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一线“红色故事” 尽显党员先锋本色

2020-07-01 作者: 肖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芳  
   本报通讯员 袁一鸣 扈航宇 王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山东港口全力加速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征程中,遍布各条战线的党员骨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王刚:业绩为王 百炼成“刚”
  1月至5月份,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4.5%;3月份完成调进量238万吨,创开港以来最高;5月份,动力煤突破100万吨,创近20年新高,瓦日线调进量110.2万吨,创历史最高……日照港股份一公司的这些过硬“战绩”,得益于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刚带领团队转变思路,主动出击,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公司传统的冶金煤货源受到巨大冲击。在上下游客户犹豫观望之际,王刚带领营销人员第一时间走出去,对接瓦日沿线动力煤、化工煤客户,上游拉货源、下游促疏港,为公司打开了动力煤上下游市场,确保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3月,实现了单日大列到港6列的历史记录,完成单月调进量238万吨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公司顺利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疫情期间铁路发运资源紧张的情况,王刚还积极带领公司开发敞顶箱、场内转入等新模式,有效扭转了不利势头,实现了动力煤连续2个月月均突破100万吨的良好态势。
刘毅:用担当诠释党员的自我修养
  有着24年党龄的刘毅,是滨州港滨青国际码头操作部部长,负责整个码头上机械操作、机械管理的工作。2015年,青岛港与滨州港合作成立滨青国际码头公司,有着30多年青岛港码头一线工作经验的他毅然离开家乡,来到滨州港,为新码头建设发光发热。
  刘毅刚到滨州港时,基础建设刚刚完工,空余了近4万平方米的场地用来做码头堆场,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程队。时间紧任务重,刘毅向领导申请:“平整场地的事情,我们自己就能干!”当时正值倒春寒,码头的风像刀子,各项配套条件也不完善,刘毅和机械队的职工吃住在码头。最终,他带领滨青国际机械队,将这处空地变成了堆场,为单位节约成本近2000万元。
  今年疫情爆发后,刘毅第一时间联系采购部门,紧急为在港职工采购口罩、酒精、体温计、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无论口罩多紧缺,都得备足了,必须确保在港职工都能戴上口罩。”他与采购人员一起打电话、跑药房,寻找货源,手机常常打电话打得发烫。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线作业人员有了充足的防疫物资保障,全力投入到生产中。
党支部里的“红色故事”
  5月29日,烟台港蓬莱港公司第二期党员微党课上线,6名开讲党员通过“钉钉直播”形式,围绕打造坚强有力的港口队伍主题,面向全港职工开讲“红色故事”。
  回忆起5月16日的防风经历,党员班长展晓彬仍然唏嘘不已。“晚上8点,天就开始下雨,我和几个司机当时正在倒电缆,跑门机,上抓斗,汗水雨水混在了一起。刚把八号泊位安顿好,七号泊位的门机又需要重新进行加固。当时的瞬时风力达到了11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展晓彬和司机们一直干到晚上11点,直到码头安全才回到队部。凌晨,风力减弱,码头开始恢复作业,展晓彬湿透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就又赶往码头参与作业。等他再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早上6点,紧接着准备交接班,对防风工作进行总结,一直忙到9点才离开工作岗位……党支部里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传遍港区,温暖人心,令人钦佩,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