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现货市场体系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先行先试打造电力市场化改革山东样板

2019-07-02 作者: 左丰岐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左丰岐
  通讯员 缪久田 孙伟 范兴驰 报道
  本报济南讯 6月21日,我省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这是全国首批投入试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标志着我省电力市场进入现货交易时代,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入崭新阶段。
  电力现货市场是发现价格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现货交易较中长期交易更接近运行时刻,有利于通过市场机制发现电力价格,更快速、真实地反映市场实际需求、供给能力、供求变化和供求趋势,让电回归商品属性,使得电价能够更好地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
  我省是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省内装机以煤电为主,调峰资源匮乏。现阶段正处于新能源加快发展、电力装机和生产供应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夏季高峰供应不足,冬季低谷调峰困难”的矛盾突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电网调节能力,推动网源荷储协调联动成为电力生产运行和市场引导的主要任务。构建完善的电力现货市场体系,及时发现电力价格、反映电力资源时间和空间上的稀缺性,以“无形的手”引导电源、电网的建设投资和供需负荷的合理转移,对于有效解决计划与市场、现货交易与中长期交易、不同成本机组同台竞争、清洁能源消纳等困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将我省列为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8个试点省区之一。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工作基调,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市场建设方案、规则及配套文件的起草和编制等工作。2018年,组织召开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和建设方案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精心授课、深入研讨、精准把脉,支招献策建设路径;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赴广东、浙江等省份学习现货市场建设先进经验;抽调专门人员,围绕现货市场模式、交易品种、出清机制、定价方式、结算方式、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的衔接机制等深入研究,逐条讨论市场建设方案和市场规则等。
  目前,《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山东省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已完成调试、上线试运行,先后举办两期涵盖所有市场主体的专题培训,我省电力现货市场已具备试运行条件。
  近年来,我省电力市场交易在跨区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持续提升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省内售电公司注册全面放开并实现所有交易业务“一次都不用跑”,截至5月底,省内具备交易资格的售电公司已达982家。自2014年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以来,我省电力交易中心累计服务5295家用户,完成直接交易电量3149亿千瓦时。2018年,我省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省内外市场化交易89批次,直接交易电量达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7%,释放改革红利约17.33亿元,其中组织跨省区交易51批次,达成交易电量321亿千瓦时;外电入鲁电量达到719.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2%,其中清洁能源1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1%。
  2019年,我省预计将达成直接交易电量1600亿千瓦时,外电入鲁电量950亿千瓦时,消纳新疆送电7亿千瓦时,累计释放改革红利将达到100.9亿元。
  下一步,在现货市场试运行过程中,全省各级各相关部门、单位将持续保持工作标准不降、节奏不缓、力度不减,敢于担当,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措施,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认真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完善现货市场工作机制、制度体系和技术系统,力争早日结算试运行。
  我省将继续发挥联合工作机制作用,依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力生产供给效率,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调节,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能源体系,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为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积累山东经验、贡献山东智慧、打造山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