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无绩效评估不上会,78个单位零基预算,平原——

精细管理“小财政”,足额办好“大民生”

2020-10-05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金吉鑫 刘吉杰


  平原县是财政小县,47万人口,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多一点,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尽管财力有限,但是要办好的民生实事都需要真金白银。他们坚持当省不用、当用不省,用足用好“预算绩效”管理这把利器,用“绩效”来评估和引导财政资金使用,努力让“小财政”办出“大民生”。
向“预算绩效”要财力
  近几年,平原县在教育“改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立、农村道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安、融媒体建设和公共卫生等重点民生工程中高规格投入。2017年至2019年,平原县民生投入分别为17.94亿元、20.54亿元、21.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8%、80%、80.3%。
  从决策开始,就用绩效的理念管好政府钱袋子。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和县长袁志勇带头抓“绩效”。今年县里重新制定出台了《平原县“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完善县级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制度,其中就把“预算绩效”全程融入进去。重大工程和重要开支都要上县委常委会议集体决策。不仅如此,他们还设定了一个门槛,上会之前业务主管部门必须拿出“预算绩效评估报告”,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一项都不能少,没有做“绩效”的项目,一律不准上会。县长对主管部门的临时预算报告,首先要问是否经过事前预算绩效评估,然后还要批转财政部门,从专业的角度对申请报告进行“专业绩效评审”,财政部门用“绩效程序”对预算进一步鉴定、核审之后,再转回县政府进行研究、批准。部门“一把手”明确为预算绩效的“第一责任人”,把“预算绩效水平”作为审计重点、作为干部考察的重点事项。本年度的“预算绩效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单位的整体预算,让花钱随意、不计成本、大手大脚、不做绩效、不守规矩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感到压力。
  向“预算绩效”要财力,为全县财政少投入、多办事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县财政局局长姜卫东介绍,县进修学校建设的事、县信访大厅筹建的事和县社会大救助中心装修的事,都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产”,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据统计,仅2019年以来,县里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累计将16处公共资产做了“乘法”,用于兜底服务、保障民生事项,节省财政投资5亿元。
用“绩效”管“绩效”
  推进“预算绩效”应从哪里下手?2019年1月至3月间,平原县财政局通过调研发现:财政局机关业务量大,负担重,管了太多不该管的事,真正需要抓紧抓好的预算绩效工作却没有精力抓。为此,局党组决定推行一整套“改革组合拳”为彻底推行“预算绩效”扫清障碍、创造环境。县财政局每位党组成员都有领衔的改革任务,列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制订了9份改革方案,出台新的业务流程6项。
  部门“归口”管理。原来部门到县财政局办理一项业务,需要跑多个科室,盖多个章,多个科室、多名分管局长签字才能把业务办完,无法界定“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人。为此,县财政局将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归口分配到8个业务科室,部门所有需要与县财政局对接的业务事项,只对一个科室,从根子上为规范推进“预算绩效”理顺了流程、明晰了责任主体。
  再造局机关业务流程。新的归口管理体制意味着新的流程必须重新设计,一年间他们全新编制、出台了《资金拨付流程》《投资评审业务流程》《政府采购业务办理流程》等,报告怎么打、流程怎么走、预算怎么做、事该找谁来办,不管是局机关,还是办事单位都感到心里透亮,也明显感到了“预算绩效”在整个要钱、花钱流程中无处不在。
  改革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体制。原来县里的政府采购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哪个单位需要采购,最后都汇集到采购办进行“包办”,既增加了采购管理人员的风险,又不利于部门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现在变“包办”为“帮办”,变“当家”为“管家”,所有采购项目由预算单位自行开展事前评估、自主进行招投标,县财政局负责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乡镇财政“回归”乡镇。2012年将全县13个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进行“上划”,经过8年运行来看,乡镇财政的人事、权利、责任都应由乡镇政府统一承担,县财政局没有必要再占用人力、精力替乡镇管理财政,为此,34名人员编制回归了乡镇,县财政局集中精力做主业。
  在县财政局内部,进一步明确了科室“绩效工作”职责分工,制订对各资金科室的“绩效考核办法”,评比结果在局内部公示通报。姜卫东介绍,“之前批钱、分钱,绩效责任却往往落不到人头上,现在谁不讲‘绩效’谁得不了高分。用‘绩效’考核‘绩效’,让人人讲绩效、抓绩效。”
倒控“油壶”钱随事走
  一谈起部门预算,往往就是“基数+”的概念,做下一年度预算时,都从上年度的盘子里,看看再增加哪些。但是从2019年,平原县打破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实行“零基预算”,根据实际,该收的收,该清零的清零。
  姜卫东打了个比方:单位的预算就像是一个油壶,从来没真正见过底,各个单位多多少少都有“趴在账上睡大觉”的预算资金。“零基预算”就为全县78个预算单位倒控“油壶”。2019年,县财政通过推行零基预算改革,收回沉淀在部门单位一年以上的资金共计2.15亿元。
  在零基预算改革中,有很多单位不适应。原来预算编制都是粗线条、模糊着做预算,往大处做多留“余粮”,进而使预算实际执行“不该花的钱占用预算资源,该花的钱无钱可花”,财政资金使用不精准、不对路,甚至有的单位做预算时想尽花钱的题目把钱申请到手,都留“余粮”,“大粮仓”肯定会闹慌。
  平原县坚决摒弃预算支出的固化僵化格局,一手抓精简项目压减资金,从严编制支出预算;一手抓“资金跟着项目走”,坚持以零为基点,对部门年度申报支出的政策、内容、标准、预期绩效等进行全面审核后才编制年度预算,引导部门立足当前重点改革任务、系统谋划重点工作目标,科学申报预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县财政的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出来。2020年,县本级78家部门申报项目预算49.6亿元,通过审核,对其中不符合目标导向、低效无效的677个项目、33.7亿元支出进行了优化调整,挤出的资金全部用于“六稳”“六保”项目,实现了资金、目标和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