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周末人物

临朐鲟鱼捐鄂记

2020-04-10 作者: 卢昱 来源: 大众日报
  “身为一名退役军人,不能到抗疫一线,我心里特别着急。那么多医护人员都到湖北一线参加抗疫,他们那么辛苦,我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几经周折,徐建负责组织的价值十万余元的7800斤鲟鱼抵达黄冈。
  □ 本报记者 卢昱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当年在部队医疗队的临朐小伙徐建承担了整个部队东院区的消杀任务,保证了部队在疫情期间的绝对安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建再次“梦回吹角连营”,他组织乡亲们为黄冈捐了7800斤鲟鱼。
  在徐建家的相册中,记者见到一张1997年他从军时的彩色照片。当时20岁的徐建,身着绿色军装,目光坚毅,俊朗的脸庞充满朝气。照片背面,一句誓言简短有力:“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
  两次经历,徐建都在践行着23年前的铮铮誓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一名退役军人,不能到抗疫一线,我心里特别着急。那么多医护人员都到湖北一线参加抗疫,他们那么辛苦,我总得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自己养的鲟鱼营养价值丰富,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给他们捐一些,希望他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徐建说起自己捐赠的初衷。
  徐建告诉记者,从2月6日开始,他们就策划这个事情。经过多方联系、协调,他们终于在2月19日对接上了黄冈市黄州区的红十字会,并且联系上了一辆可以去湖北的运输车,这让徐建舒了一口气。
  联系好后,徐建当晚就把捐赠鲟鱼的想法发到合作社的群里。这几年鲟鱼产量不高,一开始他还有所顾虑,可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当天晚上就有20户养殖户同意了。“我先带个头,捐2100斤。”徐建第一个在群里做出表率。“我捐500斤!”“我也捐500斤!”“我捐300斤!”……很快,数目就达到了7800斤,按照市场价是15块钱一斤,估计总价为12万元左右。
  “活鱼捐赠,运输是个问题,黄冈那边的志愿者处理起来也是一个大麻烦事,干脆处理好了再送过去。”徐建考虑得非常周到。他在群里和大家商量好:一是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安全起见,选定村里的一处空地来集中处理这些活鱼;二是为了效率,谁家捐的鱼就由谁家来处理;三是捐赠的鱼必须是最肥美最鲜活的,鲟鱼每条不得低于2斤。
  2月21日早晨6点,20多名养殖户戴上口罩就开始忙碌起来。“先由一组人开车到每家养殖户将鱼拉到集中点,一组人开始卸车后就开始清理鱼。先用高压水枪处理完,泡在冰水里10分钟,让鱼身体变硬,然后装泡沫箱,一层鱼、一层冰盖起来。算了算,我们当时一共用了67个泡沫箱,2吨冰。”徐建说,大家为了赶时间,一刻没停干到下午2点钟,连午饭都没有顾上吃。
  “大家都互相提醒一定要把鱼处理干净,一定让黄冈前线的医生们吃到最干净的鱼。”养殖户徐守涛对当时的忙碌现场印象很深。“当时我们把鱼的内脏、血水全用高压水枪处理干净了,但留下了鱼鳃没处理。鱼新不新鲜全看鳃,活鱼的鳃是鲜红色的,但死鱼的鳃是白色的。我们就要向大家证明,我们捐的7800斤鱼,一条死鱼都没有,全是最鲜活的。”徐建说。
  徐建说,7800斤鱼一共处理了2天时间。那么多条鱼,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鱼腥味,但没人抱怨,在忙碌中盼着鱼儿早日送到黄冈。“那两天很冷,很多妇女手都冻裂了口子也还在坚持着。还有一个九山的养殖户,也想捐200斤。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捐上,他急得直跳脚。”
  就在徐建和乡亲们忙活着处理鱼时,一个消息像一场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儿凉。“2月21日,我去镇政府给运输车办通行证等手续,司机突然说自己接了别的单,不给我们运鱼了。这可急死人了,都已经定好的事,说变就变,怎么和村民交代,怎么向黄冈交代啊!”徐建说。
  “那是我经历的最漫长的两个小时。”徐建从政府回家已是中午11点,回到家他就开始联系中介,看能否再帮忙找辆车。“那天我打了上百个电话。”他边滑动着那天的通话记录,边向记者说,但中介都说不好找,去湖北太危险了,没人愿意去。
  货车司机一爽约,村民们都有些灰心,甚至有好多人劝徐建打消捐鱼的想法。“这事我们就必须要办成!”徐建一拍桌子,“实在不行我自己开货车去!无论如何都要把鱼给黄冈送过去,这代表的是我们的心意!”
  “自己去的话是没问题,但回来还要隔离14天。家里20个鱼池根本不能离人,到时候鱼就全完了。”徐建坦言,当时非常纠结,也很无奈。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当天下午1点,中介给他来了电话,说辗转找到了一名从滨州回贵州老家的货车司机,对方同意帮忙运过去,运费6500元。“行,没问题!”徐建一口答应,紧急动身又跑了一趟镇政府,办好了通行证,并和司机定好了发货时间。
  2月22日下午2点,67个冷冻泡沫箱被整齐地摆放到车上。目送载满鲟鱼的货车驶离村子,徐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2月23日中午,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运输,货车顺利抵达湖北黄冈,徐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