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油田

胜利油田先后培养298名博士后,承担科研项目600余项,大量成果转化应用于一线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万有引力”

2019-07-11 作者: 贾瑞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王维东 贾玉涛 李明高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才,欢迎你到胜利油田来!”6月7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官微发布的一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引发关注,短短几小时,点击量过万。
  作为国内上游勘探开发领域最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21年的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胜利油田引才聚智的重要平台,累计招收博士后298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5项,大量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生产一线。
  这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成为越来越多创新人才的集结地,吸引着天南海北的英才。
层层“关卡”招选精英
  曹伟东是土生土长的“油二代”。6年前,胜利油田承担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但因缺乏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无法还原油藏历史和指导优化开发方案。毕业于山东大学计算机数学系的曹伟东博士因“非均相复合驱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课题,被引进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题选人”是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贤纳士”的特色。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制约油田高效勘探、效益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日益凸显,有的甚至是世界级难题,迫切需要招揽一批攻克瓶颈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
  1998年,胜利油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针对油田战略性、基础性、应用性科研需求,探索形成“先定课题后选人,根据需要引进人,结合课题优选人”的招聘机制。按照“难易适度、工作量适中、研究周期适宜”的标准,每年胜利油田组织专家为博士后量身定制30多个研究课题,对国家重大专项急需引进的博士后,实行优先引进,重点保障。
  引进来的同时,胜利油田也在积极走出去,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优秀博士后现身说法等方式到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揽英才。
  “思路不清晰不开题、和油田发展结合不紧密不开题、大而全针对性不强不开题、没有创新性不开题……”胜利油田党委组织部专业技术人员室(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主管李国栋说。博士后的引进环节“关卡”重重。
  所有应聘进站的博士先要闯“三关”:报名初审关、遴选结合关、进站答辩关,确保每名进站博士都专业理论扎实、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近几年,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精挑细选15人左右进站。
科研氛围留住人才
  “听完招聘会企业宣讲,我决定选择胜利油田。”43岁的刘浩杰是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第一位留任博士后。2005年,参加完清华大学校园招聘会后,他舍弃北京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到东营这个小城市。
  吸引刘浩杰的是胜利油田为科研人员提供的成长成才舞台。胜利油田为每位博士后配备专门的科研团队,按照“项目+人才”的团队建设模式,推行博士后双导师制,选聘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选配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博士后助手,构建起“导师、博士后、助手”三位一体的科研团队,打造博士后工作“智库”。
  引进博士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题研究,培养人才才是目的。李国栋说,以前是“借鸡生蛋”,不求所有、但求一用,引进博士考虑更多的是解决现实的理论技术难题。如今是“筑巢引凤”,既立足当前解决技术瓶颈难题,又着眼长远储备前沿理论技术,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
  每年,胜利油田给博士后提供100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科研工作,在科研项目运行中授予博士后充分的技术决策权和经费使用权。工资薪酬上,实施特薪制度,博士后薪酬待遇高于同学历层次人员的薪酬。
  2013年博士毕业后,姜祖明对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情有独钟,“实验经费充足,想买的仪器和药品不用担心财务压力,而且研究氛围浓厚”。
  “胜利油田不是简单地给钱给政策吸引人才,而是用环境吸引人才,用平台培养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李国栋说。
  “来了就不想走了。”2008年,出站后,老家河南的刘浩杰选择了在胜利油田“安营扎寨”。他说,这些含金量高、惠及面广、支持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让很多外来的人才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施展才华,这里有平台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的姜祖明,在胜利油田找到了用武之地。
  经过水驱开发和聚合物驱油开发后,胜利油田的油藏普遍面临着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由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试验室姜祖明发明的新型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不仅可以有效扩大驱油面积,而且还能充分发挥驱油效力。
  该驱油剂在孤岛采油厂试验区使用,日产油由3.3吨提高到79吨,提高采收率8.5个百分点。
  姜祖明直言,科研人员不仅需要实验室,更需要试验田。如果留在名家云集的高校,实验室、课题等科研资源很难向刚毕业、没有名气的博士倾斜。而胜利油田的软硬件条件并不差,而且还有广阔的实践基地。
  姜祖明的情况并非个例。如今,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才引智从注重招来人才、留住人才,向更注重用好人才转变。围绕勘探开发重点课题和关键技术,胜利油田组织博士后开展科研攻关,选拔优秀博士后担纲“863”“973”等重大项目研究,推动高层次人才作用有效发挥。
  和众多从事勘探开发的科研人员在一起,计算机数学系出身的曹伟东自称是“旁门左道”。但在胜利油田这片沃土上,他找到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国际数值模拟软件大都是通用类,企业想订制特殊需求功能,价格不菲。而国内的数值模拟软件特色功能不足、计算速度慢、界面不友好。
  企业的痛点让曹伟东看到了科研和市场的结合点,由他研发的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植入了三种特有功能,解决了新型化学药剂注入油藏后开发方案的优化调整和效果预测。目前,在胜利油田、河南油田13个区块开展了矿场应用,累积覆盖地质储量过亿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油田因你而改变。”姜祖明属于实战派,平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专注在实验上,由他主导研制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在胜利油田大放异彩,覆盖地质储量1546万吨,累积增油26.8万吨,预测新增可采储量120万吨。
  效益可以量化,博士后的引领作用却难以量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孙宝江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的唯一一名跻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行列的人,其长期致力于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油气井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研究,参与国家级项目和课题12项,先后荣获中国发明专利44件、美国发明专利7件。
  如今在胜利油田,一个高层次人才的生态圈正在形成。目前,胜利油田有147人出站后留在油田工作,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其中1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1人获“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13人获省部级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