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为时代画像立传

——从全国影展看中国70年巨大变化

2019-09-28 作者: 杨国胜 张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蓓

  9月27日,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在潍坊开幕。作为今年山东省承办的“三大国展”之一,展览通过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以对崭新时代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这是全国摄影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展出的354件作品,展示了高水平摄影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
  摄影师刘磊镜头中的《潘庄村》,是一个普通村落城镇化变迁的真实记录。潘庄村是刘磊从小长大的地方,是泰安肥城市的一座普通村落,曾经农耕文化深深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如今在中国乡村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潘庄村发生着改变。这一切,被刘磊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2010年5月28日,村民合伙贷款修建的冷库即将竣工,同样在这一天,在另一幅照片中,开车回村的刘兵停下车来和老人们闲谈,做钢材代理业务的他已开上了轿车,还在城镇买了房子。
  2011年8月13日,一名牧羊的妇女望着潘庄村旁正在建设的物流园。
  2015年2月13日,在物流园收购白菜的老板们和挑选白菜的人,一些农民成了“老板”,一些农民成了“工人”。另一张照片中,村道路硬化工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实施的。
  2016年,物流园已成为潘庄村及周边村落的农蔬产品贸易中心,村民李山寨一家在物流园租赁了门面做生意。这一年,村里建起文娱广场,大人孩子一起享受闲暇时光。
  “我希望通过这组照片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乡村的发展状态,关心和帮助中国乡村发展。”在现场,刘磊告诉记者,这一次国展他挑选了29幅作品,展现潘庄村在城镇化背景下的裂变发展,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在杨梦礼的《感受5G生活》作品中,人们在5G体验馆中,体验5G技术支持的情绪测试;《路上40年》,摄影师刘英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40年来北京交通方式的变迁;盛德久的《二维码上的中国》、刘慎库的《中国铁路机车驾驶室的变迁》、万难的《漠上开花》等作品,都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用影像语言为祖国点赞、喝彩。
  在此次国展中,张甸先生的《我的家》和魏德忠先生的《红旗渠》被确定为组委会致敬作品,以向两位从事摄影创作超过60年的耄耋老人表达敬意。
  在《红旗渠》作品前,一幅幅作品仿佛将人们带入到当时那个年代。从林县(今林州市)人民10万大军上太行,到1969年红旗渠全面竣工,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在太行山上修建完成。红旗渠修了10年,魏德忠拍了10年,他用几麻袋的胶片,记录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张甸先生的《我的家》则是从小家看国家的代表。照片从1957年开始讲述,从妻子带着女儿、怀抱着儿子到丹东凤城看望张甸,一直到2019年春节,四世同堂的一家人。虽然记录的是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反映的却是几十年来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巨变。
  前来观展的市民李楠久久地站在《我的家》照片前,深深地感慨道:“现在和过去相比,社会发展的太好了,生活很幸福,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超越、再发展、再超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