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东营区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入选“山东标准”建设项目

2019-10-17 作者: 黄颖 来源: 大众日报
  □黄颖
  
  日前,山东省公布“2019年度山东省标准化综合改革暨‘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由东营区医疗保障局承担的“东营区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入其中,成为了全市仅有的七个项目之一,标志着东营区这一重点民生项目已被纳入省级组织视线,并为下一步在全省推广、复制奠定基础。
  这一试点的推行源于一次基层调研。今年初,东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时发现部分慢性病患者不能享受应有的医保待遇,提出如何破解“医疗保障”这个难题。东营区医疗保障局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选取牛庄镇东庞村卫生室在全市首创并组织实施了东营区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试点。6月28日,又被市医疗保障局批复为市级试点。
  试点工作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主攻方向,找问题,抓重点,突出聚焦群众关切、脱贫攻坚、民生痛点难点,发挥医保托底作用,方便患者,降低经济负担。试点包括资格认定、设施配备、药品配送、疾病诊断、医保结算、患者建档、绿色通道、档案设立、家庭医生等9个方面的内容。
  试点以来,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得到了广大门诊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认同和欢迎,试点的牛庄镇卫生院和东庞村卫生室周边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前往咨询和要求改选定点的人数越来越多,门诊慢性病患者就近选取定点的愿望进一步增强。
  社会效应的逐步显现,群众负担的大幅减轻,进一步增强了区医疗保障局“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坚守初心,守正创新,思考着如何更好更快地普及试点经验,打造“山东标准”迈向“国家标准”成为了试点工作登上高层次迈向新台阶的有力平台。区医疗保障局实施标准化“一把手”工程,完善东营区医保局标准化组织机构,以《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国家标准为指导,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特点开展标准体系建立及标准编制工作,构建科学合理、分工明确、满足需要的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庞医保模式”。
  升格为“山东标准”示范的“东庞医保模式”把“探索性、先行性”放在首位,准备要在全区全面铺开。按照“数量优先、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全区8个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辐射源,选择慢性病患者集中的村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复制推广,包括40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内7000余名慢性病患者,可分布到全区布局的各个点上,最终打通慢性病患者就医取药的“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门诊慢性病患者医保延伸服务的“全覆盖”,从而助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
  □黄颖
  
  日前,山东省公布“2019年度山东省标准化综合改革暨‘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由东营区医疗保障局承担的“东营区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入其中,成为了全市仅有的七个项目之一,标志着东营区这一重点民生项目已被纳入省级组织视线,并为下一步在全省推广、复制奠定基础。
  这一试点的推行源于一次基层调研。今年初,东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时发现部分慢性病患者不能享受应有的医保待遇,提出如何破解“医疗保障”这个难题。东营区医疗保障局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选取牛庄镇东庞村卫生室在全市首创并组织实施了东营区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试点。6月28日,又被市医疗保障局批复为市级试点。
  试点工作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主攻方向,找问题,抓重点,突出聚焦群众关切、脱贫攻坚、民生痛点难点,发挥医保托底作用,方便患者,降低经济负担。试点包括资格认定、设施配备、药品配送、疾病诊断、医保结算、患者建档、绿色通道、档案设立、家庭医生等9个方面的内容。
  试点以来,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得到了广大门诊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认同和欢迎,试点的牛庄镇卫生院和东庞村卫生室周边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前往咨询和要求改选定点的人数越来越多,门诊慢性病患者就近选取定点的愿望进一步增强。
  社会效应的逐步显现,群众负担的大幅减轻,进一步增强了区医疗保障局“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坚守初心,守正创新,思考着如何更好更快地普及试点经验,打造“山东标准”迈向“国家标准”成为了试点工作登上高层次迈向新台阶的有力平台。区医疗保障局实施标准化“一把手”工程,完善东营区医保局标准化组织机构,以《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国家标准为指导,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特点开展标准体系建立及标准编制工作,构建科学合理、分工明确、满足需要的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庞医保模式”。
  升格为“山东标准”示范的“东庞医保模式”把“探索性、先行性”放在首位,准备要在全区全面铺开。按照“数量优先、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全区8个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辐射源,选择慢性病患者集中的村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复制推广,包括40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内7000余名慢性病患者,可分布到全区布局的各个点上,最终打通慢性病患者就医取药的“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门诊慢性病患者医保延伸服务的“全覆盖”,从而助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