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帮助英吉沙县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发展适宜产业——

绘制乡村振兴的南疆画卷

2019-09-17 作者: 赵德鑫 来源: 大众日报
  □崔鹏 报道   英吉沙县当地百姓住进了富民安居房。
  □ 本报记者 赵德鑫  

  空蓝如海阔,云起似浪涌。行走在夏日的英吉沙县,茫茫的戈壁滩上红柳摇动着婀娜的身姿,迷人的绿洲上白杨挺立着傲人的身躯,在越来越干净美丽的乡村里,来自山东济宁的一盏盏太阳能灯悬挂在每户农家的门上,照亮了南疆的夜空,更照亮了维吾尔族群众的心房。
  改变来自于薪火相传的援疆工作。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援疆“安居富民工程”,让维吾尔族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通过“厕所革命”,维吾尔族农村家庭用上了水冲厕所,拥有了洗手间;每家每户安装了太阳能灯,打破了夜间乡村的黑暗与寂寥;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向群众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送文明,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维吾尔族群众的生活方式………
居住条件更加舒适
  进入英吉沙县芒辛乡7村,道路整洁,两行路灯分列两边,既而一排排富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民房映入眼帘,每家每户门口,嵌一盏太阳能照明灯。
  今年64岁的阿依谢姆买买提大婶儿热情地带记者参观她家,宽敞明亮的房间,洁白的墙上挂着“我爱中华”和“同心共筑中国梦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刺绣,桌子上摆着印有山东援疆捐赠字样的数码彩电。“原来住的是土块房,又矮又小又黑,现在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很高兴、很感谢。”大婶儿不会讲普通话,她的儿子翻译说。
  阿依谢姆买买提是英吉沙安居富民工程的受益者之一。“村民建新房,造价一般在四五万元,有援疆资金补贴:一般户每户补贴1万元,贫困户每户补贴2万元,加上中央和自治区的配套资金,一般户能补贴28500元,贫困户能补贴42000元。”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刘凤来告诉记者。
  通过实施安居富民工程,维吾尔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济宁援疆指挥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推进的原则,把安居富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面积、功能、质量、产业不落后,水、电、路、气、厨、厕、浴功能完善,实现建新房、显新村、展新貌,切实让农民群众住上安居房,放心房。
  截至目前,济宁援疆指挥部为英吉沙安居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共计实施安居富民工程51000户,竣工率100%,直接受益人口达20万人。到今年年底,英吉沙县所有的农村破房、危房、烂房能基本改造完毕,村民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富民安居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安居房的配套工程,冲水式厕所改造备受村民的欢迎。“以前村民普遍使用的是旱厕,济宁援疆指挥部引进济宁美丽乡村建设中冲水式厕所的技术和标准,为村民安装三格式化粪池,沉淀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用在自家院子后的责任田里,这样干净、卫生,还节水。”刘凤来说。
创业造就产业兴旺
  作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村,英吉沙县芒辛乡恰克日库依村共有240户11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589人,人均耕地0.34亩,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
  凭着打馕手艺,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出外打工。喀什地委组织部驻英吉沙县芒辛乡恰克日库依村“访惠聚”工作队认准这一特色,从村民最擅长的手艺入手,组织成立特色打馕协会,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开辟致富新路子。
  村民黑力力·喀热家6口人,只有4.5亩耕地。工作队了解到他有较好的打馕手艺,决定投入15万元,扶持他和村里9名村民成立打馕协会,组织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帮助新建特色馕坑30个。工作队积极协调,支持打馕协会参加县教科局营养馕招标项目,并一举中标,为英吉沙县12所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制作100余万个馕。村里还专门成立了由20名妇女组成的专业销售团队,在县城20个居民小区设立直销点。目前,该合作社每天生产7000多个馕,60余个贫困家庭每月将有1500元以上固定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打馕协会还与乌鲁木齐客商签订每天供应5000个馕的订单,更鼓足了打馕协会的信心。
  社员毛拉木高兴地说:“合作社现在刚刚起步,以后还准备开发适合更多人群的营养馕,可以解决更多人就业,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工作队长岳万治说:“我们坚信,只要把庭院经济、鱼塘养鱼、打馕协会项目落实好,就一定能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让村子里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把恰克日库依村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样板村、旅游观光的示范村。”
  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强化与英吉沙县的结对帮扶。全力做好济宁市4个经济强县(市、区)与英吉沙县1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协调联络工作,制订帮扶工作方案,明确结对帮扶任务,推进各包帮村村碑村坊村史室、集中致富大棚、扶贫车间、亮灯工程、道路升级改造、厕所改造等项目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基础上,促成全国文明村邹城市后八村与乌恰乡22村结谊民族团结友好村。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
  从渠滨路转入小巷道,记者在一处木质门楣上看到了“土陶艺人之家”几个大字。这里是该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的家。
  恰克日库依村被称为“土陶村”。这里的土陶不仅在英吉沙县很畅销,在喀什市、乌鲁木齐市也很受欢迎。目前,全村共有4家生产土陶。其中,阿卜杜热合曼家的土陶名气最大。今年60岁的阿卜杜热合曼是土陶技艺的第七代传人。他8岁开始学习制作陶品,52年坚持不辍。他制作的花瓶、水缸、碗等产品,造型优美、工艺精巧、色泽鲜亮,被称为“热合曼土陶”。
  近年来,济宁市援疆指挥部大规模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700万元实施农村居住环境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提升改造芒辛乡11村、15村民俗文化一条街。突出英吉沙地域文化特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整体改造提升,投入900万元,对芒辛乡9村(小刀村)、芒辛乡10村(土陶村)、乌恰乡17村(木雕村)、托普鲁克乡1村(穆孜鲁克湿地)进行整体改造,形成集“观光、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文化体验胜地。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一村一合同”的标准,投入1000万元,为13个乡144个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了围墙、值班室、文化科技服务中心、售货亭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