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

新山能明确“1366”发展新规划

2020-07-30 作者: 张思凯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希勇调研山能置业智城“科创园”。
  □通讯员 范兴驰 李志勇
   记 者 张思凯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新组建的山东能源集团将承担着全新的使命,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聚焦一个发展定位,建立健全三大体系,突出抓好六大协同,按照做强做优六大业务‘1366’的工作思路,奋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7月13日上午,省领导刚刚宣布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下午,新山东能源集团便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对新山能的未来发展作出明确规划。
  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已明确联合重组期间的联合重组业务、组织人事、企业党建、安全生产、稳定和舆情管控、退休人员移交、资产清查、财务信息整合、物流贸易、战略规划编制、省外资源并购、绿色通道12项重点工作,并成立12个专项工作组,实行专人负责,每周调度、闭环管理。
 明确一个发展定位。聚焦“我省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以国际化视野、颠覆性思维、创新性举措,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模式、实施路径,实现“一个保障、两个优化”,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围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产业化公司为主导,实施“产业管控为主、区域协调服务、条块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通过系统化整合,构建权责明确的公司治理体系、精干高效的管控体系、全面系统的监督制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的良好氛围。
  突出抓好六大协同。在管理协同上,深入实施精益化管理,坚持以产量提升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手段、以利润管理为核心,分产业建立“量本利”效益模型,精算盈亏平衡点,实现全过程、全环节的价值创造与耦合增值。在市场协同上,实施营销市场整合,由销售部门统一规划市场、统一与客户谈判。优化产品品种结构,统筹炼焦煤、动力煤、原料煤等不同煤种调配,开展个性化定制,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增强市场话语权,提升客户控制能力、产品议价能力,有效发挥市场溢出效应。在区域协同上,发挥区域公司服务、协调、监督、保障的作用,打破行政化业务分工模式,构建产业板块动态联动机制。实施专业化管理、区域化协同,赋予专业公司、区域公司经营自主权,加大资源集中配置力度,实现协同发展;在人力资源协同上,制订未来3年—5年人员优化配置意见,有效解决富余人员安置、流转、战略转移等问题。开展人力资源“五项整顿”;在产业协同上,以战略管控为依托,确立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产业对冲方案,加快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实现产业协同高效互补,推动国有资本向有利于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的行业集中,向促进品牌价值增值的领域集中。在资源协同上,瞄准优势资源和目标企业,立足山东、放眼世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增加优质煤炭资源储备,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双促进,拓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相结合,聚焦主业投资一批对企业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作用的项目,逐步剥离非主业和低效无效资产。
  做强做优“六大业务”。聚焦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业创新开展“三减三提”“三化融合”,加快智能矿山建设,打造一批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化工产业聚焦高端新材料方向,用好煤气化、煤液化两大国家级平台、万人科研团队,探索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煤电产业大力发展煤电联营项目,高效实施外电入鲁等特高压输电通道电源点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将高端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原山东能源集团、原兖矿集团装备制造产业耦合提效。整合我省风电、光伏、核电、地热能等再生能源资源,推进技术研究和项目建设。加快氢能、甲醇、地热、分布式能源产业推广,推动由煤炭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物流贸易产业体系和平台,聚焦“煤钢焦建”和油气领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贸易产业体系。
  李希勇说:“山东能源集团要肩负起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的职责使命,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奋力开创山东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一班人认为,企业联合重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在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集团将发挥重组整合协同效应,深入开展瘦身强体行动,建立精干高效管控体系,简层放权压缩管理层级,向世界一流企业迈出坚实步伐。
  按照2019年数据测算,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煤炭产量将达到2.8亿吨以上,位居国内煤炭企业第二位、全球煤炭企业第五位;营业收入达到6400亿元,占省管企业的44.5%,利润总额达到245亿元,占省管企业的33.7%;资产总额6300亿元,占省管企业的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