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理论周刊 思想

多措并举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2020-02-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张永康

  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六稳”之中,稳外贸、稳外资占据了“两稳”。科学评估、准确研判疫情对外贸外资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及早应对、多措并举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对于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外贸外资虽在短时间内会受到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减速,但很快就会进入恢复性反弹增长阶段,基本不会影响全年大局
  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当时对我国涉外经济曾造成一定冲击。剖析其对当年外贸外资所产生的影响,回顾总结当时所采取的应对举措,有助于我们及时评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资外贸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前布局相关应对方案和举措。
  非典疫情于当年4月暴发蔓延,对于经济的短期直接冲击主要出现在4、5、6月份。当年7月之后,我国进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期,进出口额双创历史新高,带动全年出口增长34.6%,进口增长39.9%。
  当时受疫情影响,跨境人员交流受阻,大量经贸商洽活动停止、推迟,新订单开拓难度增大,由此造成第三季度出口增幅回落,同比增速降至30%。但在第四季度,出口增速就反弹至40%。当年我国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其中加工贸易同比增长34.4 %,机电产品同比增长44.8 %,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62.6%。可见,非典对我国出口虽然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我国制定实施刺激出口得力措施,且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构成主力增长,使全年“保出口”得以顺利实现。
  进口方面,医疗产品存在明显进口替代现象,“后疫情”阶段的投资热带动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大幅增长,当年全国进口增长高达39.9%。当年我国关税总水平进一步下调到11%,也刺激了进出口。
  从山东外贸来看,2003年山东出口增长26%,超过2002年的17%增速;进口增长41%,超过2002年的18%增速。具体来看,上半年全省出口增幅超过20%,从7、8月份开始,我省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但是后四个月我省出口进入恢复性反弹增长阶段,使得全年出口未受较大冲击。
  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仅为1.44%,大大低于2002年的12.51%;全年实际资金到位率为46%,低于2002年的64%到位率。
  但当年山东实际利用外资(全口径)逆势达到112.6亿美元,增长73.2%,高于全国47.5个百分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0.9亿美元,增长48.9%;实现逆势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当年韩国投资增势强劲,实际利用韩资28.4亿美元,增长93.1%,同时全年利用外资大项目增多、支撑力显著,全年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50个,新批和增资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就有11个,其中一般机械制造业增幅最快,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利用外资最多。
  总体来看,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省外资外贸影响较弱。
  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预计对我省外贸外资领域造成如下影响。
  从外贸看,新签出口订单难度更大、出口供给短期紧张、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较大困难。服务贸易将受到明显冲击,旅游、运输、建筑、加工服务出口等会受到较大影响。
  出口供给短期紧张,订单履约受影响,但不会产生严重的供给冲击效应。由于此次疫情发生于年初春节期间,正值企业和项目停工期间,随后全国进入联防联控状态,各行业贸易企业和制造企业受停工或复工延迟、资金链承压、投资延迟、出口报关、物流约束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短期供给不足而产生履约问题,尤其是部分外资基地型项目在我省产业链供给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国外进口商可能会取消部分订单。因此我省当前亟须“保订单”。
  进口方面,短期有进口需求受抑制和进口挤出效应,长期则会出现进口反弹。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全省总需求会受到明显抑制,导致进口需求降低,同时进口通关和物流运输等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短期内医用物资及原料进口将会明显增加,占用部分进口资源产生结构性挤出效应;但是从长期看,为了应对“后疫情”阶段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强力反弹,我省进口必然出现迅猛增长,将对我省通关、港口、物流带来压力,同时,进口结构将会主要以满足本年投资热的设备、原料和能源为主,服务贸易中的金融、保险服务进口也将明显增加。
  利用外资方面。因外商推迟或取消来华商务活动,部分在谈项目或被搁浅,部分签约项目也将出现延迟开工、外资不到位等情况。但外商大规模投资转移的风险较小。虽然部分跨国公司可能会重构供应链,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完毕,只要我省总供给和总需求快速恢复反弹,,产业政策适当倾斜外商投资信心不会受太大影响。
  做好稳外贸工作,需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出口退税力度,既发挥大型出口企业的骨干支撑作用,又全力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渡过“空转”难关,以抢抓恢复反弹期的重要时间窗口
  疫情形势下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需要我们科学评估、准确研判疫情对外贸外资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及早增加政策工具篮子储备,在财政政策、外贸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加快制定实施一系列应对举措;完善外资外贸工作在“应急”“后疫情”——两个阶段关键任务的推进策略。
  在稳外贸尤其是稳出口方面,要做好以下措施。
  “特事特办”,加码加量财政支持政策。除提前下拨外经贸专项资金外,还建议:对出口总量增速突出的大企业给予补助;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活动费用和出口保费加大补贴;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入选的保险机构范围,省市两级继续提高财政补贴额度;强化贸易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对外贸融资项下的担保风险,提高省级贸易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承担比例。针对疫情影响严重的出口产业和出口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和出口奖励。
  进一步做好出口退税文章。从应对非典的经验和近年稳外贸实践来看,做好出口退税文章,将极大增强外贸企业活力。以2003年5月为例,当月出口退税额同比增长达4.6倍。今年要本着“特事特办”原则,进一步深化分类管理,使出口退税全面提速。根据出口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等情况,提高出口退税一类企业比例,对二类出口企业,压缩抽查比例;提高企业出口退税托管贷款利息贴息额度,探索出口退税信用贷模式,为出口企业降低财务费用。
  利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价格型数量型工具加码窗口,丰富外贸金融服务产品支持。既要帮助出口企业渡过疫情防控期间“空转”难关;又要帮助企业“输血”以迎接第一季度末可能出现的出口补偿性迅猛增长,快速恢复产能供给。
  自贸试验区要大规模消化、优化202项可复制经验成果。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优势,大范围转化利用“一线放开”经验,发挥单一窗口效能,引进第三方检验检疫、“三自一重”、分类监管等新举措,提升贸易便利化;大力开展国际转运集拼业务,加快增加我省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的空港、海港国际物流线业务;尽快突破保税检测维修等新业态政策限制。
  抓好骨干企业出口,进一步发挥工业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对大型出口企业“一对一”联系,拿出促进出口方案,协助企业做好对接进口国商品标准工作,做好应对贸易救济调查准备工作。
  抢抓“后疫情”阶段时间窗口,突击新订单,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从疫情结束到企业能够续接订单,跨度最短一个月,长达一个季度左右。我省要做好抢订单准备,储备短期内恢复出口、开拓新市场的对策。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出口力度,发挥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齐鲁号”欧亚班列通道和载体效应。
  稳外资方面,密切跟踪在谈和已签约外资项目,做到工作不停顿、联络不断线,大胆利用自贸区“一线放开”的先行先试优势,为外资进入创造更大便利,加大对优质领军型外资中小企业的精准引进力度
  稳外资方面,可采取如下举措。
  咬紧在谈和已签约项目,创造条件保证重点外资项目进度早到账、早开工、早投产。做好在谈外资大项目的跟踪工作,及时准确传递我省项目保障和疫情防控信息,做到联络不断线。
  释放自贸区制度创新效能,大胆利用负面清单机遇“先行先试”,为外资进入创造更大便利。外商投资法实施后,自贸区监管体制和商事改革要围绕培育新领域新业态尤其是服务业开放的新动能而行,针对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特点,应着重在金融保险、融资租赁、境外旅游、非学历职业教育、生物医疗保税研发等领域超常规地为外商资本进入创造便利。同时,尽快推进企业开展急需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和跨境外汇集中运营管理业务,解放企业资本活力。
  充分发挥各类招商平台、园区和载体效能。驻外招商平台应提前进入密集对接状态,打好客户对接和项目信息的“时间差”,储备一批项目信息;对各类招商平台的突出成果给予一定奖励激励;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媒介,开展网上招商。
  对新兴产业投资的激励政策要有倾斜性。要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外资项目可给予适当优惠。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新批外资项目政策支持,包括新批和增资项目奖励。
  利用好“后疫情”时期国家超常规投资机遇带来的外资热潮。可以预见,最迟第二季度起,我国将掀起新一轮基建热潮,要引导外商充分认识、利用我国接下来的反弹式增长和基建投资机遇;同时着重推介“后疫情”时代的5G通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金融保险等投资热点,务求山东新兴产业领域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瞄准基地型大项目,提升我省与日韩产业合作水平,压实外资基底。在山东与日韩深度合作上取得突破,是我省提升外资工作的关键。针对日韩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引,要以推进中日韩三方“产业链经济”合作、聚焦基地型产业园建设、推进大通道大通关建设为重心。目前急需打通三方电子口岸建设,从而真正形成三方大通道大通关格局。高水平产业园作为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载体,已经成为先进省份争相竞争的重点。仅在2019年,就有成都中日产业园、广州中日生物医药产业园、武汉中日产业园、苏州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等竞相推进。目前,我省自贸区三大片区已陆续制定各自的中日、中韩产业园规划,需要尽快评估疫情影响,加快重大项目攻坚力度,优先创设三方产业基金,提升日韩产业人才在我省进出、执业便利,
  围绕“市场获得型投资”,挖掘中小型外资项目,尤其是靠利基市场立足的优质领军企业。当前,外商对华投资驱动力已经向以市场获得为目的的水平型投资转换,其核心诉求不再是政策优惠和要素成本,而是长期可预期的市场规模和营商环境。根据2019年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部分企业反馈结果,大量中小型跨国公司期待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希望了解中国关于研发、营销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链条的配套基础。因此,新一轮引进外资务必要加大对诸如德国中小企业一千强、日本GNT企业等优质领军型中小企业的深挖力度。
  稳定外资存量,加强与在鲁外企的信息沟通和服务体系建设。要想方设法安定在鲁外企的投资和经营信心,及时了解、帮助解决外企困难和需求,制订一对一服务方案。
  总之,做好疫情形势下的外贸外资工作,除了短期超常规举措之外,还应深度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跟上当前外商对华投资战略变化,树立“市场逻辑”,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机遇、中日韩深化产业链合作机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等,不断提升山东外贸外资工作水平,巩固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外贸外资整体态势。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