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如何升级?龙头制造企业与拼多多“联姻”——

数字化平台,转型升级加速器

2019-12-18 作者: 王新蕾 来源: 大众日报
  ◆一边是新兴消费的旺盛需求,一边是传统产业的亟待升级。如何连接起需求端与供给端、构建消费与产业双赢共进的新格局?数字化平台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新机遇,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12月10日,一场电商平台与龙头制造企业的“联姻”在潍坊高密举行。在“新品牌计划”大会上,拼多多首度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新品牌联盟”,孚日集团、星宇劳保等当地15家重点制造企业作为首批联盟成员,将享受拼多多平台的重点扶持。
瞄准转型痛点,
让旧产业对接新市场

  纺织产业想要重焕生机,该如何消除痛点、快速升级?高密作出了选择。“拼多多平台的技术、数据和渠道,将推动更多企业在品牌建设、定制生产、智能制造等方面迭代升级,助力高密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高密市市长王文琦表示。
  告别代工、做强品牌,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作为家纺名城,高密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以孚日集团为龙头的雁式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纺织企业正谋求突破“纯外贸+代工”的困境,但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自有品牌。
  作为全球“毛巾生产霸主”,孚日集团也面临着国内市场开拓难、品牌弱的尴尬境地。孚日集团总经理吴明凤表示:“孚日的生产、出口能力一流,但国内消费者对孚日的认知度不高。我们将借助拼多多等平台在国内打响品牌,推动外贸和内销比达到1:1。”
  在高密市政府牵头下,孚日集团以30年历史的出口品牌“洁玉”进驻拼多多,开设旗舰店。“进驻不久,我们就根据拼多多数据进行测款,着手研发新产品。”吴明凤说,“这种速度和精准度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接下来将设立与拼多多匹配的独立供应链。”
多方深度联动,
低成本培育中国制造新品牌

  国内消费拉动下的内需市场,为平台打造一批中国制造业新兴本土品牌提供了可能性。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应运而生。
  “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正从‘单厂扶持’向‘产业带激活’快速推进。”拼多多家纺业务负责人表示,随着“新消费+新制造”的深度联动,拼多多正将现象级入口“百亿补贴”扩大到民生消费类目和产业带。未来一年,平台将倾斜资源培育100家销量过亿元的家纺制造企业。
  “新品牌计划”是拼多多聚焦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将扶持1000家中国工厂,为企业提供研发建议、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中国制造最低成本培育新品牌。截至9月底,已有8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
  大会前一天,孚日集团在拼多多旗舰店力推99元全棉四件套等“同线同质”产品,相较前30日均值,该日成交额增长1735%,支付额增长1031%,访客数暴增3816%。
  “新品牌联盟”另一成员星宇劳保,是国内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商之一。“我们借力拼多多推动‘线上销售’,希望打开新消费市场。”星宇副总经理禚振友介绍,将通过平台大数据技术优势,收集个性化需求,发力高端产品定制。
补齐品牌短板,
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样板

  “新品牌计划”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帮助传统企业去库存,更重要的是,依托数字化技术为传统企业补短板,实现精准对接消费需求,通过产品优势建立品牌认知,让产业集群规模以上的非品牌制造企业获得加速品牌化、延长价值链条的机会。
  “借助数据化,我们可以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精准匹配需求是第一步。”拼多多家纺业务负责人介绍,拼多多基于对“人”的理解来智能匹配供需,利用分布式AI技术归集挖掘不同人群的需求侧面,不仅将海量需求直连工厂,更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基础上,全维度解读消费数据,反哺上游企业。
  “平台扮演着集成海量数据与数据处理的重要角色,是数字新时代最核心的基础设施。”针对拼多多与高密家纺产业的合作,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家纺家居委员会副会长刘雁飞认为,“平台商业技术系统的建设,将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
  在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范剑勇看来,“C2M策略进一步的方向就是产业带集群的数字化升级,这要靠算法的精准性来推动生产率提升。”他提到,拼多多的独到之处,是以成百上千种方式对消费者“划群”的能力,这把“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结合了起来。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会上表示:“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呼应新型消费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辅佐、通过C2M定制、‘新制造’指数等概念,帮助传统企业进行生产调整,让我们看到了新消费带动新制造、催生新品牌的广阔前景。”
  截至9月30日,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达到8402亿元,增速近9倍于行业平均水平,年活跃买家超过5.36亿,已成为全球用户增长规模最快的互联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