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培育发展精品乡村游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淄川“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2019-07-10 作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悬崖上的传统村落——淄川区昆仑镇牛记庵村。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盛夏时节,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中国传统村落淄川区昆仑镇牛记庵村人流涌动。牛记庵景区的火爆,是淄川区乡村精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淄川区把培育发展精品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利用“旅游+”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乡村田园综合体等业态丰富旅游项目,形成了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村游带动产业兴
  “没有乡村生态游,就没有我们的好生活,现在一年的营业额有几十万元呢!”年近六旬的梦泉村村民李兴斌在村里吃上了“生态饭”。20多年前他离村外出闯荡,2007年,趁着村里开发梦泉景区搞乡村生态游,他回村在景区开饭店、建旅馆、成立梦泉书画院。他把兄弟4人的老院落整理成旅馆,让游客在几百年前的老房子里体验式住宿,一次能容纳20多人。“一到旅游旺季,有时饭店一天能摆上十几桌呢。”李兴斌说。
  以乡村游带动产业兴旺的“公司+农户”梦泉模式作为典型案例选入《山东省乡村旅游教材》,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淄博梦之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商负责梦泉景区的管理运营,村集体担保将农民的土地、果树租赁给公司,公司给予农民为期30年的补偿,并雇用村民到景区工作,允许村民在景区内从事餐饮、商品销售的商业活动。这种景区中有乡村、乡村中有景区的梦泉模式,让公司与农户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既减轻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农民也在旅游开发中受益,收入由以前的单一林果收入变为补偿金、薪金、经商收入等多种收入形式。梦泉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由旅游开发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2万元,同时游客也能与村民面对面、零距离地了解乡村,体验山村纯朴的乡俗、乡音、乡风、乡情。
  除了“梦泉模式”,淄川区针对不同地域特色,鼓励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还积极培育发展了诸如“开心农场经营模式”“乡村生态修学模式”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西河镇东庄村和太河镇杨家庄村等单位积极争取省级特色扶贫、省级旅游产业资金,近三年全区争取各类发展资金共计1030万元,太河镇峨庄片区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淄川区依托乡村旅游实现了精准扶贫。”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加福说。
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乡村振兴首先是文化振兴,而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助力。在淄川区农村,传统村落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老宅院连片,古建筑众多,且有很多历史传说。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
  “我们这里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石头垒墙、石板铺顶。”来到“石头村”——淄川区太河镇上端士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敬指着一排老房子说。同样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寨里镇南峪村也是如此,所有房屋统一用青石建造。“山区条件差,没有人愿意来买或者开发这些老房子,这反而保护了古院落的完整。”李春敬说。现如今留下来的老房、旧巷,还有草屋、石檐、石磨,依然原汁原味的漫溢着岁月特有的风韵,体现了先人们生活的印记,也承载了一代人儿时的美好记忆。
  如今,淄川人保护传统村落以延续民俗民风血脉、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意识已经苏醒,在如何留住古建筑的同时,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淄川区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昆仑镇牛记庵村坐落于大山深处,有近400年历史,高悬于崖顶的房屋与整个山谷融为一体,被称作“天上的村落”。已经整体搬迁20多年的村庄,经过淄博紫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几年的修复性建设,修复石板屋、农家小院50余套,能同时接待游客200余人住宿、就餐。
  牛记庵景区不仅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以前老百姓愁卖的瓜果梨桃现在不用走出大山就被游客抢购一空,周边的商铺饭店也随着景区的兴隆日渐红火。自2015年牛记庵景区正式开业至今,已直接吸收当地农村劳动力100多人到景区就业。
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淄川区山区面积多,历史上由于交通不畅及信息闭塞等因素,遗存了众多传统村落和自然景观。为保护好这些宝贵遗存,该区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建立区、镇、村三级保护管理体系,通过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鼓励城市资本进村等方式,为人们保留下乡愁。
  古朴的麦秸草房、光滑的青石板路、岁月浸染的石碾石磨、具有浓浓乡音的方言俚语,这些原汁原味、具有共性的乡愁记忆,或许就是人们心中梦想的“世外桃源”。截至目前,淄川区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有64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4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位于洪山镇的省级传统村落土峪村,600多幢民居全部由石头垒砌。拥有133年历史的天主教堂,153间房屋全部是石头建造。土峪村通过招商引资,利用这些石头屋建起了高端民宿,旅游旺季,“峪里民宿”“石堂山房”等高端民宿都一房难求。2018年底,国内知名民宿品牌“瓦当瓦舍”又落户土峪村,准备建设江北地区最高端的民宿群落,名为“咏归川”。“我们就是要保护古村,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土峪村党支部书记马海英说。
  太河镇响泉村村民焦裕良则在溪边建成了6座双层小木屋,晚上,听着溪水潺潺,闻着草木之香,仰望漫天星空,如梦如幻,成为市民争相选择的休闲之地。
  “传统村落集群之所以能致富,就是因为保留了原始风貌,有乡愁记忆,能够品味寻根。吸引了资本进村,加速了转型进程,实现多赢,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唐加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