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土地流转减费现代农业创效压煤村庄搬迁

临矿塌陷地治理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0-01-07 作者: 张楠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楼煤矿喻兴现代农业园垂钓鱼塘。
  □ 本报记者 张楠
   本报通讯员 郭强 魏志尚 崔鑫

  采煤塌陷地是绝大多数煤矿面临的治理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化“包袱”为“财富”?近年来,临矿集团探索的“土地流转减费、现代农业创效、压煤村庄搬迁”采煤塌陷地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塌陷地治理产业化和生态改善、农户受益、地企共赢良性发展,昔日一片片“荒滩地”变成一个个现代农业园,为加快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治理兼顾兴农——
治塌亦治贫

  “王楼煤矿与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育苗到栽种、储存、销售,给予全程指导,对农产品实行订单式收购,让村里收益有了保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安兴集村村民魏韩韩说。王楼煤矿地处滨湖平原,地表潜水位高,面对采煤塌陷后极易产生积水这一问题,该矿积极探寻塌陷地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与当地政府、村集体三方合作,先期流转采煤塌陷区土地2928亩,建设了喻兴生态园项目。
  “2015年以来,我们探索实施‘土地流转+生态农业开发’采煤塌陷地治理新模式,解决了当地13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使村民离地不失地、生活有保障,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白景志介绍。
  2017年8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四湖生态渔业产学研示范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工作站”在该矿生态园挂牌成立,标志着“国”字号生态工程项目在王楼煤矿落户。同时,王楼煤矿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探索实施的无土栽培、立体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和工艺,走出了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子。
  王楼煤矿副矿长、喻兴生态园董事长张俊宝介绍,园区分三期建设,规划建设规模达6000亩,重点培育地热资源利用、有机果蔬种植、稻田+特色种养、现代农业观光四大特色生态产业。生态园运营以来,实现营业收入800多万元;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将新增就业岗位70多个,每年增加收入2600多万元。
淤沙填荒地——
治塌亦治淤

  邱集煤矿地处鲁西北平原,是黄河北第一对投产矿井。该矿井塌陷区涉及德州、聊城16个村,累计塌陷面积5000余亩,大量土地闲置撂荒给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自2011年以来,临矿集团邱集煤矿利用采煤沉陷地靠近引黄干渠的“地利”优势,尝试采用“引黄输沙淤填治理”工艺,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目前已成功移交1092亩塌陷地。2016年,邱集煤矿通过公开竞标和自行治理两种模式,对1147.51亩塌陷地进行挖深垫浅、水利改造,并对其部分土地对外承包,形成265.4亩水产养殖+莲藕种植区。栽种各类树木、花卉7200余棵,养殖鱼苗4000斤,种植莲藕3500斤,同时种植应季经济作物及瓜果蔬菜。
  “今年,在对生态园内各功能分区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又对251亩观赏鱼养殖基地放养各类鱼苗约1600万尾,使之成为黄河北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年产值可达40万元。”邱集煤矿党委书记、矿长武善元说。
  邱集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经验,引起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17年10月,在第二届国际土地复垦会议上,该矿获得“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先锋”荣誉称号;“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关键技术及利用项目”获国家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绿色科技创造力样本”等荣誉。
压煤搬迁释产能——
搬迁亦安居

  “搬迁好,还要让村民住得好,不能一搬了之。”近年来,临矿集团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把压煤村庄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实现了煤炭资源有效解放、农村土地得以整合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的多赢局面。
  菏泽煤电公司位于郓城县,在郭屯镇文庄村、邵集村两村就压覆可采煤量1272万吨,涉及2077户6997人。其中,文庄村2018年年底完成村庄搬迁工作,今年上半年邵集村1653户已完成新村搬迁1600余户,取得12年来村庄搬不动的历史突破。目前菏泽煤电公司启动了搬迁村庄10个,新村址建设的一幢幢高楼已拔地而起。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安兴集村共有347户搬迁户,可释放煤炭开采量755万吨,搬迁后的房子设计有6层,有电梯有地暖。
  临矿集团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被列为省内首批采煤塌陷地治理示范点、被评为“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成为采煤塌陷地治理地企和农户共赢的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矿区可持续发展谱写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