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潮平岸阔 风帆正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立一周年记

2020-0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全国上下正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教融合成立一周年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一线,截至目前,已经从26家附属医院选派10批26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充分彰显了将大学和医院办在人民群众中的责任与担当。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2019年2月28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正式成立,一所科教融合的崭新大学从构想终变现实,在齐鲁大地以至大江南北引起广泛热议……
  时光如梭。2020年2月28日,恰好大学成立一周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回头望去,这所从2019年春天走出的大学,正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张延玲
  
  一年来,全体山一大人以建设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为目标,解放思想,团结一心,只争朝夕,奋力争先,“大学+医科院+附属医院”体系不断完善,济南主校区建设凸显“济南速度”,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学科和人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范儿”科创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启动,学术提升、精英培养等多项创新举措全面深化……新时代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隽永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回首发展
建设一流,砥砺奋进,硕果累累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一年来,校(院)党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领导对全省高等教育提出的7个方面要求和对校(院)发展提出的“四个一流”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抬标杆、扩视野,追卓越、创一流,各项工作全面起势,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牢固树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实施“线下课堂教学+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军地联学、建设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五支队伍”进校园工作,基本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精英培养,开设临床医学国际班,聘请院士担任荣誉班主任。积极筹建眼科、肿瘤、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人工智能和医保等科教融合新学院。
  ——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新上国家级项目55项,经费4123.5万元。全年发表SCI论文1202篇,总影响因子3506.32,影响因子5分以上86篇,10分以上14篇。发明专利获授权8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成功主办或承办山东省—南澳州医学论坛、201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第三届国际神经精神科学学术峰会、济南放射肿瘤学国际高峰论坛、中美高峰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
  ——产学研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山东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制订并论证完成山东省模式动物研发中心建设方案,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模式动物研发平台和模式动物资源库。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和天然药物研发,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药物“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成功上市。
  ——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加快与济南市、泰安市开展大学省市共建,与日照、淄博、滨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速升级。与美国瓦里安医疗、华润集团、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打造医养结合示范模板。
  ——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人才引进提升计划,在国际知名期刊刊登招聘信息,赴海外召开引才引智恳谈会,首次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全年引进领军类、拔尖类急需人才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88人。新增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等国家级层面人才9人次,泰山学者等省部级层面人才23人次。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含双聘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44人,省部级人才98人。
  ——医疗防治水平显著增强。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进入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百强,7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或获提名。职业病、皮肤性病、寄生虫病、肿瘤早期筛查、辐射防护、罕少见病等防治任务进展顺利。首批通过国家消除疟疾省级终审评估,实现山东消除疟疾目标。
  ——为民志愿服务社会品牌基本建立。坚持把大学和医院办在人民群众中,组建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深入革命老区、湖区、山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医送药送健康志愿服务,在济南泉城广场举办大型义诊活动,现场服务群众达5000余人。大力开展学生支教、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打造校(院)服务社会的“新名片”。
  校(院)整合成立的第一年,发展就驶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1+1”发生的化学反应、“1+1>2”展现出的爆发力惊人。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由1个增加到3个,ESI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位列全国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第1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2位。临床医学学科位列全国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第12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省内普通本科招生,理科、文科最高分较去年分别上升9000个位次和6060个位次,理科投档线列山东省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首位。
  校(院)发展实现了初个高峰。
洞察轨迹
上下同心,党建引领,改革创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是什么带来了校(院)的扎实起步和良好开局?答案是,上下同心,党建引领,改革创新。
  ——校(院)的扎实起步,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年9月8日,省委领导到校(院)调研,明确提出大学发展目标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济南市委、市政府,泰安市委、市政府,省直各有关部门,槐荫区委、区政府等在校区建设、机制创新、财政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这些都为校(院)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校(院)的扎实起步,离不开发展规划的科学谋划推进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校(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对标目标定位,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力量,出台了校(院)十年事业发展规划,增强了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全体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勠力同心,自觉把工作放到校(院)发展整体全局和未来大局中思考、定位、推进,校(院)事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校(院)的扎实起步,离不开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校(院)始终以党的建设统领工作全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委领导班子示范带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强国、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校(院)主题教育典型做法报道20余次。维护团结向上、安全稳定的和谐氛围,创建“一体化管理、板块化操作、扁平化实施”管理模式,集中一个多月时间深入调研,建立台账,明确分工,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扩大对外宣传,报道事业发展,2次登上中央电视台,9次登上山东新闻联播。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制定党建、业务等规章制度35项。
  ——校(院)的扎实起步,离不开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一年来,校(院)党委对标国际、对标一流,勇于突破陈规旧例、条条框框束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出台《人才引进(提升)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下血本”筹出近8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按照非升即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方式进行培养考核,特别是对科研人员实行PI制、年薪制、柔性引进等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管理服务体制和创新培养模式;出台《“学术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投入2.35亿元,支持高水平团队和平台建设;出台《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校(院)未来发展储备高端人才;出台《科技激励办法》,实行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出台《出国(境)研修激励政策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教师出国进修的经费和待遇……这些改革带来了校(院)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瞩目未来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重任在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已经起步,未来正从“未来”走来。置身国家和全省大局,新的起点,校(院)更要乘势而上,再创新局。
  当前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国内高等教育百舸争流、竞争激烈。躬逢这个时代,惟有拼搏奋斗者进,惟有改革创新者胜,惟有从容自信者强。
  瞩目未来,出发2020,校(院)将在过去一年扎实起步和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协作、聚焦重点、率先突破,推动“大学+医科院+附属医院”体系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为山东争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铿锵的节拍就在脚下,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学生山一大特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启动教学提升计划,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努力打造山一大精英培养金字招牌;
  ——加快推进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科创中心建设,提高科研产出和服务社会能力,带动山东医学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持续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支撑山东医药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基地,助力山东医养健康示范省建设;
  ——坚持引育并重,落实好《人才引进(提升)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大学和医院办在人民群众中,建立“医疗共同体”,不断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学谋划校(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形成长效机制;
  ——全力推进济南主校区建设,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具有科教融合显著特色、科学完善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成为全省高校管理创新的示范。
  ……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又是一个春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再出发!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