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两会特刊

济宁市农商银行

不忘金融初心 服务地方发展

2020-0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助力实体、服务地方,是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下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济宁市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坚守“三农”初心、创新业务模式、转变服务理念、重塑银企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实现了“三农”和小微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满足了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需求。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审计中心作为省联社在济宁的派出机构,负责全市11家农商银行党的建设、审计监督、协调服务、督导评价、信访维稳等工作。2019年,济宁市农商银行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守服务三农、支农支小、创建“一流金融机构”的奋斗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为己任,秉承“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持续创新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市民喜爱的普惠银行。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180.4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02.58亿元,全市上缴各项税金4.05亿元,是全市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存贷款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段成钢
  坚守初心,夯实信仰之基
  济宁市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省联社、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决策部署,高标准起步、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出的干事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全面履行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主力军的社会责任,以工作新成效推动主题教育总目标落地见效,真正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
  全市农商银行坚持把抓好理论学习作为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基础,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讲好专题党课,通过印发“口袋书”、集体学习研讨、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等载体,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不断增强全体党员投身主题教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学习教育不断档,切实筑牢忠于党、忠于事业的信仰之基,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的。
  全市农商银行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采取“内部+外部”丰富宣传载体、“活动+测试”提升成效、“线上+线下”开门纳谏等方式,持续推动活动开展,加强员工队伍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活动,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担当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为推动全市农商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凝聚力量。
  同时,全市农商银行始终牢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使命,把广大客户最关注、转型发展最迫切、员工群众最期盼的问题作为调研重点,通过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厘清问题、提出对策,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惠民便民能力。
创新转型,优化信贷显成效
  济宁市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省联社总体工作思路,按照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党委工作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注重创新,突出信贷支撑经营的核心作用,积极开展信贷结构调整、“样板工程”建设等工作,实现了零售类贷款规模和户数大幅“双增”,业务排名跃居全省前列,实现了信贷业务“扭轨转向、增户扩面”的目标。
  全市农商银行创新开展信贷管理“提升年”“深化年”活动,重点推进“四压一增”工作,全力做好信贷结构调整,提升信贷管理水平,信贷业务指标实现快速提升。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零售类贷款余额437.76亿元,较年初增加111.56亿元,增量位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三名,零售类贷款增幅34.20%,位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一名。
  全市农商银行按照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决策部署,将“样板工程”建设作为新形势下的信用工程建设,并结合基础客户和行业客户拓展思路,赋予信用工程建设新的内涵,率先将“样板工程”划分为“村级”“社区”“商业市场(商业街)”“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5种类型,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统一标准、统一操作流程,按照“样板工程”建设三年工作规划,稳步高效推进,实现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双提升”。截至2019年末,全市已完成1432个“样板工程”建设,包含了1240个样板村、33个样板社区、102个样板市场、53个样板企事业单位及4个样板工业园区,共采集客户数量11.15万户,零售类贷款户数18.29万户、金额437.76亿元。
勇担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
  济宁市各农商银行积极完善服务措施、丰富金融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
  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802.58亿元,较年初增加113.38亿元,同比多增9.25亿元,其中实体贷款656.82亿元,较年初增加94.16亿元,位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3名,同比多增24.50亿元,实体贷款增幅16.73%,位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2名。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市农商银行充分认识到,作为根植农村、因农而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责无旁贷,并从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乡风文明、完善服务设施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赋能。在加大资金投入上,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和农房修建等。截至2019年末,全市涉农贷款472.31亿元,较年初增加65.80亿元,同比多增22.0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7.93亿元,较年初增加20.34亿元,户数23644户,较年初增加7195户。
  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实施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逐年下降,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推广信e贷、众易贷、社保贷线上信贷产品,为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工薪阶层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满足民生领域的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需求。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信e贷已发放2.13万户,金额12.12亿元,众易贷成功发放贷款突破30亿元。
  全市农商银行与地方相关部门联手,大力开展“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乡(镇)和文明信用农户”评选活动,并通过开办金融夜校,广泛向村民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村民学金融、用金融、防诈骗的能力。在完善服务设施上,为了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农商银行大力推进村级金融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点3037个,布放农金通设备2441台,覆盖全市5423个行政村,真正实现“人员、机具、服务”农村金融全覆盖,农户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存取款、转账、便民缴费等金融业务,享受与城市同等便利的基础金融服务。全市农商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已累计发放各类补贴款项3892.21万笔,金额389.27亿元,有效促进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
  科技支撑,业务发展获重塑
  近年来,以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方兴未艾,银行业进入零售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阶段。在金融科技推动下,济宁全市农商银行重塑业务模式,加大平台创新力度,联通线上线下,为企业、居民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解决方案。
  全市农商银行在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带领下,勇于创新,成功搭建“客户精准营销平台”,让大数据融入和服务于业务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了信贷全流程优化由渠道向平台、风控向数据、营销向精准、获客向批量的4个转变。平台实现了贷款集中线上审查审批功能,有效规避了人为干预,贷款审查审批更加规范、快捷、智能。
  全市农商银行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创新研发微贷管理系统、“社保贷”线上信贷产品,实现了客户办贷网络化、自主化,满足了客户多样化贷款需求。以“社保贷”为例,客户无需找担保,不用跑网点,通过手机扫码申请贷款,资金到账仅需5分钟,真正让客户享受到了“足不出户 快速获得贷款”的高效服务。截至2019年末,全市社保贷授信1485户,金额0.66亿元
  同时,济宁市农商银行持续推进线上转型和移动支付建设。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电子银行客户88.8万户,较年初新增32.5万户,电子银行客户签约18.05%,业务替代率86.24%,电子银行客户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电子渠道替代效应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共拓展条码支付商户15.79万户,较年初增加5.94万户,交易笔数3438.02万笔,交易金额123.32亿元;全市农商银行借助青岛扫码付业务平台扩展应用并成功上线多个产品,包括智能POS、扫码盒子、“码”上收、电子秤、快付通、扫码王。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商银行拓展智能POS商户2125户,共布放2413台终端,累计发生交易156.33万笔,交易额48.73亿元,其中“码”上收业务服务于266所学校,累计收取23.76万笔学费,共计1.8亿元。
  不仅线上平台和电子业务,全市农商银行21处综合型网点、301处基本型网点、11处自助型网点、37处代理型网点、873台自助设备(ATM\CRS)、434台智慧柜员机以及2441台农金通设备,形成了营业网点、自助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站、自助取款点、移动银行、直销银行等多元化渠道,大大拓展了业务触达范围,使其在区域“三农”金融服务中具备独特的地缘、人员和业务基础优势。
  未来,作为根植于孔孟之乡的地方金融机构,济宁市农商银行将紧抓时代机遇,勇于责任担当,守好风险底线,敢于实践创新,充分发挥地缘、人缘和业务优势,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