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吴泽浩:盛夏光年 熠熠向晚

2020-06-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总第二十三期 栏目主持:霍晓蕙
  辛弃疾词意·夜行黄沙道中 吴泽浩 68cm×136cm
  吴泽浩 号铁塔轩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顾问,国家民族画院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济南市政协原副主席,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
□ 本报记者 霍晓蕙
  五月,一个有微风的清晨,饱满的阳光透过南窗,把画案上一幅未完成的国画点染得斑斑驳驳。画面里也是夏天景象:有明月清风,有蛙声鸣蝉,黄沙道上,有解衣磅礴、把酒临风的辛稼轩。
  千载而下 辛词让我荡气回肠
  画案旁,画家吴泽浩先生凝目远眺,思绪万千。这些年来,他数不清画了多少幅辛弃疾词意图,1981年还出版了连环画《辛弃疾》。每画一幅,都似与历史对话,也像是和词人交流。壮岁旌旗拥万夫、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让他崇敬;无人会,登临意,冷落黄昏里叹问家山何在的辛弃疾,让他心痛;惜春长怕花开早,细腻婉约的辛弃疾,唤起他脉脉柔情。
  “文采武功惊朝野,骁将大儒词坛尊。文韬加上武略,艺术遇到思想,成就了辛词的魅力。民族仇、复国志炼其词魂,胡尘飞、金戈鸣壮其词威。他被政治潮流所挤压,也正是在时代风潮下,得以锤炼、燃烧,于无声处炸响惊雷。而万般豪情,也常常化作绕指柔。所以千载而下,辛词依然是那样让我们荡气回肠。”吴泽浩先生说,在画辛弃疾的时候,耳畔时常听到一个忠肝义胆的爱国臣子痛拍栏杆的哭诉,眼前常常浮现一个烟雨斜阳中的落寞背影。而此次参加“约绘”,应邀创作辛弃疾词意图,吴泽浩先生却要画一个神清气爽、快快乐乐的辛弃疾。他选择的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绘的是夏景,夏日里画夏景,气氛合拍;再者,画家也期待词中丰收的欢乐气息,给疫情之下的人们带来祥和美好的心情。
铁塔轩里 用水墨描绘东方诗意
  “我从广东来到山东工作、生活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如今年近耄耋,但心依然年轻。毕竟比起古人,我们都是孩子啊!”
  吴泽浩先生号铁塔轩主人,南人北相,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是岭南派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先生的弟子。大学毕业后,他仅带着一只藤箱来济南工作,从此在齐鲁大地扎下了根。他任职济南市文联主席多年,做文化大事,为文化鼓与呼,济南“二安”文化自然曾是他传承发扬的主要课题。研究辛弃疾、描绘辛弃疾,发扬辛词艺术,是一种责任,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我喜欢辛弃疾,也不仅仅因为辛弃疾是济南人,而是源自灵魂上的某种契合。辛弃疾到了江西以后,把斋号命名为‘稼轩’,一是有归隐的意思,也表现了耕读的日常,非常低调。一般他这样身份的人可以选择高调,但他没有。”
  书画家一般也都有自己的斋号,吴泽浩先生的斋号叫作“铁塔轩”。他娓娓道出斋号的由来:
  “1968年我到山东工作后,正赶上‘破四旧’。艺术家不能从事艺术,画家不能画画了,都被晾了起来。文革结束,一些画家开始搞创作。那个阶段,我的住处有18平方米,比我刚来济南时住的8平方米宿舍宽敞多了。那个地方叫‘铁塔下沿’,后来叫朝阳街,在西门外。附近有一个小铁塔,古时候应是一个庙。这个塔既不巍峨也不壮观,小小的,有个把人高。我在那个地方生活了10年。那时我四十二三岁,已经担任济南市文联主席,有闲暇时,也该起个斋号。我想,住在铁塔街,旁边有铁塔,就叫‘铁塔轩’吧。都说山东大汉像是黑铁塔,有血性,骨气铮铮,这名字也符合我的追求。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外省的文化人收集斋号的故事,把我的‘铁塔轩’也收进去了。我觉得大家也认可,所以几十年来就一直用这个斋号。”
  奇妙的是,自从用了这个斋号,吴泽浩先生很自然地把刚强、有铁骨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出来了。有这样一个斋号,似乎也不能在艺术上有柔弱之气。从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粤风鲁韵——吴泽浩从艺60周年国画大展”先后在山东博物馆、广东博物馆举办,从此,他的书画事业如同开挂一般,《长征路上》《铁铸抗战》《写意敦煌》《扁舟藕花里》《漫步东坡》《孔子礼赞》等系列作品先后创作完成并展览。“铁塔轩”这个名字被无数书画爱好者所熟知。吴泽浩先生钟爱这一斋号,搬到新居后,重新刻了匾,悬挂在门厅。无独有偶,画室的窗外不远处,就是联通的大铁塔,站在画案边抬头可见,精神的铁塔和实体的铁塔又合二为一了。“望着这高科技的铁塔,我时时想到,思想行为不能太落后,要紧跟时代,不能暮气沉沉。这个新铁塔,又给我了新能量。”
  铁塔轩不仅有铁塔临窗,目光所至,白云悠然,往南几十里,就是泰山。加上房子四面通透,像个阁楼,于是吴泽浩先生另起了一个“望岳阁”的斋号。从此,在创作时两个斋号都用,有时候单独用,有时候连起来用,有时候再加上“粤翁”。“铁塔轩望岳阁粤翁吴泽浩,这就是现在的我。”吴泽浩先生说。
盛夏光年 溪桥清风飘来稻花香
  盛夏光年,熠熠向晚。77岁的吴泽浩先生依然葆有把酒临风的快意,却更多历史的理性哲思。他关注社会民生,用心若镜,在中国文化长河里打捞珍珠,用水墨表达东方诗意。对于辛弃疾“稼轩”时期的诗酒生活,他颇羡慕。好在那份潇洒恣肆,在画中可得以体现。比如这幅《辛弃疾词意·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一起来看:
  月初上,疏星寥落。轻微的阵雨后,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味更加浓郁。凉风过处,蝉声响起,鹊儿惊飞,青蛙在稻田里喧嚷。从长空到田野,都在显示这是一个丰收年。夜行黄沙道上的辛稼轩,沉浸在稻花香味里,忘了道途远近。小桥一过,乡村林边的茅店意想不到地出现在眼前。
  有趣的词境,有趣的画中人,有趣的画家,成就了这有趣的画面。我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到最后都是有趣的,他经得起沧浪之水,看得到风花雪月,有情有味,有风骨有见地。
  画中那个夜行黄沙道上的辛弃疾,坦坦荡荡,潇潇洒洒,正健步向我们走来。他会停留在那灯火阑珊处,等待每一个知音的蓦然回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