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理出路兴产业聚民心

软弱涣散村旧貌换新颜

2019-12-12 作者: 贾瑞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李 鹏 苏 倩

  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政府东南2.5公里处,胜利村坐落于此。年逾半百的村主任李焕东是最了解村情的人之一。集体产业发展滞后,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乡风文明差……在李焕东眼里,村里的这些现状存在由来已久,虽然大家伙儿都有改变的念想,但却不知道从何入手。
  今年7月份,听闻镇上来了个乡村振兴服务队,李焕东和其他村民一样不以为然。“这种烂摊子,谁有胆量来接手这‘烫手山芋’?”让李焕东没想到的是,永安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把包括胜利村在内的周边五个村纳入了帮扶范围。紧接着,由十个人组成的服务队开始在村子里“转悠”,从早到晚,上到政策落实,下到吃饭出行,服务队的事无巨细,让李焕东看到了不一样。
  “他们跑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里去跟着干农活,和我们村‘两委’成员谈心请教对策,主动邀请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交流,动员党员干部想办法、拿出实干精神来把村子搞活。”李焕东说,看着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跑到自家来为乡亲们找出路,村“两委”坐不住了,一心想要干点儿实事儿,大伙儿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种大棚,做示范!经过前期与服务队的交流以及一个多月的外出考察、学习,一向敢闯敢干的李焕东认定了这条路子。
  知道李焕东要建大棚的想法之后,永安镇乡村振兴服务队一并带着胜利村林下松茸菇种植、二十五村的高端葡萄种植以及后七村的汇通食用菌等项目建设的想法,到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办等部门对接工作,请示、请教相关问题,以求解疑释惑,积极争取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建立了务虚会制度和重点工作专项研究制度,重点围绕大闸蟹、水稻、食用菌等产业发展,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挖掘、基层组织建设等,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函询、现场对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务实性的研究,先后形成《打造集“五大振兴”于一体的黄河口大闸蟹品牌融合发展示范园》《改造提升“稻田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等专项建议,共提出具体建议50余条。
  “通过前期调研、学习、取经,服务队初步确定了以林下经济、水下经济、棚下经济、瓦下经济为内容的‘四下经济’模式,力争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一村一品’格局,带动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激活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永安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邢晓东说。为了解决乡村振兴里产业振兴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服务队还探索人才技术引入成长转化机制,联系东营市技师学院等有关高校,建立青年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调研基地,为永安发展储备人才;帮助帮扶五个村申报2019年度职业农民职称,并为后七村、十八村和前二十五村积极争取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名额。
  如今,李焕东占地四亩多的大棚里,辣椒已经成熟开卖,预计到明年二月份累计产量能达到六千多斤。“这比种小麦玉米强太多了,明年开春如果再种上西瓜,保守估计一年亩产的收成要比原来高十倍多。”李焕东笑着说,正因为大棚收益高,好多之前存在观望态度的村民如今纷纷前来咨询,预备明年大干一场。胜利村合作社投资入股的松茸菇目前也已经产出了一千多斤,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数千元,二十五村的高端葡萄种植以及后七村的汇通食用菌项目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上,服务队也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措施。“十八村和后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其中花砖铺装、墙面粉刷等已完成,显著提升了片区的生态环境。”邢晓东介绍,他们还将协助改造提升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对接各村和区档案馆,积极挖掘并上报各村红色资源,为下一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伴随着经济项目初步取得成效,5个村的党建、文化等各方面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大伙开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日渐增强,昔日“烫手山芋”村正呈现出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