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0-07-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焰
  
  2021年我国将聚焦“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为此国内各大高校开始针对各自的专业学科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与教育教学规划。在新形势背景下,高师音乐专业如何保持自身的专业特性,探索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广大音乐从教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意义
  高师音乐专业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健全多元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高师音乐专业配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多元创新型音乐专业人才,促使高师音乐体系下的教育更加符合新时代数字化的人才需求,满足学生的社会应用要求,实现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的高度融合,开创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二、培养多元创新型人才教育模式的确立
  构建高师音乐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目标,确立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思想,强化学生主体综合性、创新性、多元性能力的构建。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立,并以“创新应用型”为教育培养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同时,注重跨专业学科内容的挖掘与建立,与社会资源整合再构建,实现多元创新型音乐专业人才体系的培养与构建。
  三、影响音乐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因素
  对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以下几点是现阶段高师音乐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师音乐专业设置改革有待完善
  现阶段,高师音乐专业的设置集中于音乐教育以及音乐表演,但音乐专业学科之间的侧重点并没有突出。首先,由于学生专业考核以及综合测评等,教学重点集中于专业技能方面,致使各个专业方向培养重点的不突出;其次,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某些音乐专业的设置却没有与社会需求相同步,例如“音乐管理”“音乐治疗”“作曲技术理论分析”等综合性较强的音乐专业学科,由于办学条件等客观因素,面临取消与停止招生局面,导致高师音乐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学科建立的不完整、不合理;再者,对于师范类专业来说,各类音乐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数量与质量尤为重要,但与此相关的“一流课程”却微乎其微,使得高师教育体系下的音乐学科面临着边缘化的尴尬局面。
  2.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评价体系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逐渐脱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以及应试教育的标准框架。但由于大部分专业技能以及理论课的考试,仍然采取终结性评价体系,即“一考定乾坤”,为了达到课程要求,学生还是停留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学习层面。因此,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方式下,面对教学形式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仍导致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流水线式”,使得高师音乐类的专业特性不突出,学生自身创新性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仍亟待解决。
  3.高师音乐人才培养面对社会应用需求愈显口径狭隘
  原有的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对照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以及与音乐艺术对口的相关要求显示,基础类的音乐专业学科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踏入社会参与就业创业的条件。但现阶段,由于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与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致使近年来高师体系下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呈平庸化发展趋势。
  四、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运行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应从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等方面改革与创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实现高师音乐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
  1.清晰规划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标,丰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以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原则为主要导向,调整高师音乐类中各专业所占比重,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制订各专业培养方案,突出高师音乐体系下各专业特性。例如音乐师范专业,无论是专业技能课,还是教育类理论课程都要突出其师范特性,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际音乐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让其贯穿高师音乐培养内容的始终。同时,增设现代音乐教学技术、综合性的通识课及教育实习内容,增强师范专业综合能力,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于音乐表演来说,应实施“以演促学,赛能相长”的教育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的学习延伸到艺术实践舞台,并将实践结果再次反馈到技能教学之中。同时设置“艺术实践”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表现力与适应力。
  2.开启音乐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
  对于高师音乐专业体系下的音乐表演以及作曲技术理论等专业,可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现如今,国内各类音乐娱乐类节目不胜枚举,艺术团体及艺术文化传播公司对于专业音乐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逐年递增。所以,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建立“开启音乐专业校企合作新时代,实现零距离实践上岗”的培养模式,与省剧团、歌舞剧院,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在线音乐服务平台等建立艺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体验社会企业的文化需求,真正实现音乐表演等专业艺术实践的教学目的,实现高师音乐专业与社会服务研究的高度融合。
  3.建立健全完善的高师音乐创新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高师音乐体系的专业性以及特殊性,无论是音乐师范专业,还是音乐表演专业,其过程性评价体系代替终结性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环节与评价体系的细化,将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艺术实践评价等教学过程多方面进行衡量与考察,使其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化。与此同时,学生在这种教学评价体系中,其专业技能的考查更加人性化,摒弃了传统的终极性考查方法。对于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艺术实践等环节进行过程性的考核与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保证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创新性。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