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理论周刊·论丛

把紧日子过成常态

2020-06-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晓河

  把“过紧日子”常态化、制度化,是疫情形势下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必要之举,也是树形象、聚民心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使艰苦奋斗成为全民共同行动。有了这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
  在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需要艰苦奋斗,也需要勤俭节约。
  而牢固树立真正过紧日子、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具体制度中,正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过紧日子,不仅体现在精打细算、不大手大脚,还体现在工作上不怕难不怕苦,精神状态上斗志昂扬、敢打敢拼;不仅是指戒奢华、祛安逸,更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党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体现的是一种勤奋努力、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彰显的是一种不畏艰辛、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发扬的是一种善于在困难中突破、在逆境中奋进的工作态度。
  要把“过紧日子”纳入日常、形成制度。在两会的“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近年来,财政部确实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的支出做了连年压缩,但依然还有空间: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
  因此,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在于口号喊得响,而在于抓住空间、抓住关键。
  要聚焦经费开支、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从严从紧,抓好厉行节约,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要抓住会议安排、公务接待、参观考察等关键环节,破除要面子、铺张浪费等旧风陋习,树立讲效益、抓精细的思想,堵住跑冒滴漏。
  要抓住“关键少数”率先垂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决策、办事情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钱用到刀刃上;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干部要做过紧日子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总书记对“过紧日子”的反复强调,体现的是忧患意识和为民情怀,也鲜明指出了领导干部节约办事、勤政为民的重要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过紧日子,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发扬艰苦朴素作风,是卡自己、惠人民的初心践行,是扣民心、聚民心、密切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扎实行动,是强基固本的工作,必须用心用情用力挺身担当。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意味着政府一定要力戒浮华奢侈,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控制行政管理经费和支出,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这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勤政奉献的要求使然,长期认真坚持下去,必将大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效率提升。
  长期过紧日子,关键是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做出样子、当好样板。在节俭中修德行、树形象、感召群众,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让艰苦奋斗深入人心。有了这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