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战争年代,吕登科立下赫赫战功;转业后,他继续奋战在建设一线——

深藏功与名 不忘报国心

2019-12-09 作者: 齐静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齐静

  在肥城市,有这样一位传奇退伍老兵:战争年代,他屡立战功;和平年代,他深藏功与名,响应国家号召调回原籍,继续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一线。这位退伍老兵就是现年89岁的吕登科。
  1930年10月,吕登科出生于肥城市湖屯镇大中泉村。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七纵队在山东扩充兵源,16岁的吕登科报名参军入伍。入伍仅5天,吕登科就参加了著名的张凤集战斗。
  “国民党第十一师是王牌部队,装备是最好的,供给也是最充足的,我们的装备明显不如他们,最有效的攻击武器就是手榴弹。”吕登科回忆,战斗打响后我军伤亡惨重,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去,他特别着急,不自觉间就冲到了前面,接连将约30枚手榴弹投向敌人火力凶猛的工事处,几乎个个击中目标,撕破了敌军阵地的一个缺口,我军乘势突破。
  战斗结束后,吕登科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庆功会上,刘伯承、邓小平亲切接见了他和立功的战友们。第二野战军文工团还创作了多场歌剧《吕登科》,演出时在战士们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1947年,吕登科随军挺进大别山,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吕登科被飞溅的手榴弹片击中右耳后方,脑部受到不小的损伤,给他留下口齿不清等永久的后遗症。
  从军9年,吕登科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藏等诸多战役,多次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荣获军团一等功,并在渡江战役时带领全排获集体一等功。
  1955年4月,吕登科从部队转业。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几十年来,吕登科始终把功名藏在心底,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他先后担任四川省南充市某油库储备运输股股长、油库管理委员会主任。1963年国家困难时期,他率先响应国家号召调回原籍,来到肥城市燃料公司分销处任负责人,并动员已经安置工作的妻子回乡务农。
  “父亲总是说,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特别幸福,人要学会感恩知足。什么时候都不能只想着吃老本,跟国家讲价钱。”吕昌维说,离休前,父亲的工资水平远不及很多战友,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从不提及自己过去的事迹,还经常教导子女们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如今,吕登科虽然腿脚不便,但依旧不改军人本色。“在家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父亲激动地流下眼泪。他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感到自豪,也希望国家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吕昌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