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正青春有新意成就斐然 寻文脉溯本源不忘追问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综述

2019-10-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尚辉
  陈履生
  吕品田
  罗世平
  黄宗贤
  张望
  张荣东
  何家英
  王书平
  牛克诚
  林木
  冯令刚
  王珂
  郑岗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于9月26日上午在济南隆重开幕。当天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国内著名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提名获奖作者40余人就全国美展与中国画的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分享收获、明确方向、提出期望。
  这是全国美展首次落地山东,作为美术大省,山东在成功举办本届大展的同时,也凭借本土浑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美术资源为展览输送了大量优秀作品,入选和获奖作品数目均在前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承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济南市人民政府
协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山东美术馆
时间:2019.9.26-10.26
地点:山东美术馆
  成就斐然 体现时代人文精神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恰逢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全国美术创作也迎来了再一次的丰收。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负责人、中国美协理论处处长冯令刚就研讨会的举办宗旨与意义谈到,这次展览是新时代重要的美术盛会,研讨会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中国画创作队伍的思想导向、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及其成就和发展方向。
  在研讨会上,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研讨会主持人尚辉说,从194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开始,全国美展逐渐成为了具有庆典性质的展览。从当时到今天,全国美展涌现出来的作品,基本都跟表现社会正能量相关。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可以说是对70年来中国画发展的回顾和小结。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说,与以往相比,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让人耳目一新。展览从整体上来看,有一种宏大的气象,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描绘了中华民族在复兴过程中的崭新面貌。有些作品从传统的笔墨和文化中深挖,闯出了不同于过去的道路。还有一些作品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非常有新意。可贵的是,广大艺术家能把现实生活的体验转换成艺术语言,从艺术高度上提升了生活的境界。作者大都有博大的胸怀,而非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搞小趣味。
  中国美协副主席王书平指出,这次美展题材广泛,各个方面的内容都表现得非常深刻。再次证明了我们的艺术家在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非常用心、用情。同时,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更丰富了,一直在不断创新。
生机勃勃 开拓新的精神空间
  本次展览开拓了一个宏大的、美好的、阳光向上的精神空间,这与年轻人的风貌相得益彰。展览涌现出来的青年画家很多,他们年轻有为,敢于担当,为出精品下了大工夫。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文化更要强起来。我们每个人都与时代同前进、共成长,对于当下日新月异的进步景象,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务必体现在创作中。我们看到,广大艺术家扎根于现实,一直在主动介入、服务人民、贴近生活,感受和抒发真情。
  四川大学教授林木说,本届展览整体感觉生机勃勃,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尤其创作手法非常多样,工笔和写意融合的现象明显增多。展览中出现了多幅优秀的水墨写意画,这是个很大的变化。
  美展获奖提名的画家王珂说,艺术创作应该关注生活中的人,抓取实实在在的生活,我的创作一直在这样的思考下进行。在技法上,我努力追求工写结合。
新人辈出 现实与艺术完美结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罗世平在研讨会上说,从此次展览的画面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年轻的气息,入选和获奖作者普遍年轻化,这是个新气象,也是个好现象,中国画后继有人。一些年轻的画家改变了工笔画原来的格局,更多地尝试大制作。现实题材尤其都市题材作品比较多,这体现了广大作者对于当下时代和现实生活的关注。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履生表示,从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年轻人确实把现实主义创作思想跟新鲜的艺术语言兼顾了,也结合了集体情感和个人情感。
  山东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张荣东认为,当代青年画家接受了完整的学院教育,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他们的绘画样式有着鲜明的学院派倾向,语言精妙,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全球视野 贡献中国文化力量
  中国的传统艺术需要在回望的前提下用当代思维前行,展览作品中的传统性领域非常广,既有人文主义,也有匠人精神。中国画存在互补的“两极”,可以共同建设中国画的当代形态。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普遍认为,展开全球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在世界舞台上贡献中国的文化力量,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说,我们的作者没有概念化地理解主题、反映生活,基本没有出现图解式的作品,而是延伸和拓展了传统的绘画样式和表现手法,作品普遍制作精良,还有很多趣味性。即使光看局部,也能让人饶有兴趣。这说明作者大都以平和从容的心态在创作,过去那种躁动的气息在逐年减少,这源于文化自信的增强。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副主任黄宗贤谈到,这次展览,多样性、鲜活性、丰富性扑面而来。世俗景象、百姓生活在艺术家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直观的呈现,艺术家的视野更加下沉,宏大的叙事让位于平实的生活。艺术家的创作更多地基于对时代的真实感受。
责任担当 山东军团义不容辞
  全国美展举办了十三届,历时70年,与新中国共命运同呼吸。今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落地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意义重大。
  山东省美协主席张望认为,在当前中国,任何一个美展所引起的关注度都不可能超过全国美展。从此次展览的规模可以看出我们的重视、责任和担当。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展览,更可以促进山东的美术创作。山东是一个美术大省,画家数量非常多,艺术教育硕果累累,艺术市场也非常繁荣。对于艺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充满了热情,这是非常难得的,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李一说,今年是全国美展第一次在山东举办,这对山东从美术大省向美术强省过渡,会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网上的评论中,没有一条是质疑此次展览要不要在山东办这个问题的,应该说,办晚了。另外,山东的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非常不错,12件获奖提名,山东就占了3幅,比例非常大。从入选数目来说,本届美展山东作品入选的数量也是历届之最,并且质量都很不错。
未来可期 艺术本应参差多态
  山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郑岗说,中国美协的领导非常重视本次研讨会,从邀请的专家到作者都非常具有针对性。专家学者对中国画的发展与推进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分析,研讨会定会进一步提高当代中国画研究的理论高度。
  研讨会上,众多艺术家、理论家还就一些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罗世平提出,能不能在五年一届的大展上,鼓励中老年有写意功底的艺术家多多参展,增加展览的多样性。尊重艺术规律,就要尊重人作为创作主体的写意精神,这一点要在中国画创作中捡回来。再譬如,就绘画的“唯视觉盛宴”、艺术的价值取向等问题,广大专家认为,创作不要只为了视觉效果,而要物我合一,心灵和物质统一。艺术的作用是感染人心,而非停留在视觉的层面。唯视觉会让我们的审美走向纯模拟化,比如画照片。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和解决,从学术和理论的角度认真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