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进驻即开工,新泰泉沟乡村振兴服务队——

让缺水群众喝上优质山泉水

2020-07-10 作者: 姜言明 来源: 大众日报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张 磊 陈 哲

  新泰市泉沟镇麻峪村是一个小山村,只有360余户1000多口人,长期受困于吃水难。
  过去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打水井,压出来的水没人想吃。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村外买水喝,这一买就是十几年。
  去年7月,泉沟镇来了一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干的头件事就是帮麻峪村挖井打水。
  “这已是第四次立项了,说实话一开始我没抱多大希望。”村党支部书记张荣侠说。
   村民吃不上水,张荣侠比谁都着急,可麻峪村是经济空壳村,集体没有钱,打井之事一拖再拖。
  后来,当服务队真正把打井机开到了村口时,他才相信原来这次要动真格,心里比谁都高兴。
  井打在了村顶的山头上,打井时,张荣侠生怕出现纰漏,就从早到晚守在那儿,当时恰逢寒冬腊月,天格外冷,他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捡些树枝,生火取暖,熬了14个小时,麻峪村第一口深水井才终于完成。
  “经化验,我们的水属于优质水,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群众真正喝上了山泉水。”张荣侠高兴地说,“我们真得太感谢乡村振兴服务队了。”
  新泰市泉沟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共有10人,成员来自泰安及新泰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杨家牌、刘家牌、邓家庄、麻峪村、曹家坪等5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自驻镇以来,我们按照省委‘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部署,围绕‘五个振兴’目标,第一时间统一思想,找准找实工作切入点,实现‘进驻即开工’。”服务队队长张健对记者说。
  服务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最终确定2019年为民要办的六件实事。为杨家牌村修路就是其中一件。
  过去几十年来,杨家牌村都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委门前的主街由于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下雨天,街上的黑泥水淌得到处都是,每当车辆驶过,行人来不及躲闪,就会被喷溅一身。
  去年,服务队决定为杨家牌村修建这条主街道,花了不到13万元,不仅把路修成了水泥路,还在路两侧建了下水道。
  现在路况好了,环境也卫生了,村民李敏的熟食生意也更红火了,从过去只卖两样菜,发展到现在的十几种菜品,一年收入四五万元。
  同样受道路困扰的还有邻近的刘家牌村。为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几年前,该村新修了一个文化广场。这本是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却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广场近乎荒废。服务队了解情况后,就在广场周围为村民修建了两条道路。
  “现在各个方向的村民都能来玩,比之前方便多了。”村民王延风高兴地说。6月17日,记者在此采访时,她正与其他村民清理广场上的杂草,晚上,她们准备把音响设备搬过来,一起来跳舞健身。
  “我们就是要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尺度。”张健告诉记者,入村这一年,他们不仅帮村民修路、饮水,还为他们挖井建渠搞灌溉。
  以苹果种植为主的曹家坪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缺水严重。“以前全是土渠,水淌到哪儿,漏到哪儿,上千亩地,能浇到的也就七八十亩。”村委会主任曹淑建说,剩下的就全靠天吃饭。
  去年,服务队帮村里修建了石砌水渠,满足了群众的日常浇灌,村里还借机建起了500亩的采摘园。曹淑建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没问题。”
  在邓家庄村南头,200亩的优质土地连绵成片。过去因为缺水,村民只能在地里栽树,这一栽就是几十年。
  去年,服务队帮邓家庄村打了145米的深井,铺了近2000米的管道,还在村南挖了蓄水池。“现在地里的树都伐了,村民又重新种上了庄稼。”村党支部书记鲁发友说。
  前不久,在服务队的帮助下,邓家庄村又重修了原来的一座危桥,取名为“振兴桥”。
  今年是泉沟镇各村清资流转的增收年。在服务队的带领下,各村深入挖掘增收潜能,通过土地流转、发包、租赁等方式,实现资产、资源、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麻峪村流转200余亩土地给山东秋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牡丹园,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十万人次,税收300万元,带动160人就业。邓家庄村引进青岛儒和文化发展集团建设极地海洋世界,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占地60亩。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可实现增收过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