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急民之所需 解民之所忧

2019-07-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员工在组塔架线。
  ◆近来年,我省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忧、思民之所盼,解决了农村电网建设过去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近期,记者赴部分地区进行了采访,了解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展望农村电网建设对拉动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
“机井通电”暖民心
  □记 者 左丰岐 
   通讯员 田尉钧 董啸 报道
  本报武城讯 6月23日,武城县郝王庄镇一取土现场误碰电缆,导致两个村庄机井无法用电,严重影响田地浇灌。国网武城县供电公司迅速行动,经过2小时抢修,恢复正常供电。
  近年来,武城县将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列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以提升农网建设标准、提高农村居民用电质量为目标,将农网改造建设与服务当地经济民生相结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展现责任央企形象。
  记者在武城供电公司看到了一份摁着23个手印的感谢信。这是老城镇军营村和李庄村1246名村民的心声:感谢供电公司服务乡镇建设,保障新农村供电服务。
  军营村和李庄村两个村庄共用一台50千伏安的老式变压器,两村供电半径较长,且农排线路线径较细,老化严重。每逢农灌时节,变压器最多只能供6台机器运作浇灌田地,村内常常因为抢夺浇灌机会而产生纠纷。该公司实地勘察了两个村庄的供电状况,制定了农网改造方案,完成军营、李庄两村的机井通电工程任务。
  农网改造后的军营、李庄村,电网环境焕然一新,困扰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问题解决了,村民浇水终于用上了安全稳定的“放心电”。
  武城县机井通电工程全部竣工后,解决了全县4175眼机井用电难题,受益农田40万亩,每年为老百姓节约灌溉资金1300余万元。真正做到了“有井可供、有水可抽”,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赞扬。

守着黄河不再浇地难
  □记 者 左丰岐 
   通讯员 李 宁 王春义 报道
  本报东明讯 “以前土地向外承包,一二百元一亩没人理。现在通了电,承包价格涨到一千多元一亩。”日前,东明县辛甸集村党支部书记赵东方对黄河滩区电网改造工程赞不绝口。据估算,当地村庄实现“电灌”之后,每年增收就能达4600万元。
  东明县位于鲁西南平原,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滩区在黄河西岸有7个村的土地共计5.8万亩。农田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这片农田一直未接通灌溉电源,滩区群众“守着黄河浇地难”,给当地农田灌溉和发展绿色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去年,我省组织有关部门多次调研,“现场办公”,制订跨越黄河10千伏线路供电方案。
  2018年12月4日,山东境内单塔最高、塔重最大、跨越最长的10千伏线路——东明县跨越黄河10千伏润农线正式通电,受惠群众1.3万人,为黄河滩区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为打好我省扶贫攻坚战,国网山东电力先后投资5亿元,实施山东“4个2”深度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贫困村和黄河滩区已迁建社区户均用电容量2.18千伏安,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100%,年户均停电时间降至4.38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74%,全面满足贫困群众用电需求,为农村“新六产”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

老区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 者 左丰岐 
   通讯员 柏贞杨 卢志鹏 报道
  本报平邑讯 “要不是电网改造,这个店早就关门了!”近日,平邑县仲村镇的火锅鸡店里火锅飘香,座无虚席,黄老板笑得合不拢嘴。
  黄老板也有过苦闷的时候,前几年当地的火锅鸡开始推广电磁炉,他把店里的土煤炉全部换成电磁炉,但电磁炉经常因电压不稳“罢工”。这些问题都在仲村镇街道农网升级改造后得以解决。
  “能用上这舒心电、放心电,多亏了实施的农网改造。你们不但送来了电,也给孩子们送来了希望!”平邑县温水镇宋河小学的校长覃安领感激地说。前几年,随着村里加工厂、小作坊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该村用电量急速攀升,由于宋河小学和该村村民共用一台变压器,用电高峰期,这里也成了低电压的“重灾区”。每天早晚,教室里灯光昏暗,由于电压不稳,电脑经常是自动关机,虽说学校有几十台电脑,可孩子们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电脑课。
  “十三五”以来,平邑县供电公司共计投资4.41亿元,先后对1042个台区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截至2018年底,平邑县户均容量由1.22KVA/户提升至2.4KVA/户,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由76%提升至100%,供电可靠率由99.83%提升至99.94%,综合电压合格率由99.45%提升至99.87%,为老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更好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