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尊奖尚德俊:一代宗师,大医风范

2019-11-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国医大师尚德俊近照
  △尚德俊与团队在讨论病例
  尚德俊,1932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5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6年被选派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59年获卫生部奖状和金质奖章;1978年被授予全国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他学贯中西,创立和发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奠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可谓一代宗师。
  他行医60余载,诊治病患数不胜数,不问高低贵贱,一律细心救治,举手投足有古之大医风范。
  后辈们常说,从他身上,能够看到什么叫“大医精诚”,懂得什么叫“医乃仁术”。
  他就是国医大师尚德俊。
  尚德俊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及其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周围血管病科主任等。出版的主要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2014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中西结合
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辟新径

  尚德俊195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6年被选派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即天津市中医研究班。中医学习期间,他按照“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学习思路攻读经典书籍,逐渐克服了古典文献深奥不易理解的难题。
  在中医研究班中,尚德俊是最先发表论文的学生,也是他医学生涯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充实理论的开始。1958年,他就写出了《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主要收获与体会》和《针灸疗法治愈扭伤病例介绍》两篇论文,被当时的中医老师评为西医学习中医的最好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医杂志》和《江苏中医》上。1959年中医班毕业时,他不仅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名,还获得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证书。
  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积淀,为尚德俊开辟学术新天地奠定基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省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很高。面对这种当时西医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看着多数患者无奈截肢,尚德俊格外用心,他细心地准备了一个记录本,随时记下每一个病人的治疗经过。同时积极向前辈、专家学习,向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学习临床治疗经验,探索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新思路新理念。在门诊空闲时间,就跟随骨伤科专家梁铁民、痔瘘科老中医韩长泰出诊,学到了许多外治法的经验。
  终于,在1979年,饱含尚德俊学术思考和无限心血的《周围血管疾病证治》出版。该书总结了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法则和颇具水平的辨证论治规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周围血管病研究专著。他研制和创用的四虫丸等系列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还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
  文革结束后,科学春天来临,尚德俊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临床和研究,结出累累硕果,创下诸多国内第一。1983年至1988年,他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笔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6种疾病进行深入论述,连续在《山东医药》上发表,成为当时我国刊出的极受好评和影响的大型笔谈。1990年,出版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总结了20多年来临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在我国尚属首部。1993年,出版学术专著《外科血瘀症学》,是我国第一部外科血瘀症学专著,创立了外科血瘀症学和外科疾病瘀血理论,总结了外科(周围血管疾病)血瘀症及其活血化瘀法治疗经验。1998年,出版学术专著《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第一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研究专著。2001年,《周围静脉疾病学》的出版,使我国有了第一部周围静脉疾病研究专著。2004年,出版近百万字的《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是最完善的周围血管疾病学权威性专著,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这些学术专著的出版,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对创立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对推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德术兼备
彰显妙手仁心大医风范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尚德俊就是这样的人。白天,他一心扑在临床一线,为每一位患者量身订制诊疗方案;深夜,他在灯下阅读大量医学名著和现代医学文献,撰写书稿。“父亲工作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到了为了工作可以不惜生命的地步。”尚德俊的儿子回忆,一次父亲心梗住院,在病床上还坚持为科室的医生讲解。
  尚德俊有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走到哪记到哪,周围谁也不知道他都记了些什么。直到1964年,尚德俊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熏洗疗法》出版后,大家才知道,那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疗的病例,以及治疗效果和体会等资料。
  吃什么、穿什么,尚德俊从不在意,可但凡是病人的事,哪怕再小,尚德俊都记得一清二楚。1987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济南军区合办病房期间,他能够记住40多个病人所用西药、中成药、汤药等药品,没有出过一次纰漏。
  在尚德俊眼中,病人最大,病人的需求必须放在第一位满足,其他都可以往后放。他在查房时,哪怕是医院领导在病房外敲门,也是什么时候检查完了病人,什么时候再去开门。有不少人提醒他要讲一些“人情世故”,但尚德俊始终没觉得自己错在哪里。而对于农村来的、家庭条件不好的病人,尚德俊却又是满腔温情。哪怕是挂号处已经停止挂号了,他都照看不误。他说,病人远道而来,不容易,早看了让他们早回去。
  一位病人因患脉管炎脚趾头坏死,伤口感染绿脓杆菌,整个病房的气味,捂上三层口罩都熏得慌。尚德俊不顾这些,亲自查看创面给患者换药,连病人自己都感觉过意不去。学生们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尚德俊正色:“这是医生应该做的。”
  曾与他一起共事的军医邢乐友回忆说:“无论是从高层领导还是农村老百姓,他同等对待,绝无贫富贵贱之分。”
授业解惑 传承清正医脉
  一代宗师,一生桃李满园。
  “我们都以能成为尚老的学生而自豪。”尚德俊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张恒龙到现在都完好地保存着老师在30年前为他修改的论文,修改意见都用红笔一条一条地清楚罗列,连标点符号的改动都是一丝不苟。
  有人问尚德俊的学生,师从尚老,除了在医术方面的获得,还有什么受益?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极为看重基本功的培养,对病史的询问,病历的书写,他说,一个病历可能就是一份珍贵的材料。“他要求科室医生在书写病历时,住院病历上要填上门诊号,门诊病历上要填上住院号,这样交叉进行,便于以后长期随访。不在老师身边这么多年了,但总感觉一直有人在监督着自己。这就是受益。”张恒龙说。
  尚德俊为人直率,说话简单直接。许多人觉得他不近人情。但他的学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陈柏楠说:“我很能理解老师,他对自己太严格了,所以也希望学生都像他一样。”曾经尚德俊帮人修改一篇学术文章,尚德俊看了之后直接说:“写得不真实,你治疗的病例有这么多吗?”请托人坦言,“是多写了几个……”尚德俊说:“那不行,有几个就是几个!”
  如今的尚德俊,是患者、学界和后辈们眼中当之无愧的国医大师。他却谦虚地说:“我除了看病,什么都不会啊。”在他看来,国医大师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责任,激励着自己继续扛起中医大旗,担起传道之责、救命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