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都市扫描

崂山区云商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启用

一个平台“管好”7.5万家市场主体

2019-10-30 作者: 白晓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呈现大幅增长,如何在“放开”的同时“管好”?10月22日,青岛市崂山区云商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正式启用,该平台在全省创新打造区级大数据综合监管“一张网”,对接了13个专业业务系统,纳入了28家审核监管部门的46类信息,目前共收集涉企数据1140万条,覆盖全区7.5万家市场主体,实现了对市场主体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
  □ 本报记者 白 晓 宋 弢
    本报通讯员 孙 莎 孙 婧

创新智慧监管机制
  该平台的基础和核心是“一三三”智慧监管机制,即许可办理事前“联合勘验”,事中监管“三三制”,事后监管“三双法”,构建起纵向协调、横向配合、快速反应的科学监管服务指挥体系。
  “我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监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审批监管服务无缝衔接,打通涉企信息通道,真正解决了‘宽进’后‘放活’‘管好’的问题。”崂山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赵菲萍说。
  比如,“证”与“照”监管服务的衔接问题,以餐饮行业为例,有的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便开始了装修,但有时会因没有独立烟道无法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造成大量损失,也会出现扰民投诉。崂山区云商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在不影响一次办好的前提下,将服务前移,企业名称核准后相关职能部门24小时内提供上门指导服务,使企业少走弯路、避免损失,真正实现准入即准营。
  在企业成功办理营业执照后,平台还会自动将企业后续需要办理的许可事项“秒推”到后置审批部门、监管部门和办事群众的手机上。后置审批部门在许可证办理完成后须进行在平台上及时反馈,避免出现以往部分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后不及时办理相关许可证的问题,使企业办证率由以往的低于50%提高到90%以上,企业平均办证时间由11个工作日缩短到6个工作日。
为市场主体全景画像
  许可审批、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各类关联信息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中,形成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不仅制约了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也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造成极大的不便。
  崂山区云商大数据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已对接全国被执行人信息平台、省企业登记平台、省市12345指挥平台、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平台、市红盾鹰眼大数据监测平台等13个系统,归集了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环保等28个审批监管部门的46类信息,收集涉企数据1140万余条,并将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企业数据归集到每个企业名下,为全区7.5万家企业“画像”。
  通过对分散于各职能部门涉企数据的梳理、整合,云商平台构建起多源一体、全区共享、智能高效的市场监管综合数据库,将市场主体事先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产生的大量、动态、多样化的数据有效整合,描绘了可“一网查询、一窗尽览”的企业全景画像,由此建立起基于信用、风险评级的精准监管。
  “过去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监管重点难以突出,风险识别、预警监控不够智能。现在依靠多维度的企业风险画像和立体信用画像,可以实现以信用评级+风险评估为依托的重点监管、精准监管,在抽查中执法单位可以根据信用和风险等级设置精确抽取条件,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信用等级为D、高风险等级的市场主体定向随机抽查,可以大大提高违法企业抽取命中率,优化市场环境。”赵菲萍说。
实现跨部门“双随机”抽查
  基于归集而来的涉企信息,“进一次门、全面体检”的联合检查模式得以实现。
  10月22日10时30分,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平台启动后的首次跨部门“双随机”抽查摇号。
  短短十几秒后,平台就从来自12个监管部门的760余名执法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名,并将执法人员与随机抽取的1906个市场主体成功匹配,每个执法人员的手机终端上立即就收到了此次抽查的任务。20分钟后,由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卫健局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就来到了位于仙霞岭路的一家药店开展跨部门检查。
  与此同时,平台实现了与崂山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对接,市场主体住所信息核查、开业情况、无证无照线索等事项均被纳入全区735名专职网格员的工作范畴,网格员利用APP即可反馈相关核查信息,既发挥了网格员“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也补充了行业部门监管执法力量的不足。
  “由此解决了随意执法、多头执法问题,密切了条块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管联动,实现了对企业‘无事不扰’的精准监管和企业需要时‘无处不在’的营商要求。”赵菲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