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氢能产业高地助力能源结构调优

我省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06-30 作者: 左丰岐 王建 来源: 大众日报
  □通讯员 车路 赵楠楠
   记 者 左丰岐 王建 报道
  本报济南讯 6月24日,我省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会介绍了《规划》的发展阶段、发展布局以及重点任务,《规划》明确山东氢能产业发展以2019年为基准年,面向2030年。
  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实现氢能源产业发展“三步走”。从现在起至2022年,为全面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工业副产氢纯化和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商用领域率先示范推广,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2023年至202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链条基本完备,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供应保障网络逐步完善,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6年至2030年,为塑造优势阶段。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关键技术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建立氢能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着力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将济南打造成为集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务会展、商业应用基地于一体的“中国氢谷”;将青岛发展成为集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于一体的“东方氢岛”。布局形成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核心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借助两大高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两大氢能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培育壮大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鲁氢经济带”。
  重点谋划实施创新驱动、装备提升、基础保障、示范应用、产业融合、标准建设、安全环保七大工程。着力破解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加氢基础设施等瓶颈制约,实现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装备产业加速发展,推动氢能在交通、船舶、港口、冶金、发电等领域推广应用;抓好标准体系和安全环保建设,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示范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质量安全可靠的氢能产业体系。
  《规划》重点明确,亮点突出。一是明确发展路径。按照发挥优势、补强短板、突出重点、提升层次的原则,确立发展次序,明确路线图和施工表。二是健全指标体系。确定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3大类11个具体指标,对能够逐年推进落实的“氢能产业总产值”“加氢站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和“关键部件国产化率”等发展目标,从2020年至2025年分年度进行了细化明确。三是强化项目引领。围绕重大发展布局、重点创新平台、重要基础设施、重要应用示范等,规划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增强了规划可操作性。四是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氢能多领域多场景示范推广应用,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鼓励各地出台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
  据了解,我省发展氢能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一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作为工业大省,山东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工业副产氢品质好、价格低,可大规模开发利用;山东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7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具有良好条件。二是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山东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制备、系统集成及智能化控制、新一代高能效制储运氢与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体系等关键技术上均取得重要突破。三是产业基础坚实稳固。山东氢能产业覆盖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产业领域,重点企业(研究机构)达5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