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山东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9-05-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徐伟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姜辉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孙熙国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颜晓峰
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徐闻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刘致福
省教育厅厅长 邓云峰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 张述存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商志晓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戚万学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学典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韶兴
  在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5月16日,山东省委与《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在济南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研讨会。12位专家就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特别是“5·17”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发言,摘录如下。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山东贡献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徐伟新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时代赋予学术界的重大使命,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是反映社会进步的指示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标志社会进步的重要指示器。这也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两个不可替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面向时代问题、面向中国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也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自己的回答,提出自己的理论和主张。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对这个时代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第三,立足山东实际,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山东贡献。山东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其中孔孟儒家文化和沂蒙红色文化是山东独有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多年来,山东省在研究整理宣传这两个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还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如何依托山东实践回答时代重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将大有可为。

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姜辉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集我们党近百年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思想之大成,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发出了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动员令。
  深刻把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真理光辉、凝结时代精华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就有了定盘星和主心骨,就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
  深刻把握“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立足中国实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时代特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深刻把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结底要看是否立足中国实践,推动理论创新。要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更多对中央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优秀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孙熙国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亟需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牢记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也就是践履马克思主义,践履共产主义。
  立足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处理好理和事的关系。认真研究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不忘本来,坚持以中国文化为载体,正确处理好中和西的关系。文化自信包括传统文化的自信,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代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外来文化,一方面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的东西;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抄照搬。
  面向未来,坚持以综合创新为方法,正确处理好变和常的关系。必须做到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要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要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颜晓峰
  深入研究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课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整体推进。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将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和思想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必然会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域研究。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建、国家治理、人的全面发展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等。
  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研究。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对象,对其中的重大问题作出理论说明和论证。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应对哪些重大挑战,抵御哪些重大风险,克服哪些重大阻力,解决哪些重大矛盾;怎样确保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等等。

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徐闻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视野宏阔、大气磅礴、博大精深,是一篇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自信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开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春天的经典之作,是一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的经典之作。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迅速学习贯彻,以改革创新的措施抓教学、抓科研、抓智库、抓队伍建设、抓综合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下一步要把牢一个定位,在学习贯彻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进一步选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创新点,为繁荣发展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
  抓住一个核心,在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教学的核心之核心、科研的重中之重,把搞好宣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推进入脑入心、深入人心上下功夫。
  培育一个亮点,在打造新型特色智库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挥优势、借助外脑、整合资源,筑“高台”、攀“高枝”、聚“高人”,搞好挂网联,努力把智库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夯实一个基础,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党校工作者队伍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党校姓党,实施“青年骨干人才攀登计划”,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和凝聚一批又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高端人才。

牢记嘱托 扛起责任 积极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刘致福
  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在山东落实落地,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扛起紧跟时代步伐、举旗定向的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紧跟时代才能彰显时代价值,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其哲学基础、精神实质、内涵要义,引导社会各界保持理论清醒,增进政治认同,建立科学思维方法。
  扛起推动实践发展、服务决策的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立足实践才能保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加强研究阐释;着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八大发展战略等加强路径研究;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政策解读。
  扛起引领社会风尚、培根铸魂的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只有扎根人民才能保持旺盛活力,我们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清风正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
  扛起繁荣社科事业、走在前列的责任。我们必须弘扬泰山“挑山工”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加快构建具有齐鲁风格的学科、学术、话语、人才等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持效果导向,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是否有益事业发展为标准,推动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支撑 □ 省教育厅厅长 邓云峰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一支主力军和重要阵地。
  三年来,山东教育系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擦亮马克思主义底色。建机构,推动全省高校设置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强学科,分两批认定了10个学科为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筑平台,认定13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64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新型智库;育人才,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1个增至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由8个增至11个。
  实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走在前列”,全省教育系统将不负新时代、当好答卷人,努力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三个牢牢把握”。“三个始终坚持”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的供给侧改革;始终坚持统筹协同推进,把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三个牢牢把握”就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牢牢把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改革;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实现高层次人才倍增。

倾力打造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的一流地方高端智库 □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 张述存
  打造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的一流地方高端智库,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一流地方高端智库提出破解之道;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需要一流地方高端智库拿出可资借鉴之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需要一流地方高端智库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的一流地方高端智库的显著标志和鲜明特征,集中体现为“四个有机统一”。从服务定位上看是“中国特色”与“山东情怀”的有机统一,从理论特质上看是“齐鲁风韵”与“时代品格”的有机统一,从目标指向上看是“高端定位”与“精品导向”的有机统一,从未来发展上看是“制度创新”与“引领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定扛起打造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山东气派一流地方高端智库这面旗帜。山东社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一流地方高端智库始终“姓马”、“姓党”、“姓社”。坚持高起点规划,努力优化学科布局,在3年内建成4-5个省内名牌学科、2-3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力争进入国家级一流高端智库行列。突出山东特色,打造齐鲁智库品牌,做大做强山东智库联盟。深入推进创新工程,构建更加灵活管用的体制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

在为党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奉献才智 □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商志晓
  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壮丽的事业,理论工作者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是被动等待者,而是积极创造者,必须在为党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奉献才智。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理论工作者,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此,理论工作者必须要有时代担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歌与呼,为哲学社会科学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之功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贡献力量。
  一要时刻保持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充分论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必然性和优越性,科学总结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及其经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论证和舆论支持。二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把思维重点放在现实需要上来,把研究课题立足于现实要求之上,在研究成果中体现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解决、分析、启示上面。三要树立并保持优良学风,走出书斋走出校园,深入实际生活,搞好调查研究,去除主观臆断,去除繁琐论证,从丰富生动的实践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中提炼出真知灼见。四要立足岗位有所作为,在新时代不辱使命、加倍努力,力求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成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山东力量彰显曲师担当 □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戚万学
  我们着眼于推动传统儒学向现代儒学转型、学术领域的中国化转向、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转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思考向行动的转化,瞄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主动担当、奋发有为,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孔子家乡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聚揽天下儒学英才,汇聚万人计划、全国文化名家、青年长江学者等名师硕儒40余人,相关领域骨干300余人,为山东建设世界儒学高地储人才。以经学研究为核心,推动7个博士一级学科和15个二级学科聚焦到儒学上来,在儒学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儒学海外传播研究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智库成果,形成多学科聚焦儒学的研究矩阵。推出重大原创成果,开展“孔府档案学”研究,承担首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两汉〈尚书〉学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成果文库,为建设世界儒学中心提供奠基扛鼎之作。打造以文化人策源地,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与喀什大学合作建立昆天国学院,深度参与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政德学院建设,牵头实施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成风化俗、培根铸魂。擦亮山东“孔子名片”,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联盟等高端平台,主办“苏格拉底相遇孔子”等重大学术活动,在加拿大和韩国建设了两所海外孔子学院,在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国话语魅力。
西方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和儒家思想的社会科学化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学典
  当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行再平衡、再斟酌、再调节。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一使命,就是要对五四运动之后一百年来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处理与过滤,要“把中国中国化”,而不是“把中国西方化”。
  在这点上,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材料过剩和理论贫困之间的尖锐冲突。改革开放40多年所积累的经验、案例、数据、事实已经足够多,但实际上并没有从中提炼出能够反映经验本身的概念。我们现在需要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容纳和尊重中国经验、中国事实、中国材料、中国案例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本土化、中国化绝不意味着是向传统的简单复归,不是儒学的简单复兴。推进“两创”就是对中华文明对儒家思想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和冶炼。儒家学说只有经过这样一番升华和处理之后,其精华才能进入到现代知识体系和现代思想体系中去,才能对治国理政具有更加直接的指导意义。
  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必须依赖现代社会科学,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传统人文理念。必须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的样态来将传统文化重新理论化、概念化、体系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依托现代社会科学的实证手段和分析技术,赋予它们全新的现代学术品格。从西方移植过来的社会科学必须本土化,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思想必须社会科学化,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两翼。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担当 □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韶兴
  理论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修为与理论担当,是一个由“根本目的” “首要前提” 和“实践机制”等内容构成的价值认知体系和实践推进机制。
  “根本目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明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观察时代、解析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为牵引,以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为载体,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指向,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追求,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担当的价值指向。
  “首要前提”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历史逻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在中国充分验证的实践逻辑,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担当的根据所在。
  “实践机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切实把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发展的“现实逻辑”中提炼出“时代性课题”,进而在对“时代性课题”的解答中形成“理论问题”;经由“理论问题”学术化转换、学理化分析、学说化凝练和学科化呈现,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担当的实践机制。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魏然 整理))