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个年集体收入过150万元村庄背后的“秘密”——

一 “笔” 村账50年,拳拳初心聚民心

2020-06-29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报道 一摞摞泛黄的村级账本记录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
  扫描二维码,通过大众日报客户端德州频道了解更多德州新闻
聚焦基层实践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张灵芝


  德州城位于山东西北角,城郊有个二屯镇,是西北角的西北角,与河北景县隔大运河相望。二屯镇有个程何庄村,1919年运河曾于这里发生决口。
  6月22日下午,记者站上程何庄险工。河流静谧,蜿蜒而去,滩坡上一片金黄色的向日葵旺盛生长着。
  下了河堤向东300米,便是程何庄村“两委”办公地。会议室里三四十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正在热烈讨论着集体经济增收的话题。“我们村基础好,要争取几十万元乃至百万元级的增量,应该蹚出一条新路。守着古运河遗产,生态旅游发展好了,就能给村民和集体带来更多收益。”村党支部书记商春会话语铿锵有力。
从3分钱路费到一根铁丝
事无巨细都记录在账

  在很多村还在为摆脱集体经济“空壳”而努力的时候,听说程何庄村集体收入去年已经超过15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200万元,这当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然而采访中,记者却发现了一些别的“秘密”。
  在村会计办公室,有五六个档案橱,塞得满满的,一摞摞的是泛黄的档案袋、档案盒。记者抽出一本,只见侧面标签上注着“会计账簿,三队:现金、收支、往来、积累、财产、实物、总账、工分。共七册,1971年度”字样。很多字是用毛笔小楷书写。档案袋有些灰尘,里面一册册的小账本却是非常干净整洁。展开一看,从3分钱路费到一根铁丝,事无巨细都记录在账。
  记者发现,这些账簿记录时间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69年初。比如,记录四队当年棉花定金是31.8元。除了财务方面外,其他记录留存也很广泛。最早的是1951年11月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详细记录了全村82户土地的坐落、亩数、四至、长宽尺寸等。一些干部任免通知书、入党通知书、组织关系介绍信以及各种会议记录等保存也很完整。在一份1966年制定的大队党支部工作制度及干部守则中记者看到:根据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每个党员每月为群众做三件好事,对于“三会一课”等制度都有详细规定。
  “这是20年前的今天(2000年6月22日)村民张世军交的征购麦款单据,是52.74元,可以看出来当时农民负担还比较重。这是1988年元月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书,那时刚进行第一轮承包。”村会计商春岐一边展示一边说。在他的办公桌上,有电脑、计算器,而墙上挂着一把红漆木质的老算盘。“这是村里上两任会计传下来的。商春会书记1969年任一小队会计,1972年担任大队会计直到197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之后任大队会计的是吴东升。1999年吴东升患病后,我又接过来干。吴东升已经于2008年过世了。记得原来大队有三把算盘,完整保留到现在的只有这一把了。”商春岐告诉记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实行‘两级管账、一级管钱’,到10年前实行‘村财乡管’,再到如今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越来越规范。现在很多记录都是电脑打印或网上传递。但这把算盘一直放在身边,提醒着我要把每一笔账目弄清。”
棒子“顺垄”才能种齐
大家知晓好事才能办好

  透过这数百本上万页一笔一画的记录,除了能看到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从大包干到取消农业税等历史风云变化,还能看到什么?
  “这么多年,村里很好的一点是村集体心气没有散,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到村里说说。村里实行上班坐班,村民办事方便。”已有47年党龄的商春会认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初心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就像种棒子“顺垄”才能种齐整,符合民心民意,让大家知晓明白,好事才能办好。几十年来,程何庄坚持每年年初和秋后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公布账目(近年来按照要求每月公布一次),召开村民议事会盘算工作和计划,通过“四议两公开”决定大事小情。
  程何庄现有村民340户1060人,耕地1400多亩,其中1000亩已经流转。2015年初,村里引进一家企业,发展农光互补高效农业,流转土地800多亩,每亩每年费用1200元,包括村集体整理的涝洼地近300亩以及村民土地500多亩。得益于村民的信任,项目很快就顺利落地并网,为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为村民年增加工资收入近20万元。德州市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刘金刚告诉记者,程何庄的一个原则是土地资源流转不流失,不做一锤子买卖、一卖了之的事情,把宝贵的增值收益留给子孙后代。
  近些年,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厂房租赁等收入不菲。这些钱又大量投入民生实事。比如合作医疗、有线电视、自来水等都有补贴,从60岁起所有老人按月分档领钱,每年现金补贴村民60万元。去年修建村庄道路,投入119万元。农田无人机喷洒、浇地等服务由村里的合作社免费提供。村民喜欢唱河北梆子,2007年村里支持成立了程何庄业余剧团,平常有30多人参与。剧团团长孙淑静介绍,剧团一年一般演出20多场,村里对剧团服装道具演出等方面的投入总共超过80万元,他们已是当地最专业的庄户剧团。
  富村也有困难户,不能让他们掉队。程何庄有精准扶贫户3户。48岁的许海燕7年前儿子因车祸造成脑瘫,她和丈夫分别患有类风湿和股骨头坏死,去年光伏扶贫项目收益有6116.18元,加上低保、救助、补贴等等,家庭年收入超过3.5万元。“多亏了村集体、村干部帮扶关心着,我们一家才吃穿不愁。”许海燕说。
  商春会在村里一干就是50多年,读过高中的他算是村里的“文化人”。上个月村里进行了党支部委员改选,新进的三名党员一名是东北工业大学双学士,另外两名分别是大专生、中专生。商春会表示:“不能光靠我们这些老家伙。”临近下午6点,商春会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闲不住的他又骑上山地车在村里“转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