,项目收益分配给贫困户共46000元。”
  包括白衣庙村扶贫大棚在内,昌邑市以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效益为目标,以扶贫项目择优选定为原则,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统筹省、潍坊市、昌邑市三级资金2829万元,建成38个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昌邑市的扶贫项目主要采取“党支部+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公司+文化旅游+贫困户”产业带动模式、“光伏+贴息+贫困户”分红扶贫模式。其中,“党支部+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支部引领、财政扶贫资金扶持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配套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该市成立由10个部门组成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专组,对脱贫攻坚任务重、基础弱的镇街区所有贫困户进行全覆盖“会诊”,各行业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分别“把脉”贫困户相应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深入查摆问题不足,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责任分工即查即改,整改完成后再次核实销号,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力度,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帮扶质效,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昌邑市扶贫办主任卢兴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