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第一书记”李云清助省级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六清六强”为村民解难题谋福利

2019-11-22 作者: 姜言明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姜斌
   本报通讯员 魏文婷 孔琳

  走进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三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然旧貌换新颜。今年,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农户住宅,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似乎都在诉说王古店三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泰安东平供电公司驻王古店三村“第一书记”李云清自上任以来,沉下身子、融入该村,通过摸索排查,边工作边总结,提炼出“六清六强”工作法:扶贫对象家底清、帮扶措施清、扶贫责任清、致贫原因清、投入产出清、脱贫时序清;抓强队伍聚力量、抓强电网谋发展、抓强基础为民生、抓强文化强素质、抓强产业增收入、抓强电商拓销路。真正做到了精准发力,为村民和村企业解决了难题,谋取了福利。
强电网谋发展
  驻村以来,李云清吃住在村里,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围着村子转,随时随地与群众聊家常。晚上,他入户走访,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倾听意见建议,把因病、因残、因学、缺少劳动力等致贫原因分门别类摸清楚,为制订帮扶计划、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与群众生活最紧密的事情干起。”李云清时刻牵挂着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问题。由于部分线路老化,该村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冬、农灌用电高峰季节,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
  了解到这一情况,李云清立即向派出单位东平县供电公司申请投资58.55万元,为王古店三村新增200千伏安配变2台,架设10千伏线路0.23千米,0.4千伏线路2.16千米。改造完成后,该村电网状况明显改善,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电力充足了,大家的心里更敞亮了。
强基础为民生
  王古店三村共有户籍人口247户912人,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迁,常住人口只剩老弱妇孺,村里的经济主导产业是种植业,耕地总面积644亩,受山区地貌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30亩。水资源紧缺一直制约着王古店三村的农业发展,“靠天吃饭”成为该村贫穷落后的根源。
  李云清聚焦贫困村农业发展电力需求,申请投资43.8万元,建设机井台区2个,预计2019年年底投运。投运后可满足该村“引水上山”的工程电力需求。
强产业增收入
  今年10月9日上午,在王古店三村无纺布加工厂,李云清和村干部帮工人将加工完成的无纺布捆绑装车,装车完成后,收购商将产品运走并销往各地。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嗡嗡,几十名女工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着;车间外,几名孩童刚刚放学,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村里给提供的这个就业机会太好了,离家近,不耽误照顾老人、接送孩子,每月能领2000多元呢!”加工厂里的女工丁庆香说。
  近年来,省财政相继投入80余万元,在该村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主要从事无纺布加工,吸引返乡就业70余人。为保障加工厂的用电需求,李云清向派出单位申请为车间布点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改造低压线路0.62千米,为扶贫车间提供了可靠电力。
  “李云清书记来了以后,给我们上变压器、架线路,还带领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加工车间为我们义务检查用电设备,向我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王古店三村党支部书记李家泉说。
强电商拓销路
  张信民是王古店三村的村民,现年66岁,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生活困苦。李云清一上任,首先来到他家看望慰问,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发现老人一家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编些竹筐,在集市销售挣一点钱。由于紧靠东平湖的地理位置,该村的大部分村民家里都会有一些湖产品,但是由于自产的湖产品数量有限,又受技术、设备、空间限制,无法形成规模,更没有市场和销路。李云清一直觉得这是个突破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云清去超市买东西,看到特产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湖产品,有鸭蛋、鹅蛋、芡实、菱米,都被装成特产礼盒销往全国各地。他灵光一闪,马上托朋友与水泊食品公司联系,希望能收购村民自家采摘的湖产品原料,进行统一加工销售。
  经李云清促成,王古店三村与水泊食品产品公司签订了扶贫共建协议,由该村为企业提供产品原材料、代理销售成品,企业安排村民进厂务工。同时,李云清与省电力公司扶贫办和山东智电网络公司积极对接,依托“国网电商平台”“惠农帮”等线上平台的资源优势,为帮扶村农产品打开销路。
  李云清说,“下一步,我们要在产品质量和形象上下功夫,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给消费扶贫注入更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力!”谈起产品未来的出路和发展,李云清满怀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