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经济企稳预期逐渐增强

2019-12-24 作者: 盛刚 来源: 大众日报
  ■总体看,11月宏观数据全面好于市场预期,供需层面都出现改善,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也是“六稳”政策持续发力的必然结果。就当前来说,经济企稳向上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是不争的事实
  □ 盛 刚

  时至岁末,中国经济再次交出漂亮的“成绩单”。11月工业和消费双双回升,投资、外贸、就业等保持平稳,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达成,资本市场情绪改善,企业的景气预期也有所修复,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日趋明显。
  消费和工业增速超预期双双创下五个月来的新高,是11月经济数据中的突出亮点。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8.0%,明显高过上月的7.2%,一方面与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双11”促销带动,而化妆品、电器音像、家具、服装和金银珠宝等的消费大幅增长,说明升级类消费品为主要拉动力;11月农村消费增速达到9.1%,比城镇多出1.2个百分点,则展示了下沉市场消费购买力的能量。总之,中国的消费潜力仍然很大,消费升级也仍在继续。
  工业增加值增长更为亮眼。虽然早前发布的制造业11月PMI指数站上荣枯线已有所预示,但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月增加1.5个百分点,还是远超预期。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原因主要在于需求改善。从内需看,社会零售品消费上升,明显带动下游消费品类纺织、食品和汽车制造业等的增速;上游原材料类行业表现亮眼同样也得益于相关产业需求增加;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7和2.3个百分点,则是产业持续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外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全球制造业普遍出现回升,减轻了外需下滑压力,也推动了我国对出口依赖较大相关行业生产的回升。
  生产和消费之外,投资、外贸和就业等表现平稳。1-11月,全国、民间投资增速稳定在5.2%、4.5%,11月当月增速分别为5.2%和6.9%,投资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以人民币衡量,今年进出口总额累计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5%,进口与去年同期相同。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79万人,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预期目标。虽然,受猪肉价格影响,11月CPI同比上涨4.5%,但通胀仍是结构性的,今年前11个月CPI同比上涨2.8%,也仍在全年指标之内,通货膨胀压力可控。
  另外,金融环境也不断好转。11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8.2%,保持稳定增长。1-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3万亿元。从结构上看,11月份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居民部门贷款、企业部门贷款均较10月份和去年同期有所改善,逆周期调控效果逐步显现。
  总体看,11月宏观数据全面好于市场预期,供需层面都出现改善,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也是“六稳”政策持续发力的必然结果。当然,没必要对单月数据过度解读。但就当前来说,经济企稳向上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仍是不争的事实。
  从政策面看,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是主基调。而随着全球经济趋于平稳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未来需求大概率会继续保持改善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引导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强调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表明指向明确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也令经济企稳预期进一步增强。从投资端看,虽然房地产调控依旧趋严,其投资稳中趋缓走势也会延续,但随着年底财政支出集中发力,基建投资将有所加速,进而带动整体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望企稳反弹。贸易局势缓和将进一步改善出口,也会带动企业增加生产投入。消费方面,虽然“双11”促销有可能提前预支了部分12月份的零售需求,但汽车、石油制品等商品零售额的低基数,会对社会零售品增速的变动起到平滑作用。居民收入的平稳增长,产业、消费相互升级促进,则会激发更大消费潜力“变现”。整体来看,在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大力度和国内外积极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四季度经济企稳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