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0万,更多救命救急好药被纳入医保

青岛医保惠民实事更多了

2019-07-17 作者: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 于子淇

  察实事,话民生。7月9日,由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起的“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走进青岛市医保局,了解民生实事进展。截至6月底,青岛市职工医保基金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8.9%,支出80亿元,同比增长8.8%;居民医保基金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3.9%,支出23.4亿元,同比减少6.9%,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0万人,其中职工参保374.4万人,居民参保485.6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参保。
  青岛市将做好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向纵深拓展、启动DRG付费改革、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等三项国家级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全国“青岛样板”。
保障待遇提高
  据介绍,今年青岛市医保局承担了一项市办实事,即“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保障待遇”。
  年初,综合考虑医保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青岛市对2019年度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财政补助标准、待遇标准进行了适当提高。一档居民和二档居民(含少年儿童)财政补贴标准分别由690元、610元提高到730元、650元,总筹资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160元和1005元。居民医保二档缴费成年居民大病保险大额支付比例由60%提高到62%,其中尿毒症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由60%提高到65%。少年儿童、大学生因意外伤害发生的门急诊医疗费用统筹内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00元。少年儿童和大学生门诊统筹支付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
  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519万人次(135万人)享受相关保障待遇,参保居民住院医疗费医保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75%。
  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是青岛市医保局成立以来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采取智能监控、现场审核、专项审核等多种方式,加强医疗费用的审核监管,共审核扣回医疗费用1280多万元。
  青岛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行动和“风暴行动”,重拳出击、掀起风暴,持续保持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上半年稽查定点医药机构3100多家,追回医保基金630多万元,对175家约谈限期整改,55家暂停医保业务,72家解除协议,对5起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有效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完整。
  青岛将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国家试点,引入第三方服务,以“互联网+监控”理念,升级医保智能监管系统,打造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智能监管模式,有效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水平。
医保改革红利释放
  今年上半年,长期护理保险向纵深拓展,青岛市共有1.8万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护理保险资金支付2.1亿元,护理服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43.6万人次,照护服务时间共计79万小时。青岛市失能失智人员得到充分保障。
  医保惠民实事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救命救急好药被纳入医保保障。53种抗癌药及国家谈判药品被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创新实施的定点医院和特供药房“双渠道”供药,让老百姓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18种目录外特药特材被纳入地方全民补充医疗保险,上半年补充医保基金共支出1.37亿元,惠及3万多名重大疾病患者。自今年1月1日起,苯丙酮尿酸症参保患者的检查、药品及特殊食品费用被纳入门诊大病、特药及医疗救助范围。
  医保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加大医保精准扶贫力度。全市低保、特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共计12.55万人100%被纳入医疗保障。
  慢性病门诊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参保人在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纳入门诊统筹报销。上半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总人数达到570万人,占全市参保总人数的66%。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56个病种被纳入门诊大病报销,实行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缓解了慢性病“挤住院”现象,全市门诊大病总人数近50万人。
异地就医更便捷
  为方便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异地就医,青岛市共有292家医药机构实现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就医购药“一卡通行”,应用机构数量为全省最多。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联网结算范围,全市299家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全部纳入。截至6月底,青岛市参保人在异地就医住院联网结算1.1万人次,报销医疗费1.7亿元;外地参保人在青岛市联网结算3.3万人次,报销医疗费3.5亿元。
  为提供高效便民医保经办服务,推动服务模式向网上拓展,目前医保对外服务事项网办率和零跑腿率均达到95.8%,100%“一次办好”,门诊大病资格确认等6项服务实现“全市通办”。首批启用27家医保工作站,让老百姓享受“家门口的医保服务”。实现护理和康复人员信息登记与维护、门诊统筹签约等两项业务“秒办”,不断改善群众办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