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形神意趣宗法远 老笔苍墨应手从

——论朱全增花鸟画的文宗艺脉及艺术成就

2019-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林深泉幽 250cm×125cm
    □ 郭大兴
  朱全增,山东莒县人,1956年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现为中央民族画院副院长、山东省国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主任。1990年到2006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博物馆以及深圳、珠海、东莞、香港、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等地成功举办了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和联展。出版画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集》《朱全增画集》,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朱全增画集》,西苑出版社出版《朱全增国画新作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朱全增花鸟画集》。
  当今中国绘画艺术气氛异常活跃,这种现象在齐鲁大地上尤为凸显,山水、花鸟、人物名家辈出。花鸟画家朱全增先生即来自山东这块风水宝地。
  朱全增先生作品异彩纷呈,笔墨酣畅淋漓,或勾或染,或破或晕,浓淡适宜,妙趣横生,法天依道,尊卑有章,虚实结合,意象并举,呈四季卉美,彰天地广德,体现出画家的写实功力和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深刻理解。他的审美境界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成为朱全增艺术创造的美学渊源。
  朱全增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为山东省国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几十年的美术工作和艺坛耕耘,铸就了他虚怀若谷、谦卑温和、儒雅、果断、自信、自强、自发、自悟的艺术家风范。艺术家的性格、状态是影响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最直接因素,“静为躁君”“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自然无为”等创作状态,都是画家不可缺少的创作前提。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是艺术家通往自然之道最理想的门径。朱全增恰恰具备了老子所倡导的“虚静、恬淡、素朴”的审美心态。
  花鸟画是朱全增先生艺术研究的主要方向,间或也有山水画、人物画创作。朱全增的绘画作品呈现出传统思想淳厚、脉络传承有序、笔墨率肆、色彩富丽、形神妙造、意境玄远、情趣贤达等鲜明的艺术特点。
  艺术审美思想是决定艺术创作走向的最重要条件,它包括思想认识和创作状态。思想认识是艺术家博学多识和艺术能力的综合体现。审美意识的自信不等于盲目,它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循序渐进的熟练程度上,建立在对传统技法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上,以达到绘画以形写神、以象示意、以意貌境、以境达妙的审美创造,最大限度地反映大自然的势态规律。艺术家对绘画“气韵生动”的理解,对艺术审美趣味的把握,对艺道的准确表达及对技法的熟练驾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美学价值。凭着几十年来对花鸟画艺术技法、理论的孜孜追求,朱全增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识具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艺术创作中,他追根溯源,研究各朝代花鸟画的形成脉络和技艺方法,结合各时代花鸟画家的审美取向和创作特点,把握各时期花鸟画的艺术发展规律。朱全增在继承中求变、变中求理,个性中寻求共性,尊天合道,形成了他鲜明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花鸟画艺术风格,反映了他正确的现代艺术审美思想和传统艺术审美观点。
  朱全增温和又果断的性格使他长期保持着一个健康的创作状态,作品体现出虚静、恬淡、素朴、坐忘等老庄哲学体系中强调的审美旨趣。技艺的情趣和心理状态关乎艺术的完美表达,是“道通为一”的基本法门。中国画的审美思想被魏晋南北朝之后各朝代艺术家、理论家践行阐发,成为中国艺术最具内涵的审美创造。这种艺术家的创造状态和思想情怀成为朱全增花鸟画通向“尽美”之境、获得艺术高度自由和进行审美创造的最理想状态。
  朱全增主攻受西方写实艺术影响的中国写意花鸟画风,师承花鸟画大师于希宁先生。于老先生巧妙结合中西艺术,艺理深厚,终身致力于美术及教育事业,其成就享誉画坛。于先生生前寄厚望于朱全增,对于先生的谆谆教导和知遇之恩朱全增铭记于心。朱全增先生修身养性,恬淡处世,察物观象,求势寻理,追艺求道,以求获得绘画艺术的最大突破与最高境界。几十年的研究创造,造就了朱全增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是浓墨重彩显富贵。朱全增写意花鸟画的一大特点,是善于运用“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传统技法,勾勒填色富丽堂皇,表现出当代中国绘画的富贵艳丽之美。中国画“以色宣世”的历史由来已久。从隋朝的展子虔,唐朝的李思训、李昭道,到五代的黄筌、徐煕,他们都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彰显了时代的富贵和繁荣,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恢宏亮丽的重彩绘画代表人物。朱全增的花鸟画同样也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弘扬时代精神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常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政府会像今天这样,把艺术搞得如此轰轰烈烈,这种艺术对当今社会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这对于清淡雅趣的文人画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革命。
  对艺术审美意识和技艺的审美妙造方式,朱全增娴熟于心。他别具一格的水墨牡丹、老笔苍墨的干枝梅花、骄阳似火的秋菊、创意写生的竹兰等都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束缚,更契合对自然物象的感悟与再造,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朱家样”。他认识到唐朝水墨画的出现改写了中国画的审美史,水墨的意蕴美更接近绘画“气韵生动”的标准,更能呈现中国绘画特有的审美境界,达到艺术与“道”的“为一”。按朱先生的意愿,这种画风是他退休后晚年玩味的课题。对于绘画写意的现代意识更加接近写生实物的审美规律表达这一理论,他非常自信。
  其次是老笔苍墨应手从。中国画的笔墨形态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带有生命本体特征的完美艺术表现形式。笔墨的驾驭能力和绘画的表达关乎艺术的创作高度。朱全增的绘画作品,笔墨苍劲、果断雄强、裹筋带肉、焦浓干淡、有无结合、虚化自然,表现出自然界顽强的生命力和美好的物象势态形质。朱全增的花鸟画区别于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淡雅,彰显了他独特的审美意境与色彩浓艳的个性艺术,形成了他与时俱进的“富贵”画风。浓焦墨用笔出枝的风格表达是朱全增在于希宁画风基础上新的延续和探索。
  形神兼备、契天合物、意趣玄远是朱全增写意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写意画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最完美、最丰富的表现形式。朱全增在写生法理的绘画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笔墨情趣、修养性格和审美心胸、审美境界等,完成作品从“形”到“神”再到“意境”直至“气韵”的完美表达,并进行以物象为本体的“德美”的形态妙造,使写意花鸟画形神饱满、意境玄远。上通造化之功,下达圣贤之能,得万物之灵趣,展万花之娇艳,这体现了朱全增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境界,再现了中国花鸟画的审美意趣和妙灵法旨。
  情趣的审美臆造正如同郑昶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对中国画“意趣”的评价:“不必有其对象,凭意虚构,用笔传神,非但不重形似,不尚真实,乃至不讲物理,纯于笔墨上求神趣。”这是对花鸟意境美的很好写照。情趣贤达的状态是艺术达到“进技于道”“游刃有余”的根本保障。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游心、怡情、自然、无为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最佳心境。恬淡、虚静的创作状态是艺术家创作无上妙品的必要保证。
  品鉴朱全增先生的绘画,游心于物,动之以情,思之于理。窥其百幅,以画为鉴,言不达尽妙,见谅以为谢!
  (本文作者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