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兖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2019-10-22 作者: 张美荣 张树锋 来源: 大众日报
  □张美荣 张树锋
  
  近日,由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等机构编制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成果发布,济宁市兖州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列第67位。此次排名立足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现代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和政府服务效率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成绩正是兖州发展的真实写照。70年来,兖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碧水蓝天下,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映衬着人民脸上的笑容,书写着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化作一缕缕新时代的咏叹调。
老工业基地
焕发高质量发展蓬勃生机

  作为中国民营500强、国内重要的橡胶制品基地——华勤集团总投资60亿元,生产的自主品牌200万套通力载重轮胎和1200万套的神州轿车轮胎已经投入市场,轮胎的滚动阻力、湿地抓地力、噪音等技术指标远远好于目前中国自主品牌轮胎最好水平,与国际顶级产品旗鼓相当,代表了中国轮胎最高水平。
  而兖州工业园区内的蒂德精密机床投资3亿元年产1200台的高档精密数控机床项目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首批优选项目,产品有效突破了高档精密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在加工精度、可靠性等技术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航空航天、军工、船舶等高端制造领域可全面替代进口产品。
  华勤集团自主品牌轮胎和蒂德精密数控机床,已经站在了国内行业的最前沿。在兖州还有这么一批“拿得出手”的企业、产品。在原有“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基础上,兖州近乎执著于“新型工业基地”建设,重点产业项目瞄向“中高端”。
  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开工过亿元项目45个,在建过亿元项目74个,其中过10亿元的9个。6个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42个纳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目前,已经有蒂德精密高档数控机床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为兖州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7亿元,同比增长6%。
企业技术创新
“聚焦”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现场观摩会走进太阳纸业,为了证明纸巾是“可以吃的纸”,副董事长李娜当场把一张纸巾放到矿泉水里,摇晃了几下后里面的纸巾立刻变成了牛奶状液体,李娜随即喝了下去。这一举动“技惊四座”,观摩团成员啧啧称奇。
  “技惊四座”,是太阳纸业背后强大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张不添加任何功能性化学药品的“无添加”系列生活用纸。“啧啧称奇”则是太阳纸业聚焦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提升市场品牌的胆略和气魄。
  天意机械抓住国家发展新型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的机遇,创新施工技术和工艺,成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天意机械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达到40%以上,并出口亚非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就是我们企业努力的方向,装配式建筑颠覆了传统建筑模式,因其造房子像‘搭积木’一样高效便捷,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天意机械董事长刘洪彬介绍到。
  兖州除了落实上级有关科技创新政策外,还出台一系列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企业技术研发、人才服务等平台给予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企业发展中,并成为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当前,全区共建立了国家级4家,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处;省级49家,包括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处、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家。
放管服跑出
“兖州加速度”

  村村设有代办员,153项服务内容下放到镇一级,群众办事再也不用跑断腿。在兖州,“一次办好”是共识,更成为现实。它的实现得益于兖州“区镇村”三级联动一体化服务工作的大力推进。
  据介绍,兖州区围绕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提升便民服务能力,以区镇村三级一体化服务为目标,以帮办代办体系、网上办理平台为两翼,以区镇村三级联动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形成“镇村前台综合受理、区级后台分类办理、镇村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新格局。
  “区镇村”三级联动一体化服务只是兖州提升放管服质量和速度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兖州区以企业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省时”“省力”“省钱”,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释放红利便民利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推进放管服跑出“兖州加速度”。
  在政务服务服务中心,照一个事项一个二维码的标准,全部制作成二维码在大厅显著位置及政务服务网站进行公示,方便企业、群众网上查询办理流程申报材料等信息,并可直接通过政府服务网进行网上申报,达到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的效果。
  放管服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兖州延伸服务,健全完善基本建设项目会商会审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容缺受理,采取“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区域评审”等模式,实现全流程联审联办,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确保实现一般性政府投资类项目、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不超过34个工作日和28个工作日。同时为激发园区活力,在工业园区成立了投资服务中心,为投资项目尽快落地成效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目前,兖州区包含水电气暖在内的61家部门一千余项
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在济宁市率先将房产交易、纳税、登记三项业务整合到一个大厅办理,真正做到信息资源“一家采集审核,多家共享使用”。乡村有了
“城市味”

  行走在兖州区乡村,几棵古树、几幢老屋、一塘清水、一条磨盘路、一段古桥、一段传说、一种手艺……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兖州的乡村变得更美丽。
  乡村面貌的改善,乡村韵味的复苏,背后是涌动的乡村振兴大潮。2018年以来,兖州立足“产粮大县、工业强县”实际,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平台融合、要素融合,探寻产粮大县的乡村振兴路径,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兖州力量。
  新兖镇牛楼社区,是兖州2011年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吸引了周边6个村庄的1386户农民到此集中居住。农民上了楼,生产生活还是否方便?“咱这儿离着工业园区近,大伙儿多数都当了工人,不再依赖农业生产。社区暖气、天然气都上了楼,污水处理管道也入了地,周边还有商场、公园等,生活方便多了。”原牛楼村农民牛培栋说。
  2018年起推动乡村振兴,牛楼社区党委又有“大动作”,他们依托泗河滩地,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开始建设“花海彩田”田园综合体。如今,牛楼社区不仅有乡村旅游产业,还有苗木种植、花鸟鱼虫市场、“牛楼味道”餐饮等产业。“就是利用好临城靠厂这一优势,把农民变成市民,把农村变成城市,让农民真正从乡村振兴中实现‘收入多元化、生活市民化’。”新兖镇牛楼社区党委书记郭振江说。
  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人是广大村民。到2019上半年,兖州乡村振兴成效初显:已有120个村庄达到美丽乡村A类村标准,占比达57.42%;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7个,入住居民10.9万人;在山东首批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基本实现“镇镇通天然气、村村通公交车、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通自来水”;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392元,同比增长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