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安吉拉·考克斯·艾略特是出生在当年潍县集中营的22个婴儿之一,“感谢当时潍县的朋友们,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墙外给我们送来食物”——

飞越乐道院

2020-10-11 作者: 张鹏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蓓 张鹏

  这里曾是中国现代医学和现代大学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也曾是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华设立的专门用于关押西方侨民的潍县集中营。潍坊市奎文区虞河路和鸢飞路之间的虞河南岸,散落着几座青灰色的欧式建筑,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洋楼”,却也被知晓它历史的人称为“东方的奥斯威辛”。  
  乐道院集中营(上图)的故事,只有少数史料记载,因而很少被人提及。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曾任蒋介石顾问的美国人雷振远、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齐鲁大学教务长徳位思、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利迪尔等等,一批批特殊访客,让尘封百年的乐道院跃入人们视野。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9月3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揭牌并开馆。
一个房间一个故事
  虞河南岸绿树掩映,走一段曲折的公园小道,两排平房显现出来。平房前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青砖小楼,有着鲜红色的门窗,正门上方镶嵌“乐道院”三个大字。
  “乐道”在汉语中有喜欢修道、喜好圣贤之道、乐于称道等意。据《潍坊市志》记载,1882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派牧师狄乐播来潍县传教,并在当地教友的协助下,在老潍县县城东南买地建立“乐道院”,乐道院由教堂、学堂、诊所3部分组成,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1900年6月25日,教堂等主要建筑化为灰烬。1902年,美北长老会用清政府对乐道院焚毁赔偿的白银5万两、美国从“庚子赔款”中划拨的白银10万两以及美国教会的捐款26125美元,在潍县县城东南重建并扩建了“乐道院”。充足的资金,使乐道院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1904年,乐道院重建扩建基本完成,重建后的乐道院成为基督教美北长老会的山东总部。
  医院是乐道院的重要组成部分,1925年医院大楼即十字楼建成启用时,成为当时胶东一带规模大、档次高的医院,名称也改为“潍县基督教医院”。我国发展现代医学先驱之一的海姆勃格曾在这段时间任乐道院医院院长,不少手术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开展。
  在建筑上,乐道院在我国也独具特色。“这座巴洛克风格的青砖小楼,就是当年乐道院的基督教医院,也是现存7处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从俯瞰的角度看,它的外形呈十字架的形状,所以被称为‘十字楼’。”潍坊市博物馆馆长吉树春说。“这所建筑,是1924年美国匹斯堡沙迪赛德医院捐赠的,所有建筑材料都是从美国购买之后运到潍县的,包括每一块青砖。所以‘十字楼’无论从样式、规模大小以及配备都和位于美国匹斯堡的沙迪赛德医院是一模一样的。”
  如今,乐道院现存七座旧址建筑,分别为“十字楼”、专家一号楼、专家二号楼、文华楼、文美楼以及平房两排。最主要的建筑“十字楼”,今天已成为潍县集中营纪念馆,一层包括23个房间,二层包括26个房间,按照“一个房间一个故事”的模式,向世人讲述着这里的故事。此外4处分别位于现在的广文中学和潍坊市人民医院家属院内。  
“地下黑市”里的中外情谊
  1941年底,侵华日军强行占领了乐道院,并在中国全境搜捕同盟国所有在华的牧师、教师、商人等侨民,将其收管在乐道院。侵华日军在院内的六个角垒起岗楼、碉堡,架上机枪,在围墙上架设了一道道带电的铁丝网。自此,一座阴森恐怖的集中营便替代了原本的布道传教之所。
  截至1945年8月,集中营先后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2008名侨民,包括327名儿童。潍县集中营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关押人数最多的同盟国侨民集中营。
  被关押的侨民中有一批国际知名人士,如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齐鲁大学教务长德卫斯、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还有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英国人埃里克·利迪尔。
  随着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战争,资源消耗殆尽,集中营内侨民吃的高粱和玉米多已发霉,土豆腐烂变质,肉上则满是蝇蛆。由于营养不良,侨民体重下降,憔悴消瘦。除了食不果腹,侨民们大都衣衫褴褛,很多孩子无鞋可穿。
  美国著名作家戴爱美,被关进集中营时只有8岁,她在《潍县集中营经历记述》中曾回忆集中营的生活:宿舍里每张床相隔的空隙只有十八寸,打鼾打嗝小解时冲击便盆的声音成了夜间的音乐,对于成年人来说,隐私被剥夺殆尽。高墙上用铁丝网围困,房舍内破烂不堪,院内没有自来水,厕所粪坑敞露,全院只有两间淋浴的房屋,环境比监狱还差。
  集中营食品供应最困难的时候,一些大胆的侨民偷偷将自己的衣服、手表、皮鞋等物品包裹好,在里面夹上写有想换什么食物和自己名字的纸条,趁看守不注意,将包裹扔出高墙。墙外的潍县人虽然与他们互不相识,但一旦发现包裹,就换上物品,再扔到墙内。侨民们经常会获得意外惊喜,收到的食品比想换的数量多得多。
  在博物馆的二层,有一张来自伦敦的铁床。“这张铁床是我捐的。”韩绪庭的儿子、奎文区74岁的韩崇滨十分自豪。194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韩绪庭按照约定来到集中营西墙外,那里有一根长杆,是侨民私下专门用来与外界换东西用的。趁着日本兵不在,韩绪庭把2.5斤白糖、5斤鸡蛋吊了进去。过了十几分钟,长杆子上吊出了一张铁床,床体是拆卸开的,床板一共三块,这就是侨民用来交换的物品。韩绪庭当时很担心,怕被日本人发现,因为之前有往里面送东西的人被枪杀。韩绪庭战战兢兢接过床,不敢有丝毫耽搁,扛起就离开了。
  保留下来的这张铁床成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这种地下交易逐渐形成规模,侨民们称之为“地下黑市”。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内涵,在这里用鲜活的现实演绎着。
  开馆当天,数位二战期间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的西方侨民幸存者及其家属,虽因疫情不能亲临现场,却专门录制了视频向博物馆开馆致敬。
  “在那段时期,有22人死亡,22个婴儿出生,我就是出生的婴儿之一。”瓦伦丁·福恩在视频中回顾着那段历史。安吉拉·考克斯·艾略特也出生在潍县集中营,“感谢当时潍县的朋友们,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墙外给我们送来食物。”
  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17日,美军驻华总部委派斯泰格少校率队乘机来到集中营,代表美国在华驻军正式接管。此后的几个月里,重获自由的侨民分期分批安排回程,离开乐道院集中营。
百年乐道院传递“和平之声”
  时序变迁,崭新姿容。
  2019年5月潍坊市委作出决定,“理顺乐道院产权体制,乐道院所属建筑划归市博物馆统一管理”,并提出争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
  2019年9月16日,潍县乐道院·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山东省2019年度唯一一处获评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10月16日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乐道院博物馆的logo是甲骨文“乐”字,两边英文注解。一位摄影记者拍了一张乐道院“十字楼”正面的照片,与现在设计的logo惊人相似。
  在提升改造中,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工作小组邀请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内顶尖文博行业专家学者,对乐道院博物馆消防、安防、古建维修等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
  仅乐道院东大门,前后修改达30次以上,通过查找乐道院史料照片,按照原貌复原了乐道院门前的古钟,成为乐道院标志性建筑。为了明确乐道院开始建设时间,多次邀请学术专家召开研讨会进行论证,根据当时教会1881年末买地办理租金等历史史料,确定了1882年为乐道院开始建设时间。
  “为明确乐道院博物馆发展的主题和定位,我们遍访名人名家,邀请国内顶尖文博行业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将博物馆未来发展定位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上,并提出了推动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加入‘国际二战博物馆同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城防与军事遗产委员会’。”吉树春说,未来,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将走出国门,计划在美国、以色列、波兰、新西兰、日本等国家进行全球巡展。
  这座百年建筑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