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持续追超,营商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2019-09-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崔伟华 侯庆利
  营商环境,我们在改善,别人也在改善。对此,必须树立“持续追超”的理念,实行不限于同一单位的动态性行业对标,及时跟踪、学习全国各地同行同业的先进做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工作机制,以达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
  近年来,我省加快培育“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通过到企业和乡镇走访座谈、对近200位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外地考察发现,与先进地区和现实需要相比,我省营商环境目前仍存在如下几点差距。
  政务服务效率待提高。在企业开办和获得信贷方面,有的手续仍然繁琐。施工许可的综合配套费相对较高,前置条件较多。问卷调查显示,认为2018年以来营商环境中事情难办、手续繁琐,还须进一步改革、改善的主要环节为“获得信贷”(55%)、“办理施工许可”(46%)等。
  政务服务功能待完善。政务网络服务覆盖面有所欠缺,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孤岛”。有些市县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不够顺畅,企业的利益诉求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
  人才支撑作用待强化。近两年,山东在新出生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仍为人口净流出省,这意味着我们的人才红利继续减少。同时,我们的人才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本地的人才难留住,外边的人才难进来,专业技术人才少,领军人才更是缺乏。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比较突出的”,“人才少”排在第一位,高达85%。
  融资困境待破解。主要包括: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程序繁琐、收费较高,贷款额度低且办理难等。政府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诸多痛点难点问题待突破。
  改革推进待平衡。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不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予以办结。一些部门不敢担责、怕被问责的思想严重。有些政策不接地气、不配套、打折扣、无实施等问题依然突出。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加快推进流程再造过程中,我们除应继续强化“一次办好”,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树立“持续追超”理念,切实鼓励各项服务不断优化。在进一步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基础上,树立“凡是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要做到,且能做得更好”的追超理念,实行不限于同一单位的动态性行业对标,及时跟踪、学习全国各地同行同业的先进做法,并不断探索创新,进而形成工作机制,以达到持续优化的目标。为进一步保持和强化各级政务部门和人员主动服务的热情,建议设立省市县级优化(学习、借鉴和创新)营商环境服务奖,不论大小,相关人员都有奖,效果显著的不但要重奖,还要提拔重用,以调动全体政务服务一线人员和分管领导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他们刀刃向内、深挖细查,努力提供更细致、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成立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抓紧出台相关条例或行动方案。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大量需要及时协调推进的改革工作。建议省市县三级都宜整合“一次办好”等相关工作专班或领导小组,成立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以及时协调推进营商环境涉及的配套改革与完善举措。建议成立山东省行政审批局,以利于及时解决省级层面的审批协调问题,着力打破信息封闭、资料共享等突出瓶颈,减少产业同质化竞争困境,统一制定事项办理标准和操作规程,引导和规范相关中介组织不断做大、做多、做长、做强、做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改革的制度效应。
  形成营商环境建设反馈机制。为更好地让企业有求必应、无需不扰,参照12345民生热线,可以新增一条54321的企业热线(仍由12345热线组织负责),让企业有处讲理、有处诉苦,而不是遇到不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从而强化政企沟通、提高政策帮扶效用、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到位程度的监督,打造出“让企业来得放心、建得省心、干得安心、挣得放心、始终舒心”的良好环境。
  在鼓励担当作为、敢闯敢试上明确操作性指向。要把营商环境建设得更好,还需要及时突破不利于发展的一些条条框框,特别是我们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全面调整、转型爬坡的时候,需要更多的领导干部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大胆地闯、放心地试。要切实鼓励勇猛精进、敢闯敢试的干部们干事创业,进一步明确操作性指向机制。遇到符合“四个有利于”但原有规定又不允许的情况,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要及时上报情况进行说明,同时要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明确和强化各级的担当作为要求,以尽快形成“组织为个人担当、上级为下级担当”的风气。
  高度重视儒商群体的培养教育。调查显示,认为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特别需要“加强对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培养”平均达52%;认为加强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很有必要”的高达97%;选择应加强企业家“经营管理知识”“社会责任”的超过了70%;选择加强企业家“党性”“企业家精神”等教育的超过了60%。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具有“家国情怀、诚信重义”的儒商群体的培养教育,使之与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切实把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转化为不断优化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努力提升全面生活环境。在各地对营商环境都着力优化、改善的今天,我们还必须着眼长远和根本,更进一步在优化整个社会生活环境上努力作为。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好山东的独特优势,按照宜居、宜游、宜业、宜养、宜学、宜行的“六宜”要求“精雕细刻”,打造出叫得响的、以“豪爽、热情、平安、诚信、美丽”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全面生活环境“齐鲁样板”。如此,不但使现有企业能够安心、舒心地创业与发展,对我们想引进的高端项目、高端人才也能更具吸引力、吸附力,达到引得进、留得住、安得下、干得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